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后臺經常會收到一些新人的留言,大意是,為什么很多企業都是需要有經驗的代表? 隨著大批成熟藥品被帶量采購,整體醫藥市場對于醫藥代表人數的需求是減少的,雖然沒有外部媒體說的那么夸張(畢竟減少的所謂醫藥代表大部分也是以自然人和非專業代表
延伸閱讀:世界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日 | 這首“生命之歌”,由患者親自創作
“一想到母親離世,就覺得這是至今最大的遺憾。有一次她突發喉頭水腫,發作時打電話過來說不舒服,我沒太在意——幾小時后她便在家因窒息離世。生孩子前我帶母親體檢過,如果當時能查出是HAE,母親也許就不會這么早離開了……” “不知道是這病還好,可知道了...全文>>
今年以來,后臺經常會收到一些新人的留言,大意是,為什么很多企業都是需要有經驗的代表?
隨著大批成熟藥品被帶量采購,整體醫藥市場對于醫藥代表人數的需求是減少的,雖然沒有外部媒體說的那么夸張(畢竟減少的所謂醫藥代表大部分也是以自然人和非專業代表為主),但一個蘿卜一個坑,可以看到,最近找坑的代表越來越多了。
同時醫藥產業進入了新的時期,制藥企業也結束了過去的野蠻生長,不再盲目擴張,因此可以說,醫藥代表這個職業已經進入“買方市場”時代,企業開始有資本開始挑選符合自己要求的代表,再加上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階段性業績的壓力,無論是從企業角度,還是從直接用人主管角度考慮,如果有多余的 headcount,一定會選擇具備和目標職位相匹配技能和經驗的醫藥代表。
現實中,我們從跳槽至諾華、AZ、輝瑞、吉利德科學等公司熱門領域崗位的小伙伴們的反饋中也能看到,公司錄取時會考慮到特定疾病領域的經驗,特定制劑的經驗等等,一些初創的國內生物制藥企業更是如此,而且能獲得較同行較高的薪酬,大咪此前也推薦過一些國內創新藥企的熱招職位,如信達、再鼎、澤璟生物、海晟藥業等。
我們無需抱怨環境的變化,要知道,國內醫藥市場已經發展這么多年,不止醫藥代表,制藥企業的其他各個崗位也都如此,如果說以前大家進入藥企,無論是銷售,還是市場,或者做醫學、研發等等,職場競爭還都停留在業余選手的階段,而如今,已經是職業選手之間的競爭了。
如果你已在這個行業從業多年,無論是否是醫藥代表,都應該問下自己,你夠“職業化”嗎?
▌ 沒經驗的小伙伴們依然有機會
有朋友會說了,大咪你說的就業前景那么嚴峻,是不是沒有經驗的小伙伴們就沒有機會了呢?不是這樣的。
其實這些小伙伴們沒有留意到,每年中外藥企的校招機會還是很多的,沒有從業經驗的朋友依然每年都有大量的機會,而對于沒有跨領域從業經驗的新人代表,機會雖少,但還是有的,只是從普通招聘渠道你很難看到這類信息,往往要依賴你的人脈圈子和業界口碑。
大咪向多家外企的 HR 負責人和招聘經理做過了解,一些頭部外企每年校招進來的畢業生大概都有幾百人的,綜合來說,比例在整體招聘的 10% 左右,而對于在職醫藥代表跳槽至沒有相關經驗的疾病領域的錄取比例,此前日本有過這方面的統計,成功錄取的人員比例大概在 20% 左右,舉例來說,在腫瘤領域今年錄取的 10 個代表中,有 2 個是沒有這個領域推廣經驗的。
無論是校招的新人,還是沒有目標疾病領域推廣經驗的在職小伙伴,這部分“沒有經驗”的醫藥代表,企業錄取的原因在哪里?這部分人群又有什么特點呢?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兩種情況,大咪簡單給小伙伴們分享下:
1. 年齡在 20 多歲
延伸閱讀:時光紀:普強星球漫游指南
1886 2020 普強星球漫游指南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Upjohn ? ? “每個人都是樹木,我們看得到表面經時間歷練過的粗糙,卻看不見內在綿延的一圈圈年輪。” 這是我寫在紙上的第一句。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卻不知從何說起。 上海是座高速運轉的城市。一年前,...全文>>
這部分被錄取的“沒有經驗”的醫藥代表,一般在 20 多歲,對于制藥企業尤其是外企來說,一般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候選人年齡小,從業時間短,意味著可塑性比較強,選一些素質比較好的高潛質新人來培養,無論從人才梯隊建設角度考慮,還是應對市場臨時需求,都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畢竟,這些小伙伴從高等院校專科畢業出來,專業知識基礎也都較好,符合醫藥代表對于醫藥學專業知識的要求。而且,年輕人普遍勤奮肯吃苦,容易接受新的團隊文化,底薪又要求低,沒有結婚沒有孩子,對于 base 地自然一般也沒啥要求,去做醫藥代表這種藥企一線職位,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2. 有大型三甲醫院經驗
有些“沒有經驗”的醫藥代表,雖然年齡較大,不是在 20 歲左右,一般都有 30 歲或以上年齡了,但也被錄取了,這部分代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這部分被錄用代表共同特點在于,都有大型三甲醫院推廣經驗,這些大型三甲醫院既有區域醫學 KOL,也有大量的患者,在學術方面在全國或特定地區都有較高的影響力,也有很大的產出,能做這些醫院的代表一般來說專業知識和推廣技能都沒有問題,每家企業在這些市場競爭比較大,除了拼搶產品市場份額,對于人才的拼搶也是一樣。
所以,這部分代表雖然沒有目標疾病領域的經驗,但手握大市場,自然有較高的含金量,也就能夠輕松的從一個疾病領域跨到另一個疾病領域做產品。
看到這里,有的小伙伴們不要因為感覺自己“沒經驗”,就對喜歡的目標崗位望而卻步了吧,不能連投遞簡歷參與面試的勇氣都沒有,要知道,每個被錄用的人員,都是因為需求方看中你身上的某個亮點,應聘前,不妨先考慮下自己的亮點和優勢,如果還沒有自信,記得每天閱讀 MRCLUB 堅持充電哦~
看視頻,懂藥企!
大咪的視頻號,每日更新,可掃碼關注

MRCLUB原創作者招募中
數十萬精準會員每日閱讀,助您快速提升個人品牌,擴大在醫藥行業及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詳情請訪問網站http://wemr.club)
醫藥代表 伴您成長!
延伸閱讀:遠程拜訪的“嗨點”和“雷點”,實戰干貨分享免費看!
疫情影響下,遠程拜訪前所未有地受關注,但是線上線下拜訪存在一些不同的語境氛圍與社交禮儀,缺乏技巧的話很容易“踩雷”,這是一些代表在遠程拜訪中提出的困惑: √ 醫生不愿意關注認證 √ 消息發了石沉大海 √ 一不小心被醫生拉黑了 √ 線下聊得好好的,線...全文>>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大咪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