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保薦的全明星陣容,相信能有力增強市場的信心。
昨日,嘉和生物-B通過聆訊。此時繼上一家“-B”類公司歐康維視生物-B(1477.HK)上市已過去兩個多月。當前市場的熱度已時過境遷,醫藥生物行業表現持續走弱。在此背景下,嘉和生物-B還香不香?
核心看點: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靶標及十款最暢銷藥物中的五款
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一直是港股打新的熱門選擇,但由于這類型公司還沒有藥品上市,公司沒有實現營業收入,因此想要對此類型公司進行估值是非常復雜的。多數情況下采取的是以公司管線中的主要產品對公司進行估值分析,常見的是使用 rNPV方法進行測算,這就意味著公司產品的產品數量、研發進度和市場規模是影響公司估值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
據招股書披露,嘉和生物建立了由15款靶向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在亞洲正進行超過18項臨床試驗,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內將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三項NDA及向國家藥監局及美國食藥監局提交多項IND。
圖表一:嘉和生物產品管線
數據來源:招股書說明書,格隆匯整理
相比近期將要上市的“-B”類公司,嘉和生物從產品數量與其他公司差異不大。但研發進度方面,嘉和生物僅2020年下半年就有三項產品預計實現商業化,很有看點。那么,公司的產品具體如何呢?
嘉和生物的主要候選藥物有六款,涵蓋多種腫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適應癥領域。分別是GB491(lerociclib)、GB221、geptanolimab(GB226)、GB492、GB242及GB223。
其中,GB491(lerociclib)是針對HR+/HER2-乳腺癌的口服CDK4/6抑制,它的靶標CDK4/6有望成為2020年成全球第三大腫瘤靶標,預計全球銷售約為88億美元。而GB221是用于治療HER2+mBC的赫賽汀(曲妥珠單抗)仿制單抗,可能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該類產品之一。并且HER2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腫瘤靶標,未來銷售額約為129億美元。geptanolimab(GB226)則是一款試驗性、人源化PD-1單抗,目前PD-1為全球最大的腫瘤靶標,銷售額約為280億美元。
此外,其余幾款產品也有獨特的看點,GB492(IMSA101)是一種STING激動劑,該療法是嘉和生物的首創療法,預期將聯合GB226發揮協同效應。GB242可能是中國前三款英夫利昔單抗(類克)生物類似藥產品之一,而GB223有望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三種RANKL單抗之一。對于一家生物制藥公司來說,占據先發優勢意味著產品商業化后會獲得優越的競爭環境,這也是提升估值的加分項之一。
可以說,嘉和生物的候選藥物皆為靶向通路極具潛力的藥物。從未來銷售前景來看,嘉和生物產品管線中的產品優質,含金量很高。
明星陣容背書
股東及保薦人有時候也能側面反映一家公司的質地,本次嘉和生物的股東背景以及保薦人可謂是全明星陣容,這在以往的所有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中都是高配。本次嘉和生物發行的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大通和杰富瑞,高盛歷史保薦數據非常好,同時也是上一支大肉簽歐康維視生物-B的保薦人,摩根大通同樣經驗豐富,是老牌保薦人。
此外,招股書顯示,高瓴資本旗下的HHJH及HM Healthcare持有嘉和生物36.07%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康恩貝旗下子公司康嘉醫療及康和醫療合計持有嘉和生物股份16.07%,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第三大股東沃森生物通過全資子公司沃嘉控制嘉和生物14.34%的股份。
圖表二:嘉和生物股權結構
數據來源:招股書說明書,格隆匯整理
可以看到,股東中不僅包含沃森生物、康恩貝這種上市醫藥公司,還包含了高瓴資本這種醫藥投資經驗豐富的頂級投資機構。從股東結構上來說,專業性和多樣性都無可挑剔。并且,高瓴資本在上市前的兩輪融資中,都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兩輪融資高瓴資本均為領投,投后估值分別約為38.71億人民幣及55.37億人名幣。另外,這兩輪融資中除高瓴資本之外還進入了其他醫藥行業知名的投資者,包含淡馬錫、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海通開元國際和CavenhamPE,也都是經驗豐富資本雄厚。
基石+保薦的全明星陣容,相信能有力增強市場的信心。
醫藥熱度下行,嘉和生物-B還香不香?
從目前趨勢來看,選擇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將會越來越多,那么,未來行業格局必然會去粗取精向頭部集中,具備頂級產品管線的公司將會越來越稀缺。從目前嘉和生物的估值就可見一斑,在Pre-IPO輪中,嘉和生物的估值就已經達到了約63億港元,已經高于已上市的多數“-B”類公司。
圖表三:港股剔除極值“-B”類公司市值
(單位:億元港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格隆匯整理
未來,公司產品上市實現商業化,能夠為后續的發展提供穩定現金流之后,公司的增長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據招股書顯示,嘉和生物在云南玉溪的制造設施已實現商業化,并滿足中國現行法規下批準創新候選藥物的產品驗證先決條件。嘉和生物能否在后續廝殺中殺出重圍,值得關注。
本次打新過程中,唯一值得擔憂的就是目前醫藥行業熱度下行,整體估值從高位開始回調。并且兩個月時間過去,市場對“-B”類的公司的態度是否有轉變?若有,發生了多大程度的轉變?這對投資者來說都具備太多不確定性。
這樣的情形似乎和當時的諾誠健華上市有些相似,市場情緒的不確定性增加不一定全是壞的影響,中簽率也將隨之相應提高。我們打新的選擇標準不應該僅僅是看市場情緒,公司本身質地才是決定公司價值的根本。
最熱門最具有確定性的標的并不是打新的最佳選擇,過高的確定性往往會帶來極低的中簽率,增加過重的資金成本,總收益均值被拉低。嘉和生物本身產品管線的質量決定它具備成為稀缺標的的潛力,在打新收益預期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可能才是最好的打新時機。
【本文作者Leo,由投資界合作伙伴格隆匯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