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由MRCLUB網友“小李”原創投稿,行走于醫藥江湖,小伙伴們應該都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物,說不定會有某一幕讓你感覺似曾相似~ -? 醫藥職場現形記(1) -? 醫藥職場現形記(2) -? 醫藥職場現形記(3) -? 醫藥職場現形記(4) -? 醫藥職場現形記(5) -? 醫
該文由MRCLUB網友“小李”原創投稿,行走于醫藥江湖,小伙伴們應該都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物,說不定會有某一幕讓你感覺似曾相似~
? 以下為第九篇詳細內容,閱讀全文約5分鐘
不知從何時起,流行通過舉報排除異己,不少公司的地區、大區甚至總監因為被人舉報而被拉下馬,里面涉及好幾個問題。
哪些問題常被舉報?舉報者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被舉報?該不該鼓勵舉報?被舉報者真的該死嗎?舉報者就是無辜的嗎?誰從中得利?公司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沒有為任何人開脫的意思,只想看清事情的真相,發現它,解決它。
舉報他人,小西輕車熟路,他是一名資深商務,在東家干了十幾年,原本打算干到退休,哪知公司“抽風”找了一批銷售切他市場,而且放話要砍商務團隊,自己干得好好的,指標每年都達成(要分析完成的原因),未來如何生存?感覺公司這次要動真格了,怎么辦呢?新來的銷售太愛表現了,風頭過盛,居然連我的一級商都敢直接對接,怕不是要換掉我吧?還是多留心他們的小辮子,伺機而動,不搞他們一票還以為老子是好惹的。
倘若你想“搞”一個人,世界都會為你“讓步”,何況新來的銷售指標又重,活動也多,想抓住他們的貓膩太容易了。只要不做事,永遠不會有貓膩,倘若要好好做市場,一定有很多需要靈活處理的地方!越靈活、越高效,小問題就越多,只要留心,一定可以的。
積極和老上級表忠心,增加零售商拜訪頻率,“老板你看,我也在做事的。”(別人對接一級商是為了發貨,你對接連鎖是干嘛呢?)實際上只做幾件事:查費用、看庫存、看陳列,把自己化身為市場督查,一有問題立刻上報,不斷瓦解老板對新人的信任,直至讓他滾蛋。事實上,銷售幫他出貨、他可以更好地和一級商溝通進貨回款,對他的工作百利而無一害,但是他總覺得別人好了,他就一定不好,把銷售團隊逼走,自己又變成孤家寡人,業績還要靠自己分銷完成,是否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呢?公司始終是要組建零售隊伍的,何不順勢而為,改變過往的工作模式,體現自己真正的價值?
舉報他人套費用似乎更簡單了,我見過真實套費用跑路的人,公司已十分謹慎,費用從商業公司票折,哪知他們也可從中受益,有些套了走了,留下一個爛攤子,有些套上癮了,從此留下不走了,這些人中飽私囊,當然可惡可恨。
還有一種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些公司只給三種費用:1、年底返利 2、陳列費 3、新品費。如果客戶有個性化的需求呢?拓展費、團建費、旅游費、團購費、銷售競賽、我還見過中秋月餅費?怎么辦?
1、發現流程中的卡點,改善他們,使其順暢,而非徒增核銷難度,增加銷售不必要阻力;公司的目的永遠不是“程序正義”,而是為了實現生意健康發展,讓“程序簡單”,一家“流程準確”重要性大于天的公司一定會困于流程,止于流程。
2、部門之間互相監督沒錯,但應有大的優先級方向,各打五十大板一點用處沒有,一定要明確公司的核心導向,明確哪些是主力部門,哪些是服務部門,最后的價值導向應向誰傾斜,缺少傾聽一二線的耐心和智慧,制定的政策也一定無法落地。(大多數公司總部極其自負,根本看不起一線,更別說耐心傾聽了。不過這也和銷售長期無底線迎合有關,也算求仁得仁吧!)
銷售有意愿改善流程,行政部門沒有動力,經常用“公司流程如此”、“老板就是這么交代的”把你打發回去,無非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懶得配合和改變罷了。最可惡的是部門領導如果也缺乏這方面的洞察,不僅浪費團隊時間,而且還消磨集體意志:“反正做什么都不對,干脆不做。”
舉報和流程繁冗的共通點都是消磨團隊意志,讓人喪失工作熱情,但舉報比流程更惡心在什么地方?
許多時候靈活和“程序正義”是一對反義詞,為了合理報銷某些費用,銷售會不由自主尋找證據使之完全符合部門要求,這樣錯了嗎?程序當然錯了,但只懲罰當事人嗎?如果嚴格按照要求,估計許多人要被下崗,只要想查,每個人都有問題,每個銷售似乎都背著污點上班,查費用、查流向、查會議,查打卡,實在不行,查價格和分銷嘛,看誰不爽舉報誰,即使沒問題也把你在放大鏡下,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當舉報成為一種風氣,人人自危,公司能獲得最后的勝利嗎?如果舉報變成排除異己的利器,誰還敢開放透明、直言不諱。不正之風一旦開啟,誰還能專心工作?誰還會以業績為導向?這就是一家公司的胸懷和眼界?管理者的眼界和能力很容易成為一個團隊的最大瓶頸。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二線的人管不了那么多,每個人想的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員工如此,企業如此,如何吸引優秀人才?眼睛“雪亮”的人一看這公司鼓勵混日子,便跟著摸魚,既然不鼓勵積極,那我就自動消極,十幾年溫水煮青蛙,誰把溫水端走,老子立刻和他拼命!如此反復,老又有新,新又變老,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能不能換個行為模式?在舉報之后,對內部流程多一些反思,對生意模式多一些思考,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急銷售之所急,急市場之所需,而非把槍口對準自己人,盯著內部斗爭,不如盯著市場,銷售份額每況愈下,盡快把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這才是真正應該著急的事情!
