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能否善待孩子、科學育兒 不僅僅是認知和意愿的問題 更在于其消化情緒和壓力的能力如何 這種實打實的能力 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獲得 必須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指引 在壓力中訓練出來 30%以上的中學生確診抑郁癥 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有3.4億,其中30%
家長能否善待孩子、科學育兒
不僅僅是認知和意愿的問題
更在于其消化情緒和壓力的能力如何
這種實打實的能力
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獲得
必須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指引
在壓力中訓練出來

30%以上的中學生確診抑郁癥
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有3.4億,其中30%的初中生,以及40%的高中生,都被檢出患有抑郁癥。這是國家衛健委近期發布的數字。
此前,安徽醫科大學的調查發現,安徽農村地區的1萬多位中學生中,22%以上有自傷行為。在四川等地,中學生自傷的比率在30%以上。
國家衛健委發布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教育機構加大抑郁癥防治力度,將心理健康教育為作中高及高校學生的必修課。教育部亦明確提出,要將抑郁癥的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2021年十月下旬,中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下稱《促進法》)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這是我國第一次就家庭教育立法。
《促進法》規定,家長在撫養和教育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科學育兒。媒體解讀說,這意味著,今后當家長,也要“持證上崗,依法帶娃”了。
科學育兒的前提,
是父母在精神上已長大成人
科學育兒很重要。
但如果僅僅把焦點放在“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身上,可能會適得其反。
一,父母不可能越過自己,去善待孩子。換句話說,一個人沒跟自己搞好關系之前,不可能跟他人搞好關系。而跟自己搞好關系的前提是,能否跟自己的情緒搞好關系,能否看見和尊重自己生命體驗。
世代以來,人們已習慣性地將自己、也將孩子物化。物化成為一個個追求“成功”與“美好未來”的工具。在物質層面收獲豐厚,卻不斷遠離生命的根本。從內在幸福家庭和諧的角度來說,父母們需要重新去認識生命本身。學習從根本上去哺育這生命之樹,而不是一路撥苗助長,逼著小樹結大果子。
二,精神層面,大部分家長心中依然藏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這是這時代共同的痛。
關系緊張的家庭,看上去是父母孩子在起沖突,其實是幾個“孩子”在“打群架”。比如當父母問孩子:我對你這么好,以后你要怎么孝敬我啊?看上去是在教孩子如何回報,真相可能是父母內在有匱乏感的“孩子”,在跟自己的孩子爭寵。
所以對父母或者教師來說,實施依法育兒的第一步,不是教育和批判,而是看見和關懷——讓父母們內在的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三、家長能否善待孩子、科學育兒,不僅僅是認知和意愿的問題,更關鍵的,在于其消化情緒和壓力的能力如何。
真的有了內功,困難當前才能不沖動。否則學得再多,也不過是沙灘上寫字,情緒的洪水一來,就會全部沖垮。而這種實打實的能力,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獲得。必須要通過一些專業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在壓力中訓練出來。

所以,在自身沒有成長起來之前,要讓父母“科學育兒”,會適得其反——徒增父母或者教師對自身的批判與挫敗感,而最終這些壓力,仍然會加倍轉移到孩子身上。
基于以上的觀察,果然心理攜手幾家同樣關注父母心理健康的機構,聯合推出這個中長期的公益父母課堂。
為那些愿意在心理層面,耐心陪伴自已成長的家長,教師,提供一些實打實的自我支持和成長的知識,同時訓練在生活中化解情緒和壓力的能力。
預計全國將有數千位父母及教師參與此次心理自育(愈)&成長之旅。
此次課程的帶領者,皆為業內資深心理咨詢師,以及在自育之旅上已充分體驗到成長和轉化的“健心習練者”。
專業素養上整合西方心理學及東方傳統智慧,注重在困難情緒和壓力中實修“內力”。多年的臨床經驗讓他們反復驗證到,和諧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不是學出來,而是有意識地,從生活中練出來的。
這是一趟什么樣的旅程?

