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帶貨,可以滿足普羅大眾的一時之間的獵奇感,也為粉絲助力偶像商業價值增長提供了新渠道,但能否長遠走下去,還待觀望。
五一期間,人們在各大直播間享受“買買買”的樂趣之時,還發現了不少新面孔。
繼朱迅、李曉萌組成“央視girls”之后,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位男主持組成的“央視boys”,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國美美店微信小程序、拼多多、京東、抖音多個平臺開啟首次直播,直播三小時銷售額達5億。
如果說“國家隊”下場直播帶貨是行業新常態,那么虛擬偶像入局這一行業更是刷新了大眾的認知。5月1日,洛天依和樂正綾參加了淘寶的”云端動漫嘉年華”進行一小時的帶貨直播,有近300萬人在線觀看。
“央視boys”合體、虛擬主播入局,的確是直播帶貨領域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亦給讀娛君帶來了些許思考。
1
素人、藝人、虛擬偶像
主播還有多少種可能?
2016年,移動直播是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最愛,在資本與技術的雙重加持下,迎來直播元年。而“直播+帶貨”便在這一熱潮中應運而生,成為新的行業風口,開服裝淘寶店的薇婭、歐萊雅BA李佳琦等人便是在這一風口中脫穎而出。
隨著影視寒冬的到來,不少明星也參與到直播帶貨這一行業中,參與的方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空降主播直播間進行互動,藝人大都是帶著品牌、劇集等推廣任務而來,另一種是跨界直播帶貨行業成為帶貨主播。
相對而言,第一種方式與線下品牌推廣的通告類似,憑借個人的號召力和公信力到直播間為產品進行品牌背書,助力品牌形象的構建和產品銷量的提升,而第二種形式更需要有專業的技能加持,在闡明產品特性與優勢的同時,還需要與用戶進行交流互動。因此,跨界直播賣貨的明星以主持人居多,如李湘、朱丹、李響、沈濤、馬丁等。
而四月以來,央視推出了3場公益直播,旗下名嘴們也紛紛組CP進行直播帶貨,從“小朱配琦”到“歐陽下(夏)單(丹)”,再到吆喝著“權來康康,撒開了買”的“央視boys”,以名字諧音造梗更是吸引不少關注。
在公益直播過程中,名嘴們更是發揮主持人的特長,在推薦商品的同時也不忘相互逗趣,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有網友表示“這樣的直播看一年都不想換臺”,這樣的直播氛圍打破了觀眾對于官媒主播嚴肅的刻板印象,刷新了觀眾對融媒時代央視名嘴的認知。
除了央視名嘴下場直播帶貨,虛擬偶像也創造性地融入到直播帶貨中,開發虛擬IP新的掘金點。近日,天貓青年實驗室聯合中國國際動漫節、淘寶打造的云端動漫嘉年華,特別打造了虛擬偶像天團直播間,中文虛擬歌手洛天依和樂正綾作為壓軸嘉賓進行一小時的帶貨直播,在直播開始前,Vsinger家族其他成員為她們助陣。
在此次直播中,采用了“主播+虛擬偶像”的創新嘗試,相互配合進行賣貨,這并非是洛天依首次進入直播間,此前洛天依還空降李佳琦直播間進行互動,但在演唱歌曲過程中全程沒有聲音,上演了“翻車現場”而登上當晚熱搜第一位,并衍生出“皇帝的新歌”、“聾的傳人”等新的網絡詞匯。
從素人到明星,從官媒主播到虛擬偶像,隨著直播帶貨這一領域的深入發展,主播的構成元素愈加多元化,為整個帶貨主播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官媒名嘴、虛擬偶像入局
盤活新型粉絲經濟
如前文所述,官媒名嘴、虛擬偶像入局直播帶貨,是行業的一大新風向,在進一步激活主播生態的同時,也隨之盤活了官媒和虛擬偶像等新品類的粉絲經濟。
一直以來,央視在職的主持人、新聞主播是禁止代言產品、出席商業活動,盡管央視girls”“央視boys”積攢了大量人氣,但在平常很難將這些人氣進行變現。而近期這一系列的公益直播,不但展現了央視主播們的另一面,還成功激活了主播們粉絲群體的購買能力,可以說是一次實打實的為公益變現。
