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年,GSK中國任命齊欣為首位本土總經理,創造了GSK中國多年來高管人事任命的新紀錄。履新半年,齊欣帶領GSK中國重整組織架構,并讓創新更加聚焦。五款創新產品在2019年的成功上市使得GSK中國面貌煥然一新,而作為首任本土“掌門”,齊欣正借創新東風,
2020年開年,GSK中國任命齊欣為首位本土總經理,創造了GSK中國多年來高管人事任命的新紀錄。履新半年,齊欣帶領GSK中國重整組織架構,并讓創新更加聚焦。五款創新產品在2019年的成功上市使得GSK中國面貌煥然一新,而作為首任本土“掌門”,齊欣正借創新東風,帶領GSK中國全面加速增長。
時隔兩年重訪,GSK中國經歷了脫胎換骨式的革新,而這一切的革新最終聚焦到了人的變化上。
2020年1月9日,GSK宣布了一項極為重要的決定,任命齊欣擔任GSK中國處方藥和疫苗總經理,這打破了GSK中國以往任命外籍人士擔任總經理的慣例。同日,GSK中國也從新興市場區域轉移至大中華和洲際區域。
擔此重任的齊欣此前在公眾視野中甚為低調,但GSK中國上下對她卻無不熟悉。自2004年加入GSK中國,齊欣已經深耕16年之久,曾擔任包括市場營銷、銷售管理、業務發展、數字營銷以及商業卓越等諸多業務部門的領導崗位,是GSK中國本土體系內培養起來的一員全能“將帥”。
齊欣走馬上任的2020年,GSK中國正在經歷機遇和挑戰激烈沖突的尖峰時刻,作為GSK中國首位本土“掌門”,她不止要承擔GSK全球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期待,更將直面“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
憑借2019年成功上市的四款創新藥及一款快速獲批的創新疫苗產品,GSK中國在2020年伊始已經為產品線全面向創新轉型做好了鋪墊,而擔綱GSK中國“掌門”的齊欣亟需調整管理團隊以釋放產品創新帶來的增長動力,但“新冠”疫情的發生卻讓醫藥市場的外部環境增加了變數。
2020年6月28日專訪這一天,齊欣行程十分緊湊。她整個上午的時間都留給了《醫藥界?E藥經理人》做履新半年來的首次專訪,而下午她則與眾多專家借助線上直播的方式將重磅創新產品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推入公眾視野,落地商業化。“新冠”疫情后首度與公眾會面,齊欣有一種閱盡千帆的從容和淡定。
“回想過去半年的職業經歷,確實非常令人難忘,可以說我作為中國總經理的使命幾乎是與抗擊‘新冠’疫情一起開始的。‘新冠’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組織和業務挑戰,也讓我和整個GSK中國管理團隊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經歷特殊時間的調整,整個GSK中國已經準備好加速增長。”齊欣說道。
GSK副總裁、中國處方藥和疫苗總經理齊欣
由
本土培
養的人才擔任中國區總經理,這是GSK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首次,這一決定背后是GSK全球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度和信任度的提升。
與齊欣的任命一同宣布的還有GSK中國在全球架構中的調整,GSK中國從新興市場區域轉移至大中華和洲際區域。兩項決定背后,GSK全球正在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市場機遇以及人才潛力進行再定位。
“GSK中國由新興市場區域轉移至大中華和洲際區域,是GSK全球將中國市場的地位提升到了全新高度。GSK中國此次并入的洲際區域國家組合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韓國等,這些國家是除美國和歐洲以外最成熟、最發達的市場。中國被并入其中,意味著GSK不再將中國市場視作為新興市場,而是更加成熟、更具發展潛力的核心市場之一。”齊欣說道。
伴隨中國醫藥市場的迅猛成長以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度提升,GSK中國也意識到給予中國本土人才信任的重要性,GSK中國的新業務模式,需要由懂中國市場和文化的人才來擔綱。
“2013年之后,GSK中國歷經了幾任不同風格的總經理,大家得出的一個共識是,中國市場應該要由懂中國、講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領導。相較于外籍總經理,中國本土領導人在語言和文化上不存在障礙,更利于同一線員工和外部客戶順暢溝通。”齊欣說道。
事實上,在履新半年的時間中,齊欣充分利用了本土經驗積極調整和重建GSK中國的企業文化和人才梯隊,使得整個GSK中國的管理團隊更適應中國市場未來業務發展的需要。
“今年4月1日,我們確定GSK中國新的領導團隊后,就始終保持跟員工的密切溝通和聯系。我在GSK中國工作了16年,很多同事多年來跟我非常熟悉,基于彼此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 大家有任何想法或遇到困難需要任何支持,都會直接找我聊,這樣的溝通環境使得我們整體的運作都非常快速高效。”齊欣說道。
事實上,齊欣在履新的半年時間經常深入基層,與一線員工保持最直接的溝通和聯系。
“我是做市場營銷出身的人,本身就非常喜歡去市場一線‘接地氣’。我出差去到一個城市,一般會安排至少一天跟著當地的銷售同事跑市場,有時還提醒同事不必特意跟客戶介紹我的身份,遇到客戶非常繁忙,我們一起在外面等客戶也沒關系。我需要的就是最真實地體會一線同事的日常工作環境,實地感受不僅讓我感到腳踏實地,更幫助我做決策時能多考慮到一線同事執行的可行性。”齊欣說道。
