文/老薛 投稿郵箱:yiyao@yidu.sinanet.com ◆??◆??◆ 不要把判斷能力推給患者。這是一個悲傷的真實,某皮膚科醫生給患者誤開了十倍劑量的雷公藤多苷片,患者按照醫囑服藥,最終導致喪失性能力。 我們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看下病歷,分析下這個問題都可能有
文/老薛
投稿郵箱:yiyao@yidu.sinanet.com
◆ ◆ ◆
不要把判斷能力推給患者。這是一個悲傷的真實,某皮膚科醫生給患者誤開了十倍劑量的雷公藤多苷片,患者按照醫囑服藥,最終導致喪失性能力。
我們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看下病歷,分析下這個問題都可能有哪些因素導致。
圖源:紅星新聞
一
執業藥師因素
二
開藥系統因素
三
醫生因素
可以說對于這類藥品的危害性做到了預警,但問題是作為醫生群體,有無對此類信息做出接收?做藥的和開藥的,是兩個系統。能否把信息傳遞接收做好,直接影響到用藥安全。當然,也可能有人覺得患者因素也是很重要。但對于用藥的判斷能力,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的。藥品不同于普通日用品,其使用方法具有特殊性。與其苛求患者,不如優化開藥、審藥流程,杜絕災難重現。這也是監管方、醫院的責任所在。
推薦閱讀
2021科學突破獎名單揭曉,四位科學家斬獲“生命科學獎”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獲獎者,共有15位科學家上榜。其中,生命科學突破獎由華盛頓大學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HHMI)的David Baker、哈佛大學和HHMI的Catherine Dulac、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以及美國國立衛生研...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老薛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