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港醫醫療城來了!大灣區醫生流動加速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在共享醫療時代,醫療城這種業態正在被深挖價值。 據新時代新羅湖報道,12月7日,尚創峰百名港醫醫療城(以下簡稱“醫療城”)
首個港醫醫療城來了!大灣區醫生流動加速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在共享醫療時代,醫療城這種業態正在被深挖價值。
據新時代新羅湖報道,12月7日,尚創峰百名港醫醫療城(以下簡稱“醫療城”)正式啟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具規模的港式醫療平臺,將為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港澳人士及大灣區市民提供港式優質醫療服務,助推深圳構建高質量醫療體系。

5000平方米 兩年內200多名醫生
尚創峰百名港醫醫療城經營面積達5000平方米,開設綜合門診、眼科門診、皮膚科門診、體檢中心等醫療機構,已有約80名港醫簽約,入駐專科醫生均擁有10年以上專業醫生資格,計劃兩年內達到200名醫生規模,其中醫療城的口腔診所已率先試營業。

醫療城將同步實行兩種運行模式,一個是常年坐班制,一個是預約制。醫療城將和羅湖醫院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隨著醫療城發展壯大,也將實現手術等醫療項目的落地。力爭三年內建成為大灣區內地城市具規模的港式醫療服務機構,吸引香港和國外有先進科研成果的醫療團隊落戶深圳,助力深圳建設國際醫療中心城市和國際科創中心。
有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7000多萬常住人口,而深圳市現有港資企業近5萬家,長期在深工作、生活的港人10萬余人,其中三分之一在羅湖,這些人群對港醫醫療有較強需求。特別對于一些長期病患者,服用港式特效藥對他們而言是治療很重要的一部分,縮短治療間距對他們是一大幫助。
而據了解,近年來,國務院多次下發文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面,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 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出臺,其中強調“ 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高水平醫療機構,為港資澳資醫療機構發展提供便利”、“放寬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
2020年11月25日,國家藥監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改委、商務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局八部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這一y政策被業界稱為 “超級重磅”。
方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區域內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采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由廣東省政府批準,不再由國家藥監局審批。
在不斷重磅利好政策的激勵下,選擇赴內地執業的香港醫生也越來越多,2021年8月,37位港籍醫生正式獲得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這也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境外專業人才執業便利工作邁出重要一步。
港醫醫療城的啟動儀式上,羅湖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劍峰表示,羅湖全力打造多領域深層次協同合作的深港社會融合發展區,讓香港同胞“走得過來、住得下來、融得進來”,深港醫療領域的融合發展就是其重點之一,醫療城項目的啟動是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中國醫療城發展簡史:政策時代的產物
醫療城、醫學城、醫學中心在國外早有成功實踐案例。與單一、單體的醫療機構相比,醫療城、醫學城、醫學中心實現了產業元素的積聚,形成一種“森林式”的醫療生態區,涵蓋醫療、科研等多形態。
久負盛名的德克薩斯醫療中心(以下簡稱“德州醫療中心”)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這座醫療中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健康產業聚集地,占地10平方公里,聚集了50多家國際水準的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兒童醫院、腫瘤醫院、心臟醫院、器官移植、臨終關懷、心理健康和預防保健等機構。著名的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以及德克薩斯兒童醫院,成為德州醫療中心的“金字招牌”,每年吸引著全世界的患者前來就診。
這座醫療中心不僅是全世界包括中國赴美就醫的首選之地,更是所有醫生、教授、醫學院的學生和科研人員首選的進修學習“朝拜”之地,是全世界醫務工作者心中的“麥加圣城”。
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來以來,屢有業內人士呼吁學習國外經驗在國內建設醫療城。然而,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的醫療城建設離不開強大的政策、資金、優質醫療資源等整合,醫療城項目難以落地。
有業內人士認為,醫療城項目難落地是因為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內缺乏醫療產業、健康產業的理念和認識。
新世紀之后,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近期,《看醫界》發布了一份關于醫療城建設的榜單,全國多地有超百家的醫療健康城理念項目。
目前,“醫療城”概念、理念的機構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百貨零售融合類型:醫療機構開在大型商業綜合體內,與商業體實現打通,將醫療服務和日常消費互通互融,杭州全程醫療就是其中的代表。2017年9月,《看醫界》獨家報道了原浙江省衛計委關于同意杭州全程國際Medical Mall開展醫技等共享服務試點的批復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醫療綜合體類型:類似商業綜合體,不過是以醫療服務為主導,整棟建筑或者一定區域內聚集多家醫療機構,成都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成都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位于西南高鐵交通樞紐——成都東站西廣場旁,匯聚了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醫療美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母嬰康養、月子中心、多個專科診所等多家品牌醫療機構,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等服務于一體,成為成都醫療健康服務的一張新名片。
大型醫療園區類型: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是其中的代表,規模大、定位高,納入到政府發展戰略規劃中,可以認為是Medical Town。
共享醫療時代到來
毫無疑問,中國醫療城業態的出現和蓬勃發展,離不開醫生集團、多點執業等推動,它是共享醫療時代的產物。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曾表示,醫療城、醫學城的形態和生態和醫生集團有著某種天生的關聯,張強醫生集團的多家線下機構就落在醫療城、醫學城。
“我們一直跟中國的醫療城、醫學城走得非常近。全國第一家Medical Mall在杭州501大廈,我們第一家線下醫療機構就落地在這里。成都鵬瑞利,已經不是mall的概念,相當于是個醫療城,有好幾家醫院聚合在一起,2019年,我們在成都鵬瑞利建立了靜脈病中心。”
張強醫生認為,醫學城的概念是醫療機構扎堆,醫學城的招商一定是專科為特色。沒必要在園區里搞兩個綜合性醫院,是低水平重復,沒意義。所以在新虹橋,是經過研究和選擇,不同的專科入駐。鵬瑞利也是一樣,都是不同的專科,沒有重復。這是醫學城的特點——專科醫療服務。
“從戰略角度看,醫療城、醫學城必定要跟醫生集團高度捆綁。醫學城希望市場上出現大量優秀醫生集團,而醫生集團方面,想辦診所醫院,找不到好地方。所以我非常期待醫學城能夠早點起來,醫生集團的能力早日跟上。”
10月23日,在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指導,“看醫界”主辦,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海爾產業金融戰略合作的2021上海醫交會(第四屆全國醫交會)上,大會副主席、新加坡鵬瑞利集團醫療健康CEO邱周發博士以《新加坡鵬瑞利醫療的共享醫療探索》為切入點,為來自全國千余名參會嘉賓帶來新加坡共享醫療模式在國內的創新探索。
據介紹,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為入駐醫療機構提供了精裝修診室空間(可選)、醫療相關證照協辦、手術室以及醫療廢物處理等專業服務,大大降低了辦醫的投入和運營成本,“我們就像是所有人的‘大管家’,讓醫療機構和醫生的精力能盡可能回歸到醫療本身,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診療服務。”
邱周發博士認為,醫療城的價值之一是大幅降低醫生創業成本。
“我們看好這種Medical Mall的共享醫療模式,包括檢驗、消毒供應、污水處理等,這會是一種趨勢。如果完全我們自建診所,成本增加至少三倍。”(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