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罹患 1型糖尿病 的患者來講,強化胰島素治療是一種標準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然而,他們對胰島素劑量的需求變化極快,往往難以如此頻繁地調節胰島素泵。這使得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實現他們的血糖管理目標。 ? 那么,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幫
對于罹患
1型糖尿病
的患者來講,強化胰島素治療是一種標準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然而,他們對胰島素劑量的需求變化極快,往往難以如此頻繁地調節胰島素泵。這使得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實現他們的血糖管理目標。
那么,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幫助患者調整胰島素劑量呢?
以色列 Schneider 兒童醫學中心Moshe Phillip 課題組
測試了
基于自動化人工智能的決策支持系統(AI-DSS)的胰島素劑量調節效果
,其研究成果題為“
Insulin dose optimization using an automat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 youths with type 1diabetes
”, 2020年9月9日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DOI: 10.1038/s41591-020-1045-7
這項多中心、跨國、平行、隨機對照、非劣效性的研究被稱為 ADVICE4U。該項目納入了108位10-21歲、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時長6個月。

患者被隨機平均分為兩組,每三周調整一次胰島素劑量。其中,一組接受AI-DSS的胰島素劑量調整,為AI-DSS組;另一組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調整,為醫師組。研究人員發現,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長、血糖值低于54mg/dl(<3.0mmoll-1)的讀數百分比均無顯著差異。但是,在醫師組患者中出現了3次不良事件(兩個嚴重的低血糖,一個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而AI-DSS組未報告上述情況。

總而言之,這項非劣效性設計的研究得到了正面結果:
使用人工智能來調整胰島素泵與專業內分泌科醫生相比并不遜色
。
當前,越來越多的患者依賴胰島素泵進行治療,但專業內分泌科醫生相對短缺。對于需要頻繁調整胰島素泵設置的患者來說,此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參考資料:
[1] Insulin dose optimization using an automated artificialintelligenc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 youths with type 1 diabete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注明來源生物探索。
免疫療法
| 生物仿制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制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打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能
| 精準醫學
抗癌藥
| 4+7帶量采購
| 耗材
| 備案制
| 注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
血壓輕度升高,人也不知不覺變“傻”!牛津大學2萬人研究提示血壓改變大腦結構
本文轉載自“醫學新視點”。 我們知道,血壓、血糖異常是癡呆癥的危險因素,而且這種影響可能早早悄然出現,并非到了晚年才需要注意。 牛津大學研究團隊 在《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為此提供了新證據。研究發現,在大腦健康人群中,高血壓和糖尿病...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張佳興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