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淡的中藥企業眾生相 香雪制藥還香嗎? 12月6日,香雪制藥以1800萬元價格出售子公司香雪生物,后者處于虧損負債狀態。香雪制藥對此表示,這是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主營業務,不會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兩個月前,香雪制藥才剛賣了另一個子公司
慘淡的中藥企業眾生相

香雪制藥還香嗎?
12月6日,香雪制藥以1800萬元價格出售子公司香雪生物,后者處于虧損負債狀態。香雪制藥對此表示,這是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主營業務,不會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兩個月前,香雪制藥才剛賣了另一個子公司兆陽生物,作價近2000萬,理由類似:業務發展規劃和實際經營的需要,改善現金流。
香雪制藥缺錢已經不是一兩天,經歷過疫情的短暫利好后,這家傳統中藥企業一直在變賣資產——
2020年10月,香雪制藥以5784萬元的價格,轉讓STP705項目68.18%的權益給圣諾生物;
2021年1月再次轉讓納泰生物股權給圣諾生物,套現223萬元;
2021年7月,以0元價格轉讓未實繳的5000萬元花城創投基金購買權益。
面臨中藥材價格上漲、中藥集采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像香雪這樣困難的中藥企業不止一家。
紅利曇花一現
和以嶺藥業一樣,香雪制藥在新冠疫情中有過作為。2020年,香雪制藥的明星產品香雪抗病毒口服液被全國多個地方列為防疫產品,單品賣出4億元,總營收超過3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1.46億元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逾6倍。

但這種增長只是曇花一現。
香雪制藥有中國最大的藥用口服液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有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橘紅痰咳煎膏等。2010年底,香雪制藥登陸創業板后,就開啟了“買買買”的步伐,連續收購10多家企業,包括化州中藥廠、滬譙藥業、新億群藥業、湖北天濟、兆陽生物、恒頤醫療等。
2010年前后,中國醫藥行業正徘徊在新醫改的政策迷霧中,新舊兩套發展模式激烈碰撞:恒瑞這樣的企業已經開始提前布局創新藥,云南白藥這樣的巨頭則開辟“大健康”。
香雪制藥選擇把攤子鋪大,抵消醫改沖擊。但隨后行業的走向,讓這些在傳統領域增加體量的企業吃到了苦頭。經歷最初的四年高歌猛進、業績翻番后,香雪制藥從2015年起凈利潤開始下滑,2017年起更是持續虧損。
疫情創造了一時的繁榮。香雪制藥的2020業績與其說是扭虧為盈起死回生,更像是回光返照。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抗病毒口服液賣不動了,總營收和凈利也隨即轉低,2021年前三季度,香雪制藥扣非凈利潤再度虧損。
吃下疫情最多紅利的以嶺藥業也遭遇了類似情況,第三季度凈利潤2.6億元,同比下降14.02%。
現金流也變得緊張,這讓香雪制藥一些投建項目推進緩慢。半年報顯示,香雪制藥在建項目多達9個,其中僅生物島項目就在五年間累計投入了近25億元。這些項目如果缺乏后續資金投入,肯定會爛尾。
那么,香雪手上有多少錢?目前,香雪制藥賬面上有超30億元債務,現金卻只有1.65億元。
抗病毒口服液大賣之時,香雪制藥也將自家的“粵抗1號”涼茶和新冠深度綁定。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2月,香雪制藥在企業網站等平臺發布“疫情居家預防”“廣州市衛健委推薦”等內容,推銷這款涼茶。
11月9日,因違規宣傳涼茶防疫,香雪制藥被責令停止廣告、消除影響,處罰款30萬元。在抗疫中,香雪制藥本來表現不凡,涼茶事件的不當營銷卻在功勞簿上留下不圓滿的句號。
中藥集采,壓垮瘦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中藥企業正在被時代淘汰,香雪制藥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香雪制藥提出通過采購降成本、壓縮費用、節能降耗、降低損耗率、提高收率、節約人工、工藝改進等方面挖潛增效。
這一系列節流自救行為并不能為公司開源,更大的危機正在逼近。
2021年初,國常會就要求開展全國范圍的中成藥集采。到了年末,19省市中成藥集采已經拉開帷幕,儼然是全國范圍集采的預演。
中成藥正面臨巨大的挑戰。
實際上,廣東聯盟9月起開展的中成藥集采已經涉及到香雪制藥的抗病毒口服液、橘紅系列產品。
更何況,集采開始之前,中成藥整體銷售趨勢就在下滑。據米內網數據,2020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終端中成藥市場規模近300億元,同比下滑12.48%;中藥獨家品種也難以自保,2020年醫保目錄調整中調入的30個獨家中成藥價格降幅超過25%。
置身事內,如此種種,香雪制藥應該感觸頗深。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擺在國內中藥企業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創新,發掘更好用的中藥替換現有的中藥;二是出海,讓更多人吃上中藥。
只是,創新太難。2020年,在新冠疫情加大中藥審批數量的情況下,藥審中心批準中藥的新藥研究申請也只有28件,新藥上市申請只有4件,相比化藥、生物藥來說數量很少。中醫藥行業的創新之路并不好走。
出海,也不簡單。相比香雪制藥賣出4億的抗病毒口服液,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一年賣出40多億,甚至引發哄搶,在海外市場也只將將賣了3億元。
外患和內憂夾雜在一起。健識局注意到,2021年以來,香雪制藥被深交所頻繁關注:
2021年2月,因未在約定業績補償期間履行補償義務,收到監管函;
同月,要求說明2019年與控股股東的資金往來明細,收到關注函;
3月,因購回協和精準醫療100%股權等問題,收到關注函;
5月,因年報問題,收到問詢函;
6月,因作為業績補償承諾方未及時履行補償義務,收到監管函;
8月,因收到涉訴法律文書后未及時信披,收到監管函;
健識局就接連轉讓子公司等問題致函香雪制藥,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和許多知名中藥企業一樣,香雪制藥有過榮耀時刻,曾多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最具潛力成長企業。
福布斯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文 | 張鈴
運營 | 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香雪制藥##中成藥集采#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