國家隊主播入局帶貨直播,原意是刺激消費、助力經濟復蘇,性質還是屬于公益類別。而洛天依參與,則進一步開發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也是粉絲經濟的一大產物。根據《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虛擬偶像并非是小眾亞文化,來自異世界的二次元文化正在盤踞市場主體,遠超亞文化的范疇,95后至05后二次元用戶滲透率達64%,今年Z世代年輕人預計將占據所有消費者的40%。
2012年推出的虛擬歌姬洛天依,靠vr、投影等技術手段表演交流,在微博上積累了擁有459萬粉絲,一直以來,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主要通過各類PGC產品進行銷售、線下演出、各類版權合作、周邊衍生等來實現,此番入局直播帶貨,開發新的變現方式。
在5月1日的云端動漫嘉年華打破次元壁跨界直播帶貨,品牌方瞄準“Z世代”錢袋,在1小時的直播中銷售了博士倫、美的、歐舒丹等品牌產品,淘寶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一度高達270萬,近200萬人打賞互動。#洛天依90萬天價超老羅#這一話題備受關注,坑位費是當下頭部主播數倍,這樣的天價費用讓不少商家望而卻步。
洛天依帶貨也有獨特的優勢,洛天依等虛擬偶像的形象是由粉絲共同塑造而成,幾乎能滿足粉絲對少女偶像的任何幻想,人設亦不會崩壞。不過,洛天依在直播帶貨中,面向大眾推薦產品,一旦出現產品問題,還是會有損公信力乃至后續的商業價值。
此番虛擬偶像的入局,收割新品類的粉絲經濟,也側面反映出直播帶貨這一行業是當下商業藍海,或將推動Z世代改變消費方式升級。虛擬偶像并不單單停留在二次元圈層內,還多次出現在主流媒體平臺上,如: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第十一屆金鷹節互聯盛典、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向大眾輻射,使得虛擬偶像脫胎于二次元概念不斷“泛化”,最終圈層融合成趨勢。
但從用戶體驗來看,相對真人主播,洛天依只能以講解的方式帶貨,還需要助播來輔助體驗講解。因此,在讀娛君看來,虛擬偶像帶貨,可以滿足普羅大眾的一時之間的獵奇感,也為粉絲助力偶像商業價值增長提供了新渠道,但能否長遠走下去,還待觀望。
3
國家隊\虛擬主播受關注背后
平臺扶持中小主播進入蓄力時刻
在主播身份日趨多樣化背后,也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商家入局直播。
就以淘寶直播為例,2月以來,自己開淘寶直播賣貨的商家同比增長50%。打開淘寶直播,我們可以不僅有像張大奕的“吾歡喜的衣櫥”這樣頭部級別的店鋪里專業主播輪番上陣,也有一些烘焙類、水果類等日用零售店鋪的店主邊發貨邊直播互動,開啟零售的新業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大電商平臺、直播平臺開始加緊中小主播的孵化與扶持。
淘寶直播將中小主播作為扶持的重點,未來1年將培養10萬名月入過萬的中小主播;京東2020直播以“規模化、品質化、生態化”為目標,頭部帶動腰尾部;拼多多上線“多多直播”,推出“直播、拼小圈、快團團”三大戰略產品,用戶都可以嘗試開直播帶貨;快手的“光合計劃”用百億流量扶持10萬創作者,自建內容電商變現閉環;抖音提升網紅帶貨門檻,簽“帶貨一哥”羅永浩,從而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響了在行業的聲量……
也就是說,在直播帶貨全面鋪開之時,央視主持人、藝人、虛擬偶像等不同類型的帶貨主播是這一行業群像當中的引領者,吸引他們各自的圈層受眾關注直播帶貨,用將其從粉絲轉換為購買者,讓用戶結構更具廣譜性。而平臺順勢加大對于中小主播的扶持與孵化,助力傳統電商向直播電商進行轉型,從而讓直播帶貨的主播向全民性泛化進階。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 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 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