齊欣于1996年加入外資醫藥企業,是第一批在中國市場成長起來的本土外資藥企職業經理人。作為外資藥企在中國市場發展、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齊欣也給自己的職業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加入外資藥企的醫藥代表。當時的外資藥企,連很多一線銷售主管和產品經理都是外派的。而20多年后,現在大部分跨國企業的總經理都是中國本土人才。我一直跟自己說,作為GSK中國首任本土總經理,不光要在任期內進一步加速公司業績成長,更重要的是要給未來中國本土人才做一個好榜樣,讓公司有信心培養和啟用更多本土優秀人才在企業中擔任重要的領導崗位。”齊欣說道。
充分利用自身本土化經驗優勢之外,齊欣履新GSK中國更重要的任務是讓GSK中國創新產品的商業化潛力得到充分釋放,成為業績加速增長的引擎。
過去兩年間,GSK中國接連上市了哮喘新藥萬瑞舒、雙支氣管擴張劑歐樂欣、紅斑狼瘡新藥倍力騰以及慢阻肺三聯吸入制劑全再樂等四款創新藥品。2020年6月,劃時代的成人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成功商業上市。創新艾滋病雙藥復方片劑Dovato也有望近期獲批上市。
五款已經成功上市的創新產品,一款即將上市的創新產品,使得GSK中國產品管線全面升級。盡管在2020年伊始遭遇到了“新冠”疫情的挑戰,GSK中國聚焦創新增速發展的商業化策略并未放慢腳步。
2020年上半年,GSK中國對管理團隊和組織架構進行了進一步梳理和整合,部分業務的負責人任命進行了戰略調整,這些調整背后凝結的是GSK中國對商業化策略的重新思考。
齊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管理團隊的調整背后與業務策略有關系——GSK中國通過架構調整將成熟產品整合進了核心藥物與HIV業務部門,使得特藥、疫苗等業務部門能夠聚焦到各自新上市的創新產品和治療領域,根據治療領域和產品屬性最大化業務發展。而考慮到更遠期的研發創新,GSK中國還新設了兩個部門,一個是直接向總部匯報的新藥研發部門,另一個是新成立的業務發展及新產品規劃部門,這個部門將負責對GSK創新腫瘤、免疫治療、呼吸、特藥研發管線做早期商業評估、制定市場和研發注冊策略,為幾年后創新產品的上市提前做商業規劃和準備。
“我們為什么要做這個架構調整,是因為原來我們依據治療領域設立業務部門,把創新產品跟成熟產品都放在一起。但其實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現有業務市場競爭激烈必定會占據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會導致沒辦法好好去規劃‘明天’。我們把成熟產品剝離出來,就是讓一部分人專注發展‘今天’的業務,而另一部分的人全心全意規劃‘明天’。”齊欣說道。
而被問及帶量采購時,齊欣坦然表示,GSK中國的業務會受些許影響。但由于架構調整后,將所有進入帶量采購的成熟產品整合在一起,進一步在資源投入和業務模式上進行整合,來應對帶量采購帶來的財務影響,并拓展成熟產品的適用患者人群和渠道市場下沉。
在全新的組織架構下,GSK中國創新產品的商業化進程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6月28日,專訪齊欣當天,中國第一個成人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的商業上市會在線上成功舉辦。
欣安立適是GSK全球增長勢頭最為強勁的創新產品之一,年報數據顯示,欣安立適2019年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達到18.1億英鎊。借助進入首批48個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快速審批目錄的政策紅利,GSK中國將欣安立適上市速度由通常的8到10年縮短至2年。而伴隨欣安立適商業化落地,和中國中老年人口日益提升的健康意識,欣安立適必將成為GSK中國業務加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
“欣安立適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受益于政策紅利,我們僅用了2年時間就完成了欣安立適的商業化上市,這也是GSK唯一一款在中國內地上市早于港、澳、臺,也早于很多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疫苗。中國目前上市創新疫苗的速度,已經走到了國際前列。目前中國的成人疫苗市場跟歐美市場比還是剛剛起步,是一片藍海,我們會與疾控等領導機構、預防免疫及相關學科專家加強合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他接種點的醫生提供指導,同時積極開展成人疫苗的疾病宣教,和本土企業、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推薦全人群主動預防的意識,把成人疫苗市場的成熟度培育起來。”齊欣說。
