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MNC宣布人事變動,仔細觀察MNC近年來動作,可以看出專利懸崖、研發創新雙重壓力下的戰略調整或許是背后的原因。而國內政策與資本雙重利好創新藥發展,本土biotech們發展也亟需擁有成熟經驗的高管人才。? ? ?? 剛剛過去的
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MNC宣布人事變動,仔細觀察MNC近年來動作,可以看出專利懸崖、研發創新雙重壓力下的戰略調整或許是背后的原因。而國內政策與資本雙重利好創新藥發展,本土biotech們發展也亟需擁有成熟經驗的高管人才。
剛剛過去的八月,最令人意想不到的MNC人事變動就是吉利德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確認離職。而9月剛剛來臨,MNC又爆出重磅人事變動:諾華制藥中國總裁尹旭東將離開諾華。
9月4日下午,諾華向員工宣布,諾華制藥亞太、中東及非洲區域(APMA)總裁兼諾華集團中國總裁尹旭東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諾華。
在尹旭東離開后,將由Dan Brindle接任諾華中國區總裁,Iris Zemzoum接任亞太、中東及非洲區域(APMA)總裁。
諾華和吉利德的人事變動在2020上半年并不罕見。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除了上述兩者外,已經有GE醫療、拜耳、BMS、默沙東等多家跨國MNC宣布人事變動。

回顧往年,總有一輪跨國藥企離職潮,今年也不外乎,但今年的影響因素又多了一條:新冠疫情大流行。
新冠疫情對跨國MNC們影響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催化裁員、拆分與重組。
2月,默沙東宣布將開始剝離旗下女性健康產品、成熟產品和生物仿制藥產品,成立一個新的獨立上市公司;
同月,GSK也宣布了為期兩年的拆分計劃,將拆分為各自專注于免疫系統和消費者保健領域的兩家公司;
5月,艾伯維宣布完成了對艾爾建高達630億美元的并購;
7月,賽諾菲宣布計劃在歐洲裁員1700多個工作崗位,未來三年將在法國裁員約1000個崗位。疫苗業務部推行一項為期兩年的重組計劃,預計將裁掉720名員工;
實際上,這些調整是近年來跨國MNC進行業務與戰略變革的延續,疫情在這里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
據IQVIA近日發布的《2019全球醫藥市場并購交易回顧》顯示,2019年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并購和合作交易平均值有所上升,年度并購交易額為293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43%。
專利懸崖、醫保報銷、研發成本等多方危機使跨國MNC們業績承壓,跨國MNC們亟需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因此,通過并購擴充研發管線、通過拆分剝離非核心業務,“加減法”成為了跨國MNC們尋求發展的新邏輯,而人事調整也是其中的一步。
艾伯維與艾爾建并購后成立艾爾建美學,原艾爾建中國總裁王煒升任艾爾建美學副總裁、日本及亞太地區負責人,這一人事變動就是典型一例。艾伯維當家產品“藥王”修美樂長期是艾伯維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連續多年蟬聯全球藥品銷售額榜首,但專利懸崖也在降臨,修美樂已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別在美國和歐洲專利到期,艾伯維對新的重磅藥物需求愈發強烈。并購艾爾建,成立艾爾建美學自然是艾伯維擴充產品管線的布局之一。
并購拆分、擴容產品管線伴隨人事調整,跨國MNC開啟新一階段發展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吉利德中國。8月,吉利德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即將離任的消息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但仔細觀察吉利德近年業績表現,這或許也在意料之中。羅永慶于2016年加入吉利德,入職的首要目標就是組建吉利德中國商務團隊,截至目前,吉利德中國已經擁有超過450名員工,顯然這一目標已經完成。而羅永慶另一重要目標就是推動重磅產品Sovaldi、Haroni、Epclusa以及TAF在中國上市,這一目標也明顯完成。目前吉利德共有8款創新藥在中國獲批,其中韋立得、丙通沙、夏帆寧以及捷扶康等4款藥物上市僅一年就被納入醫保。
吉利德進入中國已經接近五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目前來看已經基本完成,羅永慶的離任或許在意料之中。
另一人事變動的原因可能離不開國內創新環境的變化。“4+7”集采等政策加速本土藥企向創新藥方向轉型,港交所新規、科創板開板等資本鼓勵本土biotech企業融資,“政策+資本”雙重加持下,本土創新藥企迎來大爆發。而創新藥企無論從研發還是運營方面都亟需人才,擁有成熟經驗的跨國MNC高管們成為了創新藥企挖掘人才的不二選擇。
今年3月,上海艾力斯醫藥宣布任命牟艷萍為首席執行官,此前牟艷萍曾創立默沙東中國腫瘤事業部并擔任負責人,在牟艷萍的帶領下默沙東中國腫瘤事業部成功躋身外資藥企腫瘤業務前三甲。
5月,1藥網宣布任命郭安峰為首席創新官,郭安峰曾任職BMS中國免疫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郭安峰曾創建了BMS在中國第一支免疫腫瘤銷售團隊。
跨國藥企全力“回歸核心業務”,國內藥企得到資本與政策雙重助力,無論本土biotech還是跨國MNC,創新無疑是發展方向,研發和經營人才也在面臨選擇。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任曉桐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