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營養與生活方式迅速改善,肥胖、糖尿病和慢性腎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患病率激增,并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因此,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宏觀背景下,一些創新者開始跳出固化思維限制,尋找代謝疾病的醫療最優解。 2016年,由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營養與生活方式迅速改善,肥胖、糖尿病和慢性腎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患病率激增,并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因此,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宏觀背景下,一些創新者開始跳出固化思維限制,尋找代謝疾病的醫療最優解。
2016年,由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發起,由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負責管理,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推廣代謝性疾病標準化管理體系。
隨著MMC項目在全國的多點落地,這種創新慢病管理模式正在造福越來越多的代謝慢病人群。為了更好地服務百姓,助力健康中國事業,2022年2月26日,由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MMC首屆智慧慢病管理院長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也得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諾和諾德、歐姆龍和智眾醫療的大力支持。
本次論壇以“智慧醫療,健康中國”為主題,聯手中國工程院王威琪院士、中國工程院范先群院士、中國科學院黃荷鳳院士、中國科學院滕皋軍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五位院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領導,吸引了全國百余位三甲醫院院長參與,共同探討我國慢病醫療新模式。
慢病管理離不開智慧化手段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鵬先生首先發表了致辭。他說到:“以糖尿病為代表的慢病已對我國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但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若對慢病患者及時干預,其生活質量將得到質的提升。而以MMC為代表的創新型慢病管理模式,結合了先進診療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是能夠干預糖尿病等代謝性慢病疾病的有效工具,對公立醫院來說,MMC也可以作為醫院內部精細化規范化治理的重要載體。”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王興鵬先生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汪泓院長表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智慧醫療領域深耕多年,有責任支持醫學院校的專家教授們來開展智慧醫療的建設。而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重,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足以可見。慢病管理是真正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通過精準的檢測跟蹤,來實現疾病的有效控制,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我們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者能夠散發思想、智慧,提高國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為‘健康中國’再創新高峰。”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汪泓院長
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認為,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算法等技術在醫療領域得到了有效滲透,是推動醫院進行數字化轉型、建設智慧醫院的重要力量。在他看來,建設智慧醫院的目的是滿足 “三度”:其一,病人體驗度,讓患者享受到滿意舒心的醫療服務;其二,醫生的感受度,幫助醫生提高醫療水平;其三,醫院的掌控度,讓醫院的管理者能夠控制潛在風險。
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
MMC項目落地全國,2022全國“1+X”模式正式啟動
“在MMC模式中,醫生通過院內院外真實、全面的連續數據,實現對患者的精準隨訪和管理,可以說是在內分泌代謝領域建立了全國分級聯動的慢病防控一張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王衛慶教授對MMC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王衛慶教授
而我們要想真正理解MMC,就必須要先知道MMC的核心內涵,即“一個中心、一站式服務、一個標準”。
MMC院內院外閉環
具體來說, “一個中心”是指在醫院建立代謝病及并發癥的篩查、診療、管理一體化的中心,“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在各個診療患者中提供智慧化的解決方案,最后實現患者在一個物理空間就能完成從慢病檢測-治療-管理的全部流程。“
“一站式服務”則是提供MDT患者管理服務,通過智慧化院內協作,把檢查出來的嚴重并發癥或合并癥患者,通過會診、轉診輸出到相關科室,實現一體化的診療合作,真正實現患者的疾病管理。
“一個標準”,是指通過細致的標準操作規范(SOP)進行統一管理,如MMC中心建設標準化、醫療質量控制標準化,如此才能保障醫療質量和提高醫療管理效率。目前,MMC已陸續建立492項SOP和19項核心技術。
經過多年的發展,MMC目前已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有超過1500家醫院正式加入,超過900家正式開始收治患者,管理著全國80余萬糖尿病患者。
“隨著MMC在全國的推廣,MMC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果,比如糖化達標率(HbA1c<7%)從基線18.65%顯著提升到了45.46%,代謝指標的綜合達標率從基線6.2%顯著提升到17.94%,已超過歐美的14%,極大地降低了我國因糖尿病并發癥造成的致殘、致死率。” 王衛慶教授說道。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一環,2022全國MMC“1+X”模式也在全場參會者的見證下重磅啟動,將把MMC擴展到每個縣鄉鎮,輻射更多社區衛生中心。
MMC“1+X”模式是MMC整體布局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指由一個區域中心聯動3個以上的基層醫院。這一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由上下級醫院自由組合或政府支持牽頭,真正做到常見疾病標準化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院內院外慢病管理模式,降低并發癥和提高居民醫保費用的有效性。