創新藥審評審批及醫保準入的政策扶持,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國家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出臺,使得研發創新越來越成為企業決勝未來的關鍵成功因素。在研發創新上,齊欣也為GSK中國描繪了全新的發展藍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GSK在腫瘤免疫領域的全新布局。
“GSK全球及中國未來最重要的治療領域是腫瘤免疫,而從未來的產品管線上看,我們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實力。外界目前看GSK中國還沒有涉足腫瘤領域,但我們其實正在默默準備,蓄勢待發,有數十項免疫腫瘤創新產品項目正在中國積極開展臨床研究,新設立的業務發展及新產品規劃部門也將為這一系列創新產品制定在中國的商業戰略藍圖。”齊欣說道。
除去全面重建免疫腫瘤領域的領導地位,GSK中國在疫苗、呼吸及抗病毒抗感染治療領域仍將持續投入研發,不斷擴充后續新產品管線,以持續保持在這些領域的領導地位。例如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慢阻肺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以及目前進入臨床II期在研潛在治愈乙肝的新藥。
自主研發之外,GSK中國也不斷探索與本土創新企業合作的機會和模式,充分汲取中國本土創新力,強強聯手,共同推進針對中國本土市場的研發創新。
“GSK中國非常愿意跟本土創新企業合作。我們最近與多家本土創新藥企達成了合作,比如與廈門萬泰聯合開發新一代的HPV疫苗,便是結合了雙方在佐劑系統和創新抗原方面的世界領先優勢,強強聯手推進創新。除此之外,GSK也跟國際和國內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新冠疫苗,GSK提供的是最具科學價值的創新佐劑系統。”齊欣說道。
除去產品研發創新之外,GSK中國在齊欣的帶領下也正在借助互聯網技術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能夠提升效率和便捷性。我個人非常相信互聯網科技最終會改變傳統醫療的業態。國家也在大力倡導‘互聯網+’模式。我們已與阿里健康、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未來會更全方位地同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展合作。GSK中國也會借助互聯網技術進一步下沉,惠及更多的中國患者和老百姓。”齊欣說道。
在創新和本土化人才的雙重加持下,對比兩年前,GSK中國當下不僅僅是蓄勢待發,更是強勢發力。由親歷過2013年“危機”依然堅守的齊欣掌舵GSK中國的業務,能在推動業務加速成長的同時,為GSK中國堅持合規的價值觀加了一道保險。
創新、績效和信任組成GSK全球也是中國的三大企業發展策略,恪守價值觀,高度重視合規依然是GSK中國企業文化的重中之重。在齊欣看來,GSK中國業務高速增長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
“GSK中國的業務模式核心還是要以創新制勝。我們過去講‘再出發’,當時我們的產品管線仍然以過專利期的成熟產品為主,創新產品都還在研發階段,過去幾年從外界看GSK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一直比較溫和。但我們自己知道,GSK一直持續專注在創新產品研發和本土領導人才培養。目前我們迎來了首批創新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商業上市,同時也組建了主要由本土人組成的新的中國管理團隊,未來已來,我們對GSK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充滿了信心。”
展望GSK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齊欣也給出了與以往幾任中國區總經理截然不同的三個關鍵詞:創新、速度和本土化人才。
她對此解讀說,當前GSK中國已經上市的創新產品及正在布局的后續研發創新項目,將會使得GSK中國未來五年與其他公司形成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得益于創新,GSK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速度一定會進一步加快;而中國市場更好的業績表現一定會贏得總部更多的信任,從而會有更多中國本土化人才脫穎而出,未來在中國市場擔當更重要的領導崗位。
科創板周年記|29家藥企累計市值逼近7000億,有公司暴漲600%!全景式成績單公布!
開市一年迎來29家企業奔赴上市,總市值已逼近7000億人民幣!君實、康希諾“A+H”的落點,遼寧成大、長春高新分拆的首選,接納研發/營收比1500倍的神州細胞,科創板一年來成績如何? 2020年7月22日,距離首批25家企業科創板敲鐘,剛好滿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2MDQwMg==&mid=2650209728&idx=2&sn=41539e8c3d2dd1b064837c4c4a705205&chksm=bed4ce5d89a3474b2f0398a3bd9650fe6db560e353e788ce50528048afc629febbcd9c57e2dd#rd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高嵩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