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九個月后,國家疾控局的“三定方案”終于出爐。 就在昨晚,中國機構編制網上,周初曾意外流出的兩條《通知》,正式掛網。 兩份文件,國家衛健委三個重要的司局,職權同步進行調整。 發布的兩則文件中,不僅有終于落地的靴子——去年5月13日,國家疾控局成
掛牌九個月后,國家疾控局的“三定方案”終于出爐。
就在昨晚,中國機構編制網上,周初曾意外流出的兩條《通知》,正式掛網。
兩份文件,國家衛健委三個重要的司局,職權同步進行調整。
發布的兩則文件中,不僅有終于落地的靴子——去年5月13日,國家疾控局成立后,遲遲未見“三定方案”(定機構、定職能、定編制),在各方翹首期盼9個月后,《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下稱“三定方案”)終于出臺;
還有意料之外的消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的通知》(下稱《調整通知》),國家衛健委規模最大、權力最盛的司局,醫政醫管局被“拆解”。
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三定方案”,伴隨著幾乎毫無征兆的醫政醫管局拆分,二者相攜而至。這給這場機構改革,再次增添了一絲意味深長。
“三定方案”大致能看出疾控局“是大修,還是小補”的輪廓;而醫政醫管局被在同一時間被“拆分”,是否有一些重要職權流入疾控局?
一時間,猜測和困惑此起彼伏。
新冠疫情催生出的疾控改革,疾控局將承擔哪些工作?被新冠疫情按下“加速鍵”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后,能否接住接下來的疫情防控?疾控局“三定方案”與醫政醫管局拆分之間,有何連接?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八點健聞與多位接近衛健部門的人士交流,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溫和”的、穩中求變的改革。
“三定”核心: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
近日,新上任的國家疾控局副局長沈洪兵,在《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上發表了最新論文。先“三定方案”一步,宣告了國家疾控局的核心職能: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
“三定方案”顯示,大疾控局的主要職責有10條,其中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草案的組織擬訂與疾控工作體系建設、領導地方疾控機構業務工作、制定并落實免疫規劃、統籌與監督醫療機構疾控工作、疫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應急處置工作、傳染病及其他衛生工作監督等。
從職責設置上看,“三定方案”一定程度回應了社會的呼聲。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向八點健聞表示,“三定”加強了疾控的權威性,明確提出疾控局負責指導傳染病防控、衛生監督、免疫規劃等工作,使其集中于一個單位統籌管理,一定程度避免了因職權過于破碎,而削弱防控能力的現象發生。
此外,明確了國家疾控局將下設機構9個:綜合司、規劃財務與法規司、監測預警司、應急處置司、傳染病防控司、衛生與免疫規劃司、綜合監督一司、綜合監督二司、科技教育與國際合作司。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綜合監督局撤銷。
同時,下設行政編制170個,含局長1名、副局長4名,正副司長32名。
從下設機構能看出,這將是一個有人事任免權、財權,有獨立、完整建制的副部級國家局。“唯一的區別是,一把手兼任委黨組成員,擔任一些其他分工。”一位接近衛健系統的人士稱。
在國家疾控局宣告成立之際,“一正三副”人選就已確定,此后又增設一名副局長。局長王賀勝是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副局長常繼樂,此前任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副局長沈洪兵,中國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學專家;副局長孫陽,曾任國家衛健委應急辦主任;副局長盧江,國家CDC黨委書記、副主任。五位局領導,皆有醫學背景。
一直備受掣肘的公衛監督職能,從國家CDC剝離時間已久后,就多年出現管理不順的問題。在這次改革中,問題得到了解決:相關監督管理職能被從國家衛健委劃出,國家疾控局接手。綜合監督一司、綜合監督二司分別負責傳染病和其他公共衛生監督事務。
而對于此次“三定方案”中提到的,國家疾控局應強化對各疾控機構的業務領導和工作協同。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國家疾控局將能夠進行垂直管理?
多位專家告訴八點健聞,并非如此。業務領導不管人、不管錢,只管業務。這與各類司局的管理標準是一樣的。
曾有人期待“國家疾控局能否打破塊狀管理,成為垂直的條狀管理?”,但在此次改革中,還看不到此預兆。
“三定方案”中,也有一些與猜測偏差的結果。比如,慢性病的管理并未納入國家疾控局。
在過往助力建設“健康中國”的期待下,國家疾控局的核心職能被定為“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這次“三定方案”涵蓋了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工作,但對于慢性病的管理,卻只字未提。
比對兩份文件發現,其中“擬訂慢性病防控管理政策規范并監督實施”的職能,并未落入國家疾控局的口袋,而被歸在了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的職能之中。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八點健聞表示理解。“傳染病是重頭戲。如近兩年防控新冠,為了控制疫情,其他先讓路。”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稱。
醫療政策研究者仲崇明則分析,慢性病管理更貼近臨床,且對醫學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疾控隊伍的能力相對狹隘,慢病管理工作全都給疾控,可能也未必能做得好。”
也有人并不贊同。另一位中國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八點健聞,在中國疾控中心之下,附屬的慢性非傳染性疾控中心,雖然規模小,但發展很受重視。若其職能整體轉移到衛健委醫療應急司,未來兩三年內業務可能會出現萎縮。
疾控改革,為何拆分衛健委最大司局?
