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 點擊 藍字關注我們↑↑↑↑ 2020年7月29日,復宏漢霖(香港聯交所代碼:2696)宣布,公司自主研制的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10聯合重組抗EGFR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07用于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治療的2期臨床研究于中國
2020年7月29日,復宏漢霖(香港聯交所代碼:2696)宣布,公司自主研制的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10聯合重組抗EGFR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07用于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治療的2期臨床研究于中國境內完成首例患者給藥。該聯合治療方案是復宏漢霖第二個獲得臨床試驗批準的單抗聯合療法,也是目前國內首個針對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進行臨床探索的單抗聯合療法。
挑戰頭頸部鱗癌治療困境,引領頭頸部鱗癌創新聯合療法開發
頭頸部腫瘤是全球第五大常見腫瘤類型,每年全球新增病例數超過50萬[1],且這類腫瘤在中國發病率較高[2],患病人數超過其他國家及地區,并呈上升趨勢。頭頸部腫瘤起源部位較多,除了眼、腦、耳、甲狀腺和食道外,起源于其他頭頸部組織或器官的腫瘤均屬于頭頸部腫瘤。SCCHN是頭頸部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占比接近90%[3],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EGFR過表達[4]。
在免疫治療出現以前,抗EGFR單抗和化療是晚期SCCHN治療的主要選擇。然而,這些治療帶來的臨床獲益仍然非常有限,且存在耐藥性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證據顯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能夠為一些晚期SCCHN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應答較差。晚期SCCHN患者迫切需要能夠進一步提高生存獲益的創新療法。隨著抗EGFR單抗的免疫調節作用被逐漸發現[5],抗EGFR單抗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療法或將成為解決SCCHN治療困境的突破點。
HLX10為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PD-1單抗,在臨床前及早期臨床研究中展現出了優異的PK、PD數據與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腫瘤活性,目前正在全球開展多項單藥及聯合療法的臨床研究。HLX07為復宏漢霖首款改良型創新產品,在西妥昔單抗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人源化改造、親和力成熟及穩定性細胞株構建等抗體優化流程,使HLX07具備了更低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靶點親和力。且臨床前動物實驗顯示,在多種腫瘤模型包括人頭頸癌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HLX07展現出了較西妥昔單抗更好的抗腫瘤活性。2019年12月,HLX10與HLX07聯合治療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正式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此次完成首例患者給藥的研究為一項評價該聯合療法治療晚期復發性或轉移性SCCHN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開放性2期臨床試驗,主要目的為評價該聯合療法治療晚期SCCHN的第16周客觀緩解率及安全性,其次旨在評價其他療效終點、免疫原性與藥代動力學特征。探索性目的包括鑒別治療反應和/或耐藥性的生物標志物。若該聯合療法治療SCCHN的臨床研究進展順利,將有望突破現有治療方案的局限,為SCCHN患者帶來新的療效更佳的治療選擇。
多方位國際化布局,高效推進多項HLX10聯合療法
復宏漢霖圍繞抗PD-1單抗HLX10采取了差異化的“Combo+Global”(聯合治療+國際化)開發戰略,已有十余項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其中多項為具有申報潛力的關鍵性2/3期臨床試驗。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復宏漢霖也在積極探索包含HLX10的免疫聯合療法在其他實體瘤中的療效,廣泛覆蓋肺癌、胃癌、肝細胞癌、食管癌和宮頸癌等主要癌種。其中,HLX10與自有單抗HLX04(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組成的單抗免疫聯合療法為國內首個獲得IND批準的國產單抗聯合療法,尤為值得關注。
HLX10的生產與研發嚴格遵循國際質量標準,其位于上海的生產基地現已通過歐盟質量受權人審查。走向美國等海外市場,惠及全球患者也將成為HLX10未來主要差異化優勢與亮點。除中國大陸外,HLX10已相繼獲得美國、中國臺灣等地的多項臨床試驗許可,且在目前開展的HLX10聯合療法臨床試驗中,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占據了較大比例。2020年4月,HLX10聯合化療的兩項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分別完成了首例境外患者給藥,HLX10的國際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
在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的同時,復宏漢霖也希望能夠通過國際合作惠及全球尤其是新興市場的更多患者。目前,公司已與PT Kalbe Genexine Biologics(KG Bio)達成合作協議,授予其在HLX10首個單藥療法及兩項聯合療法在東南亞地區10個國家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自有豐富管線造就更可及的多元化免疫聯合療法
采用自主開發的創新單抗進行聯用,在免疫聯合療法的開發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大幅度降低開發過程中時間、費用等方面的成本。而復宏漢霖長期以來踐行自主研發的理念,已打造出一條覆蓋腫瘤特異性靶點、抗血管生成靶點和腫瘤免疫靶點等多個類別的自有腫瘤治療的產品管線,使得多元化的、更可負擔的聯合治療方案成為可能。同時,HLX10與HLX07研發過程中積累的PD-(L)1、EGFR通路作用機制、藥效結構等方面的數據與經驗,也可為復宏漢霖開發PD-1或EGFR相關雙特異性抗體奠定基礎。
信息來源:復宏漢霖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犯作者著作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Tel:025-83271227,或直接在微信平臺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關于藥學進展
《藥學進展》雜志是由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藥學會共同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頁,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藥學科研領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進展、新趨勢為宗旨,以綜述、評述、行業發展報告為特色,以藥學學科進展、技術進展、新藥研發各環節技術信息為重點,是一本專注于醫藥科技前沿與產業動態的專業媒體。
《藥學進展》注重內容策劃、加強組稿約稿、深度挖掘、分析藥學信息資源、在藥學學科進展、科研思路方法、靶點機制探討、新藥研發報告、臨床用藥分析、國際醫藥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別是醫藥信息內容以科學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權威性、時效性、新穎性、系統性、實戰性。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刊物篇均下載率連續三年蟬聯我國醫藥期刊榜首,復合影響因子0.760,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藥學進展》編委會由國家重大專項化學藥總師陳凱先院士擔任主編,編委新藥研發技術鏈政府監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制藥企業、臨床醫院、CRO、由金融資本及知識產權相關機構百余位極具影響力的專家組成。
《藥學進展》編輯部官網:www.cpupps.cn;郵箱:yxjz@163.com;電話:025-83271227。歡迎投稿、訂閱!
● 想回顧《藥學進展》編委會主辦和協辦過的精彩活動嗎?請戳這里!
→
→
→
→
→
→
→
→
→
→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
獨家原創|植入型給藥系統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PPS 點擊 藍字關注我們↑↑↑↑ 專家介紹:平其能 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藥科大學藥劑學教研室主任,藥學院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江蘇省第八、九屆政協委員,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及藥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Y3ODExNQ==&mid=2651311416&idx=1&sn=e5bee11fc26a35a414d79aece2be3a85&chksm=8bf49b34bc831222fb8d44976abae813cd6ef4ffb836214beefd20d27b5f48a63d927a9d2721#rd
本文來源:藥學進展 作者:復宏漢霖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