MMC四級架構
截至目前,2022全國MMC“1+X”模式已經在上海松江、嘉定和崇明,浙江玉環、江蘇啟東、北京通州等20余個城市試點推行。“MMC希望通過10年時間,實現中國糖尿病發病率降低1%,并發癥降低10%的宏偉目標。”王衛慶教授說。
院士各抒己見,尋找慢病現代化管理最優解
在上午的“院士論壇”板塊,中國工程院王威琪院士、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擔任主持人,中國工程院范先群院士、中國科學院黃荷鳳院士、中國科學院滕皋軍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作為特邀嘉賓,從自身醫學專業角度做了精彩報告。
>>>>范先群院士:人工智能在眼科領域有獨特的應用優勢
中國工程院范先群院士長期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腫瘤的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在論壇上圍繞內分泌與眼科疾病的整體性、關聯性和差異性做了深入分析。范先群院士表示,通過構建眼科和內分泌科等多學科診療模式,可以進一步完善內分泌相關眼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同時,人工智能在眼科領域也展現出了顯著魅力,在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遠程管理的雙重加持下,內分泌相關眼病篩檢流程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
中國工程院范先群院士
>>>>黃荷鳳院士:妊娠期糖尿病臨床篩查和干預時間應前移
黃荷鳳院士從事婦產科和生殖醫學臨床和基礎研究,從發育起源和表觀遺傳角度探討了糖尿病發病機制。黃院士強調,妊娠期糖尿病預警比診斷更重要,臨床篩查和干預時間應前移。目前,黃荷鳳院士在臨床上已開展了配子-胚胎時期管理,創新性地將圍孕期管理、篩查和干預列入臨床路徑,極大地降低了GDM和巨大兒的發生率。此外,黃院士團隊提出的配子-胚胎源性疾病學說,在WHO的支持牽頭下,已在全球開展 “健康生命軌跡計劃”研究。
中國科學院黃荷鳳院士
>>>>滕皋軍院士:介入與內分泌學科可以實現融通
作為中國介入手術專家,中國科學院滕皋軍院士曾創新性地將胃左動脈栓塞術用于治療單純性肥胖癥患者,實現了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糖代謝紊亂等目標。始終抱有創新精神的滕皋軍院士認為,介入手術在糖尿病、甲狀腺等疾病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我將繼續推進介入與內分泌學科交叉融通,促進臨床與轉化的緊密結合。”
中國科學院滕皋軍院士
>>>>寧光院士:數字醫學讓醫院管理者擁有極大掌控度
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首先介紹了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滲透下,瑞金醫院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數字化成果,通過數字醫療服務、數字醫療技術和數字醫院管理,成為了全國智慧醫院建設的標桿。寧光院士直言,“數字醫學讓醫院管理者擁有極大的掌控度。” 目前,人工智能、5G、醫學3D打印等數字醫學領域應用已在瑞金醫院獲得廣泛應用。而且在數字醫學的加持下,瑞金醫院正在向亞洲一流示范性醫院的目標穩步前進。
中國工程院寧光院士
院長集思廣益,探索智慧醫療的最佳實踐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探討內容的深度、廣度、前沿性和資源的豐滿度,本次論壇下午場還特別設置了三大板塊,分別聚焦“科技創新”、“智慧醫院”、“中歐講堂”三大板塊,就慢病的精準化管理、智慧化醫療和醫院高質量管理等重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科技創新:科技力量正在成為醫院管理者的驅動力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鄭興東教授分享了“11531”的智慧醫院建設思路,以及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的“九共”模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則講述了浙大二院將健康管理中心與MMC創新協同的運營經驗。王教授提到,糖尿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效益也更高。健康管理中心能夠接觸大量的體檢患者,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干預潛在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將體檢環節和MMC整合,能夠實現疾病關口前移、更多地覆蓋患者群體,而且能更有效率地服務患者。
慢病管理道阻且長,來自上海市、甘肅省和云南省的醫院院長從醫院管理的角度,分享了慢病管理領域的創新難點和解決思路,以及三甲醫院如何與基層聯合的慢病管理閉環。
>>>>智慧醫院:智慧醫院建設需要因地制宜
中山大學肖海鵬教授則從醫學人才角度談到,要探索醫文、醫理和醫工交叉融合的育“醫學+X”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將多學科基因注入醫學;鄭州頤和醫院趙志剛院長則按照醫療診治的不同解讀,打造出了集醫療、健康管理和康復養老的“一區三院”體系。
在國家政策、市場需求和技術的推動下,全國各地掀起了智慧醫院建設熱潮,出現了很多智慧醫院建設優秀案例。在這一環節,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院、玉環市第一人民醫院、克拉瑪依人民醫院和射陽市糖尿病醫院院長針對各自的區域特點,分享了對智慧醫院的理解和建設經驗。
>>>>中歐講堂:在“守正”中尋找創新機會
朱曉明原院長強調創新的前提是“守正”,醫院在重視創新正面效應的同時,還要預防負面效應的滋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汪泓院長則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來闡釋了對公立醫院發展的研究。
論壇最后,寧光院士對此次論壇做了言簡意深的總結。本次論壇的嘉賓,包含了院長、醫生、投資者、創新者……,他們的工作分布在院內、院外,但都一致地在為患者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深信,今天醫療行業創新者的努力,會開拓更多更優醫療解決方案的新路徑,進而改變每個人的生命軌跡。
參會嘉賓合影
>>>>關于上海智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智眾醫療是一家專注于慢病管理領域的醫療互聯網公司,通過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患者管理平臺+數據管理系統+醫療檢測儀器”整體解決方案,開創慢病診療管理新模式。該公司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大的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慢病診療一站式、標準化綜合管理平臺。
當前,智眾醫療主要參與了MMC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項目和智慧化高血壓診療中心項目等。其中 MMC項目在領銜專家、智眾醫療及合作伙伴的推動下,已有1500多家醫院加入,并在900多家醫院順利上線運行。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