我和貓哥認識的時間不久,但直覺上認為此人可以深交。
貓哥和我說起他離開上一家公司的原因。“年初白紙黑字寫的返利,到了第二年不認賬,拒絕兌付給客戶,我直接拍著桌子跟老板說:你不要臉,我還要在圈子里混!第二天我就走了,這種人不值得追隨。”
“不是酷,這是我做人的底線。”貓哥一如既往認真解答。“有時要自私一點,自私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如果因為老板的不誠信,影響了你個人后續的發展,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我找他答疑過許多次,他都非常有耐心,有一次下雨,只好坐在車里把事情聊完,還有一次是站在B2停車場,車來車往,尾氣很多,我們站著聊了快一個小時,我把當下的困境告訴他:“這是我的想法,但是領導并不支持。”
貓哥卻說:“事情的細節我不清楚,但是你做了這么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直覺,你值得相信,并且要堅定地讓老板相信你,并且是獨一無二、非你不可的那種相信。因為領導根本不了解市場現實,你的判斷很多時候比他們更對,唯一要做的就是整理思路,好好表達清楚。”
我不由對他豎起大拇指,大道至簡,有時我們確實容易因為上級/同事的否定而自我否定。但是,誰能比我更了解市場?我是懂王。
做銷售這么久,很少有人文縐縐地鼓勵我:“相信你自己。”更多時候是端來一碗含糊不清的雞湯,但貓哥給的永遠都是干貨。
當天和他告別后,我立刻給領導打了電話,一如既往的否定后,我重新調整話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領導果然被我說服。
大家都是講道理的成年人,很多時候不僅要做對事,更要把對的事情講清楚,獲得別人認可的前提是:找到對方的需求點,找到自己的需求點,從中尋找平衡,如果你是乙方/下屬,請保持低調和適度妥協的態度,站在大局/對方的角度進行溝通,從簡單到困難,程度加深,慢慢達成你的目標,難辦的事情多跑幾次,多給領導反饋,不要奢望一蹴而就,一招制勝。
那天一個兄弟告訴我:“一個只給你結果,不給你過程的下屬也是不能用的。”有點道理,反饋過程很重要。溝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最難的我認為是:一、找到對方需求點;二、找到自己需求點;三、有效的跟進和反饋。
如何找到對方需求點,很多人憑感覺:肯定是想要錢啦!肯定是要低價啦!肯定是……千萬不要以己度人,多問幾句,甚至可以很直接:“公司對你要求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你最看重的是……?”“是否可以這么理解:如果我把**事情搞定了,咱們的項目就可以正常推進?”“王總對此事的想法是什么?他覺得項目達到什么程度算成功?”等等,諸如此類,問對問題,一定有人會告訴你答案。
聰明人我見過許多,但他們總是眼高手低,無法做到有效跟進,談一個項目,永遠都在談判和溝通階段,一直在熬煮,永遠無法沸騰,缺的就是打開word把方案做出來的那個動作,把方案做出來,打印、修改、再打印、再修改、雙方簽字、落地,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人做一個月,有人三天做好。命運或許是不公平的,但給每個人的時間卻是平等的,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做出更多的事,影響更多的人,那么你就比別人成功一點點,做銷售一定要學會趁熱打鐵,在項目談得最火熱的階段,立刻簽約、執行、跟蹤、反饋、調整、總結。環環相扣,刻不容緩。
“高不高,他有他的判斷,1、我如果告訴他,你給高了,首先他很好面子,會覺得下不來臺;2、他很多疑,合作費用這么私密的事情,為何我能知道別人給低了?難道我背著他還有其他小圈子?既然有小圈子,為何不早點傳遞信息?是不是想背著他搞點其他小動作?3、這個費用他評估過,不僅在預算內,而且還低于他的期望值,最重要的是能達到他想要的目標。這筆錢他給得很開心,讓他去反悔這筆費用,對他沒好處,也不利于他和別人的合作。”
“我跟他太久了,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呀。始終要明白,我只是幫他打工,做好我該做的、能做的。他對我還不錯,我好好回報這份工就好。”
MRCLUB原創作者招募中
數十萬精準會員每日閱讀,助您快速提升個人品牌,擴大在醫藥行業及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詳情請訪問網站http://wemr.club)
醫藥代表 伴您成長!
諾華中國總裁尹旭東離任!
最近外企高管變動很頻繁,今天大咪再分享一個很重磅的人事變動消息。 今日下午,諾華公司向員工宣布,在諾華任職 10 年后,諾華制藥亞太、中東及非洲區域(APMA)總裁兼諾華集團中國總裁尹旭東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諾華。 尹旭東是中國醫藥界比較知名的一位商業...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小李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