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
對于普通人而言,一旦有個頭疼腦熱,心里總是會有擔心,隨即去醫院找大夫。但是如果你有過網上看病的經驗,你的擔心可能會被放大一百倍,明明只是口腔潰瘍,在網上咨詢了一圈,覺得自己可能離入土不遠了。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注意到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前景之后,越來越多的平臺出現。而一場疫情更是讓在線問診業務爆火,也讓更多的人改變了此前在線問診“不靠譜”的看法,也認識到了互聯網+醫療的方便快捷。
而成立已經九年的春雨醫生,同樣也因為一場疫情的影響重回大眾視野,更是在最近拿到了E輪的戰略融資。
搜狗領投,一場雙贏
近日,春雨醫生宣布完成E輪戰略融資,由搜狗科技領投,華新、華錦基金跟投。
這并不是搜狗第一次投資春雨醫生了。早在今年3月份,搜狗就成為了春雨醫生的第七大股東,持股6.39%,搜狗的王小川也成為春雨醫生的公司董事。
對于搜狗而言,投資春雨醫生的目的顯而易見,自然是想緊緊抓住因為疫情而起的互聯網醫療紅利,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整體互聯網大健康方面的布局。
而投資是雙方的事,作為投資方的搜狗能從這次投資中獲得好處,作為被投資的春雨醫生,能獲得的好處自然也不會少。
對于春雨醫生來說,這次融資十分重要,關乎未來的發展走向。通過融資獲得的資金,得以讓春雨醫生在鞏固線上問診核心業務的同時,提升AI和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提升在線問診的服務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融資之后,春雨醫生可以重新開展其沉寂了四年之久的“五芒星模型”,探索涉及醫院、醫生、患者、醫藥/器械、保險這五個方面的一整套閉環系統。簡單來說,春雨醫生想要打造一個一站式醫療全服務的平臺。
為什么要重啟“五芒星模型”呢?原因很簡單,在春雨醫生的線上問診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的時候,公司不得不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去發展。而春雨醫生也想借此次機會,實現自己的轉型,從醫患連接平臺到醫療服務生態平臺的轉型。
當然,這種平臺的轉型并不容易。
轉型背后的好處與危險
對于春雨醫生而言,從以往的醫患連接平臺轉型至醫療服務生態平臺,自然好處多多,但也需要解決種種難題。
先來看好處。首先,按照春雨醫生提出的“五芒星模型”,在五個端點之間連接任意兩個端點就可以產生一種商業模式。比如連接患者和醫生這兩個端點,就形成了春雨醫生如今最主要的在線問診業務,而且也是眾多互聯網醫療平臺首選的一種業務。
其次,向一個生態平臺的轉型,除了可以豐富春雨醫生的商業化途徑,也可以幫助春雨醫生提升整體平臺的容納性。通過完善整體生態,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涵蓋醫療服務的方方面面,滿足用戶在醫療方面的所有需求,實現用戶流量的內循環。
對于一個生態平臺來說,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以及成型的流量內循環將會給平臺帶來穩定的發展保障。然而設想總是美好,“五芒星模型”在理論上來說也確實充滿了潛力,只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諸多的問題。
“五芒星模型”需要打通的環節過多,但是對于如今的春雨醫生而言,是否具有打通這些環節的能力還是個問題。
具體來說,打通患者需要的是平臺內眾多的高質量醫生,打通醫生和醫院需要的是信息的完全對等,打通醫藥和器械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打通保險則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而在這些方面,對于現階段的春雨來說,這些能力依舊需要加強。
另外,關于“五芒星模型”的這種閉環理念,在整個互聯網醫療領域,至今為止還沒有成功落地的企業。那些背靠巨頭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充足的資金和流量支撐下,才能盡快實現規模化的收入,而春雨醫生如今只能通過在線問診業務實現公司的盈虧平衡。
但是盈虧平衡并不代表著整個商業閉環的形成,也并不能說明春雨醫生提出的“五芒星模型”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完全沒有問題。
落后四年的春雨,還能趕上紅利嗎?
成立于九年前的春雨醫生,曾經也算是紅極一時,在2014年就表示計劃將在2017年上市。在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醫療獨角獸企業估值排行榜》中,春雨醫生以9.2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四,僅次于平安好醫生、微醫以及華大醫學。
但是在2016年創始人張銳因病離世,上市計劃暫時擱置。2017年,張琨接任春雨醫生CEO直到2019年留下一句“這條路太長了,我熬不起。”后離職。后來創始人張銳的夫人王羽瀟回歸春雨醫生,擔任CEO并重拾“五芒星模型”。
而在春雨醫生忙著人事變動時,競爭對手們的發展卻十分迅速。
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在2018年5月登陸港股,如今的市值已經達到1187.9億港元。而微醫在2018年宣布完成2億美元Pre-IPO融資,估值達55億元,并在今年6月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另外互聯網巨頭對于醫療的滲透也不斷加深,阿里在Double H(Happiness and Health)的戰略下成立阿里健康,騰訊先后投資了微醫、丁香園等醫療平臺,京東的京東健康也逐漸成長為一只龐大獨角獸。
因為疫情而釋放的紅利,讓這些入局的平臺都想分一杯羹。而沉寂了四年的春雨醫生如今借助融資重啟征程,想要在疫情紅利之中重回當年的地位,首先要看春雨醫生是否有能力和這些已經成長起來的平臺相抗衡。
這樣看來,遲到四年的春雨醫生,想要在紅利之中分得一杯羹還需要應對很大的挑戰。但就算挑戰重重,春雨醫生也必須硬著頭皮沖上去。
大健康是大未來
疫情對于醫療行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問診方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更深層次的影響則是因為一場疫情,健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這保證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潛力。
根據醫藥咨詢機構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療健康應用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67億元,2026年或將增至1978億元。面對這千億級別的市場,能取得其中的一小塊就已經可以創造不少的經濟效益了。
在疫情之后,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必然會拉動人們在這個領域的消費,從而使得這個市場將會不斷釋放紅利,而身處賽道之中的企業,也將有成為巨頭的可能性。
春雨醫生雖然在面對那些強勁對手的時候略有不足,但是面對競爭火熱的賽道,春雨醫生也不能猶豫,畢竟參與其中總是存在機會,但是不在賽道之中只能被那些競爭對手越甩越遠,這種利弊取舍,春雨醫生自然會抉擇好。
但是,不論是一次融資還是“五芒星模型”,這些都不是在賽道中站穩腳跟的根本,最為根本的依舊還是要一步一步地穩扎穩打,一環一環打通閉環,最終實現自己的大健康設想。
【本文作者劉曠公眾號,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劉曠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