此次機構改革,國家衛健委“龍頭司局”醫政醫管局的拆分,是另一備受關注的焦點。
從《調整通知》來看,醫政醫管局更名為醫政司,應急辦公室更名為醫療應急司。
但從承擔工作上細究,可簡單理解為:醫政醫管局的職責“拆分”至兩個新設的司局,同時吸納了原應急辦的工作職責。
多位接近國家衛健委的人士向八點健聞透露,醫政醫管局被拆分,其工作本質并未發生改變,過去一些的業務交叉也較少。拆分后,醫政司依然掌握公立醫院管理、績效考評等重點工作。
值得關注的焦點是,醫療應急司不僅承接了原醫政醫管局較為成熟的部分職責,同時承接了原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職責。
這就是說,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并未像此前預測的那樣,納入新成立的國家疾控局,而是職責劃入新成立的醫療應急司。
這讓很多人感到始料未及。
應急辦為何沒有劃入國家疾控局?
這難免讓人聯想到,在2020年初武漢疫情爆發后,“新冠肺炎”這種呼吸道疾病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染病,高病死率、傳播率讓防疫工作非常艱難。在當時,單靠應急辦一己之力,無法管理醫院中的診療和救治行為。醫政醫管局在當時,走上前臺。
當時的醫政醫管局,因為有對醫院的管理和調配能力,不僅從各地調派醫生、專家,還主持出臺了多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
在疫情面前,醫政醫管局展現出了對醫院的調配能力和對病人的救助能力。
如此推測,應急辦和醫政醫管局的部分職能,合力建制了新的醫療應急司,或許是現階段“過渡期”的權衡之計。
也有專業人士表達無奈,如此一合并,醫和防離得遠了,或許還會在執行時出現諸多權責不清。但現在如果把醫療應急的工作貿然劃到國家疾控局,團隊班子可能也“接不住”。
“拆分”和“三定”同步進行,原醫政醫管局也順勢將其一部分職責“拆分”給了國家疾控局:傳染病和幾大衛生事務的監督管理權,以及,對傳染病醫院以及其他公立醫院疾控工作的管理權。
國家疾控局在第4條職責中,也明確了上述職權。沈洪兵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還提到,要在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公共衛生科。
而在以往,對傳染病醫院等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并無直接的管理權限。
“疾控機構對醫院里特定的一個口管理,要避免公立醫院被不同部門‘多線管理’的情況。”王晨光建議。
“大疾控”的期待,能實現嗎?
2020年末,“大疾控局”將建立的消息,就在業內不脛而走;直到2021年5月13日,國家疾控局成立——關于“大疾控局”的論調,始終沒有停止。
所謂“大”,對應的是國家衛健委下設的“小”疾控局,以及名聲更高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后者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曾備受爭議,其落空的行政權與疫情發布權、不夠清晰的職責定位,催生著一種共識逐步形成:疾控體系的變革,勢在必行。
會像國家醫保局,還是像中醫藥管理局?是國務院直屬,還是副部級?
2021年5月,國家疾控局宣告成立,系國家衛健委管理的副部級單位。接近國家衛健委的人士,甚至直接指出,該局是副部級單位,級別與國家醫保局一樣。
這個消息讓疾控隊伍,十分提氣。即使隨后“三定方案”遲遲未定,但“大疾控局”被接連寄予厚望:能否改變過去國家CDC無法領導省、市、縣級CDC的尷尬局面?疾控機構的監測預警體系能否健全,疫情發布權能否落實?監督、應急被剝離已久,這次能否回歸疾控?
但“三定方案”出臺后,普遍被指“溫和”,或“穩中求變”。從職能上看,此次改革似乎并未跳出衛健系統的框架。
一位在國家級智庫內任職的學者向八點健聞坦言。“這次改革,更像是在衛健系統的存量上做調整。在職能方面,沒看到增量。”
上述學者認為,此次改革力度還不足夠。“夠不夠要看,在疫情中做的改革,能不能解決疫情。”
比如,新冠疫情在下一個階段按發展規律將會從“乙類甲管”傳染病,調成“乙類乙管”。傳染病的級別降低后,屆時各地黨委政府防控工作往后退一步,靠目前國家疾控局搭建的架構,到那時能否發動得了社區的公共預防?該學者表示擔憂。
解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更強的集中性和權威性。疾控局在現有的職權下,想實現這一職責,并不容易。
還有一些觀察和擔憂,毫無疑問的是,此輪改革明確加強了公共衛生,但在公共衛生加強過程的當中,醫和防是否更加割裂了?綜合監管,有沒有更加綜合?衛生應急分兩類,是否有利于應急的處置?
此外,回到改革的初始點:國家疾控局成立后,國家CDC將是什么去向?
八點健聞從衛健系統內部獲悉,“三定方案”剛出,下屬單位歸攏、劃分等諸多細則,尚未出臺。國家CDC有可能將在日后成為國家疾控局的下屬事業單位。“這個要慢慢看。”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王培玉也表達了期許,在他看來,國家疾控局成立后將是一個比以前的疾控局級別更高、統籌力度更強的政府機構,“未來,疾控中心CDC以及其它相關部門能夠在其帶領下,把管理能力和學術研究結合,更好地防控傳染病和慢性病,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韋曉寧、李琳丨撰稿
李琳丨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