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CAR-T市場再次熱鬧了起來。 先是傳奇生物赴美IPO的傳聞終于塵埃落定。5月13日,這家專攻CAR-T療法的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F-1招股文件。實際上這一消息早在3月份就已傳開來,期間該公司更是完成了1.5億美元
延伸閱讀:時間線全梳理 | "瑞德西韋"這三個月
作者丨阿爾卑斯 不出所料,今天的醫藥健康圈又被瑞德西韋刷屏了。 一天之內,瑞德西韋的 3 項重要研究幾乎同時揭曉,然而研究結果卻又熱鬧了。 在一項開放標簽的3期試驗中,新冠重癥患者顯示出臨床改善,且越早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臨床改善情況越好。 另外...更多>>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CAR-T市場再次熱鬧了起來。
先是傳奇生物赴美IPO的傳聞終于塵埃落定。5月13日,這家專攻CAR-T療法的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F-1招股文件。實際上這一消息早在3月份就已傳開來,期間該公司更是完成了1.5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9.5億美元。
但更有趣的是,幾乎在傳奇生物遞交上市申請的同一時間,FDA拒絕了BMS與bluebird(藍鳥)共同開發的BCMA-CAR-T產品Ide-cel的上市申請。這款于此前3月份提交BLA的產品,一度被認為有望成為首款上市的BCMA CAR-T療法。
如今,Ide-cel上市面臨著未知的變數,而在它身后,同樣手握BCMA-CAR-T重磅療法的傳奇生物,又能否反超登上第一的寶座?
1、傳奇生物:為CAR-T產品上市鋪路?
傳奇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CRO企業金斯瑞旗下自主品牌之一,致力于發現和開發血液腫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細胞療法。2018年,傳奇生物BCMA-CAR-T療法“LCAR-B38M”成為國內首個獲批臨床試驗的CAR-T療法,該公司也由此聲名大噪。
從招股書中的最新數據來看,目前傳奇生物在細胞治療領域已有多條管線在中國和美國的臨床試驗相繼進入臨床II、III期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便是BCMA-CAR-T療法LCAR-B38M。
這個CAR-T賽道的重磅產品系傳奇生物與楊森生物聯合開發,用于治療多發性骨髓瘤。2017年12月,楊森公司針對該項目向傳奇生物支付3.5億美元首期款及后續里程碑付款,這一合作創下了當時中國藥企對外專利授權首付款最大金額記錄及合作最優條件。
接下來進展也頗為順利。2018年,LCAR-B38M在獲得CFDA首個CAR-T臨床試驗申請批件后,又通過了美國FDA的IND批準;到2019年,其又先后獲得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EMA的優先藥物審批資格,以及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據悉,LCAR-B38M有望在2020年Q3向美國FDA提交BLA申請。
在臨床數據方面,LCAR-B38M相比CAR-T賽道上的同類競品,也表現出了持續領跑優勢。在2019年底的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了LCAR-B38M用以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患者的CARTITUDE-1研究臨床數據。結果顯示,LCAR-B38M在中位隨訪時間為6個月時,達到100%的總緩解率,其中69%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或更好緩解、86%的患者達到非常好的部分緩解或更好緩解。
而從5月14日南京傳奇給出的CARTITUDE-1最新數據來看,中位隨訪時間11.5個月時,總緩解率不變,完全緩解率由5個月前公布的的69%提高至86%。
所以當下來看,在拳頭產品獲得較為確定突破后,傳奇生物選擇赴美上市的原因就很明顯了。畢竟,一旦LCAR-B38M順利獲批上市,投產、商業化推廣、多方合作等等無一不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
此外,赴美上市所需時間相對較短、進度可控,靈活的融資方式也便于傳奇迅速補充研發資金,有利于傳奇研發管線的推進。與此同時,LCAR-B38M未來主要的銷售市場是在美國,且有望年內在美國報產,所以赴美無疑是傳奇生物的合作選擇。
當然,面對LCAR-B38M的提交上市申請在即,以及新藥上市后預期將帶來的可觀利潤,對于擁有傳奇生物的最大份額的母公司金斯瑞來說,傳奇生物的剝離及赴美上市,同樣也是時候了。
2、重頭戲將在下半年上演
再來看一下被迫停下步伐的藍鳥ide-cel。
頗為戲劇性的一幕是,5月13日,BMS與藍鳥再次修訂了雙方現有的合作協議,據最新修訂協議,BMS以2億美元買斷藍鳥在美國以外地區享有的ide-cel所有權。然而就在該消息公布不久,FDA就拒絕了ide-cel的上市申請。
實際上,藍鳥ide-cel是首款遞交上市申請的BCMA-CAR-T療法,其于今年4月1日向FDA遞交了ide-cel的上市申請,同樣用于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而傳奇生物手握的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和EMA的優先藥物審批資格,ide-cel同樣具備,且獲批時間更早。
但從目前臨床數據來看,ide-cel似乎要稍遜一籌。其上市申請的遞交基于一項關鍵2期臨床試驗(KarMMa)結果:在總計128名能夠評估療效的患者中,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73.4%,完全緩解率(CR)達到31.3%。在中位隨訪時間為11.3個月時,這些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達到8.6個月。
不過對于藍鳥此次申請未通過的原因,FDA給出的回復在于需增加提交化學、制造和控制(CMC)模塊方面的資料,而非臨床數據方面的原因。當然,藍鳥也并未氣餒,其表示后續會重新提交BLA,計劃的提交時間不遲于今年7月底。
更值得一提的是,ide-cel上市申請被拒似乎也并未影響藍鳥的步伐。據最新消息,5月19日藍鳥宣布將以承銷方式公開發行9,090,910股普通股,每股定價55美元,此次發行預計將于2020年5月21日左右結束。
不得不說,在BCMA-CAR-T這一賽道,兩家頭部企業可謂你追我趕,緊咬不放。下半年,隨著兩家企業上市申請的爭先提交,局勢無疑會更加緊張。
當下來看,赴美上市的確將傳奇生物推上了風口。但波濤之下,實則暗流更加洶涌。
延伸閱讀:豪擲14億美金,罕見病巨頭Alexion這次能否押注成功?
5月5日,Alexion(亞力克制藥)宣布與Portola公司達成最終合并協議,Alexion將以每股18美元的現金,總價14.4億美元收購Portola及其已獲批藥物Andexxa。 在新聞稿中,Alexion指出Andexxa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批的凝血因子Xa抑制劑逆轉劑,能夠快速逆轉抗凝藥利伐沙...更多>>
本文來源:貝殼社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