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醫院的院長須長三個腦袋:把看好病這點事放到比天大;要有醫療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意識;要有企業管理尤其是供應鏈管理和市場推廣能力。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想掙點錢的非公醫療機構,首先要花錢,而
非公醫院的院長須長三個腦袋:把看好病這點事放到比天大;要有醫療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意識;要有企業管理尤其是供應鏈管理和市場推廣能力。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想掙點錢的非公醫療機構,首先要花錢,而且要知道如何把錢花好。”
“除了看病之外,非公與公立醫療機構完全不一樣。”
“有公立醫院院長思維的人不能當非公醫院的院長。”
……
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院管理分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丁劍是外科醫生出身,北京呈十醫管創始人。丁劍著有《喚醒非公醫療》一書,被業界廣為稱譽。社會辦醫如何形成良性生態圈,如何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如何做好品牌建設?這些都是非公醫療管理永恒的話題,也是丁劍研究的領域。

2021年10月24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指導,看醫界主辦,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海爾產業金融戰略合作支持的2021上海醫交會(第四屆全國醫交會)在上海舉行,丁劍做題為《非公醫療的平臺化管理》的主題分享。(以下內容根據其演講整理而成,經演講者本人審核)
中國非公醫療存在“兩個悖論”
看好病、掙好錢,這是非公醫療機構的夢想,這一點和公立醫院不一樣,公立醫院是花點錢、看好病。然而在現實中,非公醫療機構卻多是非營利定位,吃的是醫保的飯,干的是公立醫療機構干的事。
中國非公醫療機構眾多,八成醫院為非營利,為數不多的營利醫院,大多數也是從事醫保項目,也就是基本醫療。
換個說法,就是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一直在干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的事情,醫保部門是買單方,這里面就有一個悖論。這是一個賠錢體系,全世界無一例外。想要通過醫保掙點錢,這條路是很難走通和長期走下去。

當非公醫療機構有了醫保資質,其實和公立醫院已經沒有區別,都要按照醫保的統一標準來運營,然而非公醫療機構的支出結構和公立醫院完全不一樣。
做一個單體醫院已經非常難,做集團化管控的醫院就難上加難,這會出現非公醫療領域第二個相悖:充分放權與集團管控。
院長是需要被絕對授權,因為醫療服務業是關乎生命的特殊服務業,它一定需要一線的官員有絕對的權力。但這和投資人思維、集團管控思維又是矛盾的。我們需要的管理是一種輔導式的管理,在能夠集成的部分,一定堅決完全集成,能夠集成的部分應該是三個方面:信息、財務、供應鏈。
非公辦醫成本要比公立高
社會辦醫一定要考慮資金時間成本,投入產出比的問題,這個是公立醫療機構不需要重點考慮的地方。
中國多數公立醫療機構早已形成品牌,有了很好的醫生資源、診療技術積淀和患者群體積累。而多數非公醫療機構是白手起家,要花錢的地方很多。獲取患者、獲得專家,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非公醫療機構想著怎樣獲得收入的時候,已經需要先支出總體費用的25%。
公立醫院的財務報表都是收支相抵,略有盈余。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非公醫療機構如何看好病、掙好錢。
答案無外乎兩個:做盈利性或者多做非醫保類的項目;醫院平臺化管理。

能勝任非公醫院院長的人不多
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到各個醫院去交流,很多投資人問我:“能不能推薦一個院長。”
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能當非公醫院院長,但是我知道有公立醫院院長思維的人不能當非公立醫院的院長,因為除了看病之外,非公與公立醫療機構完全不一樣。
非公醫院的院長須長三個腦袋:把看好病這點事放到比天大;要有醫療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意識;要有企業管理尤其是供應鏈管理和市場推廣能力。
很難找到一個人身上能兼具這三種能力,公立醫院和非公醫院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長相不一樣,我們要能夠培養非公醫院系統的職業管理者,能夠去回答非公醫療機構碰到的一個一個的問題,而不是拿公立醫療機構的答案來回答非公的考題。
除了院長之外,我們整個非公醫院管理團隊還需要有學科管理的能力;要有與公立醫院不一樣的醫院管理機制;有識別和組織醫療產品的能力;有推廣和市場開拓能力。
最為關鍵和核心的是,非公醫療機構一定要具備醫療安全的管控能力。醫院管理是一個非常繁雜的知識體系,如果談到狹義醫院管理,就是醫療安全管理能力。不管是人力、財務、法務、物流、信息等,都可以在其它行業內獲得借鑒,只有一個能力——醫療安全能力,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去借鑒,這是必須我們自己能夠獲得的能力。

醫療品牌推廣有時候既害人,又害己
非公醫療機構從來都不缺推廣的沖動,推廣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原則,背離這兩個原則,做得越多,損失越多,既害人,又害己,而且一定不會形成品牌。
這兩句話是:醫不叩門和同行優先。
醫不叩門足以讓大家去思考,醫不叩門和我們的推廣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我們在做推廣時,必須要深植醫療服務業,要遇到攔路虎“試用”和“體驗”。
有人說醫院和飯店有類似的地方,我說最大不一樣就在品牌、業務推廣上。如果是飯店,讓大家試用很簡單,促銷就行了,那開一個外科醫院,主打闌尾炎手術,可以試用一下闌尾炎手術嗎?
最后我一定要再強調一句,就是關于學科。醫院其實就是看病那點事,如果我們每天思考問題時都圍繞學科,圍繞我們的技術人員來進行考量,不管有多難,我們都可以做到很好,學科組建最大的能力就是講好平臺上醫生的故事。(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