(活動海報)
【針對人群】
- 愿意在心理層面,耐心陪伴自已成長的家長,教師
- 尤其適合正在面對10-18歲青少年的家長、教師
- 愿在心理層面自我撫育(療愈)、向內扎根者
- 正念習練者
【您將收獲】
- 10節理論課,初識心理世界運行之道
-70天社群陪伴,照見自己,并在社群中彼此照見
-10位在自育之旅上已獲得深刻轉化者的分享及答疑
-學會在生活中自我覺察、自我關懷
- 初識情緒的運行規律,學會疏通困難情緒
- 認識自身的資源,構建內在支持系統
- 破除限制性思維,擁有更大的胸懷和格局,
來看待人生的起伏
- 在跟自己搞好關系的基礎上,跟他人搞好關系
【旅程內容及自育方式|3+1】
輕柔地,將一種向內生長的存在方式,融入生活…
![]() 1、輕松聽課 |
每周放松又好奇地 接收一堂20分鐘以內的 音頻(或視頻)課 (一共10節課) |
![]() 2、隨心練習 |
每天抽出20分鐘 帶著天真與好奇 對自己的呼吸狀態、身體感受 情緒狀態、反應模式、起心動念等 進行自我覺察+自我關懷+遇事練心 仿佛此生初識此人 嘗試在覺察中與Ta重建關系 (一共70天) |
![]() 3、周末答疑 +1分享心得 |
每周末,將有資深心理學人 來到直播間 分享、答疑及互動 (10次分享) + 加入社群 把自我覺察和聽課后的感悟和心得 隨手記錄下來,與群友分享碰撞 照見自己&彼此照見 |
【聽課方式】
音&視頻課+線上直播室
【課程時間】
一共10周
首期課程時間
2021年11月26日下午
預計2022年1月底結束
分享&答疑時間
每周六晚上8點,或周日晚上9點
首期分享&答疑時間
2021年11月27日晚上8點
【時間安排說明】10周,為10個7天。人的身心每7天為一變。
10個7天,可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蛻變之旅。
【“父母心理自育之旅”課程目錄】
開篇|依道而行,方得心安 |
|
第1課 |
您需要的不是批判與改造,而是自我關懷 |
第2課 |
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的“創傷” |
第3課 |
自育第一步:看見并尊重內心真實的樣子 |
第4課 |
自育第二步: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
第5課 |
自育第三步:建立內在支持系統 |
第6課 |
想法只是想法,不是事實 |
第7課 |
對孩子的過度管控,是在逃離自己 |
第8課 |
擔心未來,是因為當下沒站穩 |
第9課 |
每打通一個情緒關,都會解鎖力量值 |
第10課 |
成人禮:領悟《大學之道》 |
【附贈5個安神、聚神的正念練習引導音頻】 |
|
練習1 |
在呼吸中連接天地能量 |
練習2 |
在行走中感受大地的支持 |
練習3 |
身體感知練習 |
練習4 |
日常聚神練習:事事過心 |
練習5 |
疏通情緒瘀堵 |
(注:此目錄將根據家長的實際需求,有所改動)
【課程及練習帶領者】

周 瓊
心理世界深度探索者
果然心理創始人
廣州城市修行驛站發起人及帶領者
中國傳統心學應用體系研發者
(已研發《化解情緒苦痛39講》、《心理急救16講》
《內在力量成長19講》等系統訓練課)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正念治療取向)
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MBCT)師資
渡過簽約心理咨詢師&專欄作者
跟隨禪宗傳承者,長期修習內觀及健心之法
深刻體驗到“心理健康不是學出來,而是練出來的”
【分享及答疑者】
十位業內資深心理咨詢師
&在自育旅程中體驗到深刻轉變的習練者
(老師們的簡介,將在答疑課前公布)
如何加入旅程

1、無分組轉發此推文或活動海報至朋友圈
(海報見文中。請保留2小時以上)
或轉發至100人以上群(保留2分鐘以上)
2、如不喜發布推文,亦可直接繳納人民幣9.9元
3、請將轉發信息(或繳費信息)
截圖發給活動志愿者@麗華,獲邀入群
麗華姐姐(活動志愿者) 微信
【學習費用】
0元
此為公益活動。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主辦機構】
果然心理
【聯合發起機構】
渡過社群家長學堂
八點健聞
清遠禮儀文化交流協會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