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進醫保,藥店可加價25%;政策利好,多支中藥股漲停...... 中藥飲片可加價25% 近日,浙江省醫保局發布《進一步做好<關于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執行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中藥飲片加價范圍、編碼結算等問題做出了更細致
中藥飲片進醫保,藥店可加價25%;政策利好,多支中藥股漲停......
中藥飲片可加價25%
近日,浙江省醫保局發布《進一步做好<關于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執行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中藥飲片加價范圍、編碼結算等問題做出了更細致的解答。

《通知》整體承襲了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1年12月30日發布的《關于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提出要將符合標準的傳統中藥飲片品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推進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通過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陽光掛網等。
同時,《通知》明確了“兩定”機構對中藥飲片的加價空間。其中,定點公立醫療機構加價不得超過實際購進價格的25%,其它定點醫藥機構按照兩定協議執行,醫保支付標準仍按照實際購進價格順加不超25%制定。
此外,醫療機構炮制使用的中藥飲片、配制的中藥制劑實行自主定價,這意味著,與其它形式的中藥相比,中藥飲片擁有更大的價格空間。
客觀原因導致“飲片、成藥有別”
加價空間達到25%的中藥飲片與早已在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零差率”的中西成藥形成了鮮明對比,盡管后者在部分藥店有10%-15%的加價空間,但這與25%仍存在不小差距。
拋開政策利好等因素,中藥飲片與中西成藥的管理成本的確存在不同。
與成藥相比,中藥飲片的損耗多、易霉變、占用空間大,同時,其配藥過程也比成藥復雜。以人工藥房為例,藥師可能只需要花一兩分鐘就能把中西成藥拿好、交給患者,而一副中藥方子一般有幾十味中藥材,藥師平均要花費15分鐘才能完成調劑。
曾有中醫院的工作人員對賽柏藍表示:“如果中藥飲片與西藥采用同一個管理標準,那么中藥飲片使用量越大中醫院虧損越嚴重。”
總的來說,受客觀條件影響,中藥飲片不宜像中西成藥、醫療器械一樣實行“零差率”政策。
政策、市場“雙看好”
《意見》不僅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中醫藥服務價格管理等方面的提供了政策扶持,還在醫保支付范圍、支付政策、基金監管等方面推出了相應調整,可以說,國家正從政策端“全方位”推進中醫藥行業發展。
隨著政策出臺,市場也給出了答案。
2021年跨向2022年之際,醫藥投資領域呈現出一副冰火兩重天的場景——創新藥、CXO板塊大幅下跌,而中藥板塊在一個月內(12月4日至1月4日)的漲幅高達16.41%,同仁堂、華潤三九、太極集團、千金藥業等多家中藥企業出現漲停。
華安證券的分析師認為,2021下半年的政策驅動或許只是第一步并且還沒有完全結束,2022年才是業績和邏輯兌現的關鍵一年。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國中醫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
其中,中藥和中藥保健品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8%和7.5%,二者在2022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5320億元和1310億元。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