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亞盛醫藥宣布美國FDA授予其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APG-115孤兒藥資格,用于治療胃癌。這是APG-115首次被FDA授予孤兒藥資格,是亞盛醫藥第3款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的藥品,同時也是亞盛醫藥在不到6個月時間內連續從FDA獲得的第4項孤兒藥資格認定。 亞盛
9月14日,亞盛醫藥宣布美國FDA授予其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APG-115孤兒藥資格,用于治療胃癌。這是APG-115首次被FDA授予孤兒藥資格,是亞盛醫藥第3款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的藥品,同時也是亞盛醫藥在不到6個月時間內連續從FDA獲得的第4項孤兒藥資格認定。
亞盛醫藥獲得FDA孤兒藥資格的藥品
“孤兒藥”又稱為罕見藥,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在美國,罕見疾病是指患病人數少于20萬人的疾病。自1983年以來,美國通過《孤兒藥法案》的實施,獲得孤兒藥資格認定的項目在后續研發、注冊及商業化等方面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1)稅收抵免。孤兒藥用于后續臨床試驗費用的 50%可作為稅收抵免,并向前延伸 3 年,向后延伸15 年。2)免收新藥上市申請(NDA)費用。3)市場獨占權。獲得認定的孤兒藥經美國 FDA 批準上市后可享有 7 年的市場獨占權,且不受專利的影響。
APG-115治療胃癌
胃癌的發病率在東西方國家呈現較大差異。根據最新的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數據,2017年美國胃癌的患病人數為116525例[1],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病。但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胃癌發病率則較高。值得關注的是,胃癌死亡率居全球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三位,僅次于肺癌和結直腸癌。在所有因腫瘤導致的死亡中,約有1 / 12可歸因于胃癌[2]。
依據2020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胃癌臨床實踐指南,目前推薦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來治療無法切除的晚期轉移性胃癌患者。然而對于接受二線治療的疾病進展患者來說,治療選擇少且預后較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3],來改善疾病進展和降低死亡率。
APG-115為亞盛醫藥在研的一種口服生物可利用的、高選擇性的小分子MDM2抑制劑,對MDM2具有高度結合親和力,通過阻斷MDM2-p53相互作用從而恢復p53的腫瘤抑制活性。APG-115是首個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MDM2-p53抑制劑,已在中國和美國展開多項治療實體瘤及血液腫瘤的臨床研究,并在治療胃癌的臨床前研究中顯示了相當的潛力。
APG-2575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LL是一種成人白血病,以外周血、骨髓、脾臟和淋巴結等淋巴組織中出現大量克隆性B淋巴細胞為特征。據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美國將有約21,040例CLL新病例,約有4,060例死于該疾病[4]。而根據最新的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數據,2020年美國CLL患者低于20萬人[1]。現有的布魯頓酪氨酸蛋白激酶(BTK)抑制劑和Bcl-2抑制劑的開發改善了CLL患者的預后,但醫學上仍然迫切需求更安全有效、能在短期治療中達到深度緩解的、免化療的治療方案。
APG-2575是亞盛醫藥在研的新型口服Bcl-2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通過選擇性抑制Bcl-2蛋白來恢復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機制(細胞凋亡),從而殺死腫瘤,擬用于治療多種血液惡性腫瘤。APG-2575是首個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本土研發的Bcl-2選擇性抑制劑。APG-2575現已獲得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多項Ib/II期臨床試驗許可,正在全球同步推進多個血液腫瘤適應癥的臨床開發。其中作為單藥或聯合治療復發/難治CLL/S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一項全球Ib/II期臨床研究在進行中,正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進行患者招募。
APG-2575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癥
WM是一種淋巴細胞腫瘤,以淋巴漿細胞浸潤骨髓、同時伴血清單克隆性免疫球蛋白M (IgM)增高為特點。WM是一種罕見病,在美國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不到2% [5]。目前指南推薦的WM的治療方案客觀緩解率(ORR) 可達到80%,但是很好部分緩解(VGPR)以上的較深緩解率很低(20%左右或更低),較多患者最終會復發或進展。同時,WM的中位發病年齡在70歲左右,患者身體狀態常常不能夠耐受強烈治療。因此WM治療效果的提高是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APG-2575是亞盛醫藥在研的新型口服Bcl-2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通過選擇性抑制Bcl-2蛋白來恢復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機制(細胞凋亡),從而殺死腫瘤,擬用于治療多種血液惡性腫瘤。APG-2575是全球層面繼VENCLEXTA?(venetoclax)之后罕有的進入臨床開發階段的Bcl-2選擇性抑制劑,也是首個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本土研發的Bcl-2選擇性抑制劑。APG-2575現已獲得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多項Ib/II期臨床試驗許可,正在全球同步推進多個血液腫瘤適應癥的臨床開發,其中包括一項正在進行的全球多中心的Ib/ 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PG-2575單藥或聯合聯合依魯替尼(ibrutinib)/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治療WM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HQP1351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血液疾病,在美國年發病率約為1.9/10萬人。隨著靶向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上市,CML的治療方式得以革新。盡管第一代BCR-ABL抑制劑伊馬替尼及后續推出的幾種二代藥物對CML的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益,但獲得性耐藥一直是CML治療的主要挑戰。
BCR-ABL激酶區突變是獲得性耐藥的重要機制之一,其中T315I突變是常見的耐藥突變類型之一,在耐藥CML中的發生率可達25%左右。伴有T315I突變的CML患者對目前所有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劑均耐藥,因此臨床上急需可有效治療T315I突變CML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
HQP1351是亞盛醫藥自主研發的口服第三代BCR-ABL抑制劑,對BCR-ABL以及包括T315I突變在內的多種BCR-ABL突變體有突出效果,用于治療一代、二代TKI耐藥的CML患者。5月7日, FDA還授予HQP1351快速通道(Fast Track)資格,用于治療對現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失敗的特定基因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
今年6月,亞盛醫藥基于兩項關鍵性注冊臨床研究的結果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新藥審評中心(CDE)遞交HQP1351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用于治療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這是亞盛醫藥創立以來的第一個新藥上市申請,也將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
參考文獻:
[1] 2020 Cancer Incidence Data,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Rawla, P., & Barsouk, A. (2019).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global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3] Gastric Cancer,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rwork 2020.
[4] Cancer Statistics 2020,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5] Datamonitor, Market Spotlight: WM published on April 17, 2020.
吉利德:2年,13項交易,400億美元
9月14日,吉利德科學就210億美元現金收購Immunomedics一交易事件召開投資者會議,其間披露了吉利德在近2年時間里已與13家外部創新藥企達成多項交易合作,涉及交易總額超400億美元,旨在提高自身內部創新能力。 以下為13項重磅交易詳細介紹: Immunomedics 交...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