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堂再赴港交所,計劃今明兩年再開約520家藥房。 營收近13億,虧損2.22億 近日,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泉源堂”) 向港交所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主板掛牌上市。這是泉源堂今年6月在港交所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遞表。 港股IPO流程一般
泉源堂再赴港交所,計劃今明兩年再開約520家藥房。
營收近13億,虧損2.22億
近日,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泉源堂”) 向港交所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主板掛牌上市。這是泉源堂今年6月在港交所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遞表。
港股IPO流程一般分為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開發售結果、暗盤交易及掛牌上市等步驟。從遞表到聆訊,一般需要經過3到6個月,若企業在遞表后審核期6個月過后未通過聆訊,就會出現招股書失效情況。

導致招股書失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審計報告有限期屆滿、企業控制上市節奏、市場行情氛圍等等,招股書失效是屬于港股IPO的正常機制,并不代表企業IPO終止或失敗。
第二次沖刺港交所上市,泉源堂補充披露了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務資料,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泉源堂的收入為12.81億元,對應的凈虧損為2.22億元。
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里,泉源堂的收入分別為5.76億元、8.58億元和12.49億元,毛利分別為7740萬元、1.66億元和2.5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3.4%、19.4%和20.8%。
盡管毛利率逐年提高,但泉源堂仍處在虧損狀態下,2018年至2020年,其持續經營業務年度虧損分別為9142.2萬元、1.64億元和1.53億元。

平均78萬開一家門店
根據過往數據,泉源堂預計平均每間新藥房的投資成本在78萬元左右[包括初始一次性開支(如于家具、裝修等投資)、門店存貨的初始庫存成本等],新零售藥房的平均利潤收支平衡期約為13個月,平均門店層面的回本期為35個月。
同時,泉源堂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計劃在2021年及2022年在中國人口眾多的一線、新一線開設約220家新零售藥房,在二線城市開設約300家。
從開業到盈利,往往需要不短的時間,對仍處在虧損中的泉源堂而言,擴張就意味著需要壓縮單店成本。
泉源堂表示,將通過優化門店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從而控制租賃費用以及逐漸減少每間新藥房的面積;并且將鼓勵現有員工成為執業藥師,優化店內員工配置,從而管理員工成本。
另外,物流及包裝費用更是成本的重要部分,泉源堂希望能增強自身議價能力,與供應商協商優惠價格,從而控制相關的成本。
此外,泉源堂于去年年末收購了蒲江申通快遞有限公司,以優化物流鏈、降低物流成本,并已于今年4月完成交易。但與背靠京東、阿里的京東大藥房和阿里健康大藥房相比,泉源堂追趕的機會不大。
老字號的新布局
據悉,泉源堂也可以算是一家“百年老字號”,它由成都蒲江名醫李希臣創立,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110年過去,2012年,其家族的第四代傳人李燦成立成都泉源堂大藥房,百年老字號由此開啟智慧零售藥房的新布局。
目前,泉源堂在中國成都、重慶、廣州、上海等15座城市,開設了471家線下零售藥房。
去年,泉源堂開始重視布局DTP業務,其自銷售DTP藥品產生的收入由2018年的10萬元快速增至2019年的130萬元,并進一步增至2020年的600萬元,截至今年的前三個季度,這一數值以達到5970萬元。
此外,泉源堂的處方藥銷售也得到了擴展,其收入于2020年達4.77億元,占同期全渠道零售藥房業務總收入的47.3%。
招股書顯示,泉源堂的新零售和B2C業務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帶來了4.62億元、6.82億元和10.08億元的收入,分別占當年總收入的80.1%、79.5%和80.7%。2021年前三季度,泉源堂在這兩類業務的收入達到10.23億元,占總收入的79.9%。

赴港上市期間,泉源堂獲得成都盈創新科、成都高投、普華資本、中國生物制藥等多方投資,累計融資金額至少7億元人民幣,估值比新三板摘牌前的408.74百萬元大幅提高。
其中,中國生物制藥的加入,讓泉源堂能夠擴展直接面向患者的藥品資源。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