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電商戰再度升級。 4月7日,抖音電商發布關于新增《【醫療器械】品類管理規范》,宣布單獨劃分“保健/護理/理療器械”一級目錄。此外,抖音還新增了體外檢測類產品的銷售資質。 上述變動在4月14日起正式實行。 此前,抖音的醫療器械相關產品銷售分散在
醫療器械電商戰再度升級。
4月7日,抖音電商發布關于新增《【醫療器械】品類管理規范》,宣布單獨劃分“保健/護理/理療器械”一級目錄。此外,抖音還新增了體外檢測類產品的銷售資質。
上述變動在4月14日起正式實行。
此前,抖音的醫療器械相關產品銷售分散在美妝、家居、滋補保健等多個門類,如今不但歸攏到一起,還增加了新的銷售品類,業內普遍認為,抖音吹響了發力網售醫療器械的號角。
巧合的是,4月11日,國美控股成立國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告進軍三類醫療器械銷售市場。
醫療器械的傳統銷售渠道是醫院和藥店,近些年增加了阿里、京東等電商渠道。現在,做短視頻的、賣電器都開始入局,這將會對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從比例上看,網售可能已經占到了醫療器械零售市場的70%。健識局此前推算,2020年網售醫療器械規模在千億元以上。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全國醫療器械網絡交易服務第三方平臺備案數由382個增至536個。
互聯網兇猛。
銷售范圍重整,新增IVD業務
抖音其實很早就通過視頻、直播等方式“帶貨”醫療器械。
2018年年初,抖音曾上線“購物車”“商品櫥窗”等欄目,和美團、餓了么等平臺類似,抖音最初選擇按摩儀、檢測試紙等消費屬性的醫療保健產品。
很快,直播帶貨的特殊價值就被醫療器械企業盯上了。2020年6月,魚躍醫療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就曾表示:已經開始通過抖音做營銷推廣。
此前,抖音上的醫療器械主要分散在“美妝”“滋補保健”“智能家居”等行業的銷售目錄。本次,抖音發布的《管理規范》,其實是把過去散落的商品進行整合,統一歸到“保健/護理/理療器械”這一項目錄里管理,并在門類上做出細分,如防護用品類的口罩;健康監測類的血糖用品;康復理療類的呼吸機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醫療保健”一級目錄中,抖音加入了體外檢測類產品。
新冠疫情在國內多地爆發,國家衛健委新推出的抗原檢測試劑被市場熱議。近日廣東省要求,按常住人口10%以上的比例儲備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在疫情爆發的上海,不少解除封控的小區也要求,居民外出流動后,需要檢測抗原才能重新回樓。
目前,大部分抗原檢測試劑的采購仍是國家組織,但零售市場極有可能一觸即發。
除了新冠相關試劑,幽門螺桿菌、腫瘤檢測等產品也大有消費品化的趨勢。尤其是疫情之后,民眾對健康預防的訴求還將增強,抖音將醫療器械產品銷售單獨分類,說明已經開始認真對待了。
抖音電商業務增速很快,但主要集中在服裝、食品等適合視頻展示的品種上,缺少醫療基因。醫療器械類產品的推廣也和普通消費品有較大差距,“日活6億”的抖音流量背后,精準的消費者到底有多少?
健識局獲悉,目前,已入駐抖音的有英科醫療、魚躍醫療、瑞思邁、歐姆龍等31家醫療器械商。按照抖音電商規定,醫療器械類商品屬于“定向準入”,商家需具備相應資質。
新增的體外檢測類產品,也只允許定向邀約的商家入駐。目前,抖音尚未披露受邀商家信息。
很明顯,傳統醫藥電商的蛋糕,抖音也要來切了。

傳統零售渠道遭挑戰,平臺監管是難題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時國內醫療器械在零售藥店的總銷售規模為741億元,其中網上銷售額達507億元,占比68.42%左右。
零售藥店原本是醫療器械銷售主力,電商卻將其份額壓縮到30%左右,而且還在進一步發力。
國家藥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備案數量同比增長157%,網絡交易服務第三方平臺備案數量同比增長40%。
一些老牌醫療器械商早已公開宣布調轉船頭。比如,魚躍醫療2020年砸在電商平臺的花費就達2.38億元,同比增長近254%。
重金砸出了響聲:當年“雙十一”活動期間,魚躍醫療在各平臺上的產品銷售額超過2.5億,同比增長60%。
產品生產商轉向、第三方服務平臺發力,原本的合作伙伴與渠道競爭者突然站到了同一個陣營,這是線下零售藥店需要警惕的。
互聯網擅長的是來勢洶洶,然而,在受重點監管的醫療領域,只靠大快猛干是行不通的。
當前,網售醫療器械的違法成本其實非常低。比如,在銷售一類醫療器械時,商家只需做線上備案,即使被調查立案了,也可以改地址“換馬甲”繼續賣貨。此前,山東藥監局就曾調查發現,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有未備案的醫療器械賣家利用呼吸機產品鏈接套現信用卡,從事虛假交易。
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自身其實需要承擔大量的審核和查處工作。僅在2021年期間,京東健康內部針對醫療器械銷售的巡查就超過600批次。
如果抖音跨不過規范監管的門檻,丟領地會比攻城池更快。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古月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