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第二天,備受關注的PD-1進入談判環節。 國產四大廠家中,信達今年是續約談判,恒瑞、百濟神州和君實有新增適應癥談判。 幾乎是骨科耗材集采的翻版,談判結束前后,國產廠家的股價應聲大漲:君實生物領跑,漲幅逼近10%,恒瑞醫藥午后股價直線拉升,收
醫保談判第二天,備受關注的PD-1進入談判環節。
國產四大廠家中,信達今年是續約談判,恒瑞、百濟神州和君實有新增適應癥談判。
幾乎是骨科耗材集采的翻版,談判結束前后,國產廠家的股價應聲大漲:君實生物領跑,漲幅逼近10%,恒瑞醫藥午后股價直線拉升,收盤時收漲7.87%,港股的百濟神州和信達生物的漲幅也分別高達5.74%和4.58%。
八點健聞在現場看到,信達談判速戰速決,第一個進、第一個出;君實用時稍長,入場談了大約一個小時后現身;恒瑞談判時間最長,談完后,跑得飛快。
全球第一個上市的PD-1產品O藥所屬的百時美施貴寶今天沒有出現在談判現場。
從企業代表的反饋看,今年國家醫保局談判態度更加溫和,企業進醫保意愿強烈。
一個未被證實的消息在券商和投資者間流傳:四個國產PD-1產品的價格區間落在3-4.3萬元之間。
八點健聞分別向企業相關人士求證,未獲結果。
不過,分析普遍認為本次談判的降價幅度好于行業預期,所以4家國產企業股價大漲。就今年PD-1產品新獲批但沒有上談判桌的康方生物的股價也大漲11.85%。
但每年都有新的適應癥,哪怕是已經進醫保的產品還要面臨年年降價的折磨。有企業代表向八點健聞抱怨,“一年又一年,我都疲了?!?/span>
PD-1作為競爭充分的賽道,一直被視為中國創新藥發展的“風向標”。此次國談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醫保基金鼓勵創新藥的態度。
事實上,在本輪國談開始之前,國家醫保局已經和企業基本完成了一對一的交流溝通。
有藥企準入部門人士向八點健聞證實了上述說法,并表示,很多企業會利用一對一溝通到談判前的時間再調整策略。
PD-1繼續卷
這一幕似曾相識:在去年的醫保談判中,除了2019年率先進入醫保目錄的信達外,恒瑞、百濟神州、君實的PD-1攜手進入醫保目錄,給予資本市場巨大的信心。
在談判結束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恒瑞的市值達到頂峰——6230億,同樣在一到兩個月內達到市值高點的還有同時進入醫保目錄的君實和百濟神州。
因為當年國產PD-1全數進入醫保,因此2021年曾被普遍認為是PD-1放量的一年。
以價換量是國產廠家共同的期待。
不過,從2021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在大幅降價面前,部分產品的醫保放量已經不足以抵消降價帶來的影響。
降幅最大的恒瑞的“艾瑞卡”,在2021年前兩個季度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甚至出現了下降。前不久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上,恒瑞醫藥表示對PD-1全面業績增速沒有預期,處方量在增加,但是能否轉成收入還有待觀察。與此同時,恒瑞醫藥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了14.84%,凈利潤同比下降3.57%。恒瑞的股價也因此幾乎腰斬。
君實生物也在三季報業績電話溝通會上透露,今年PD-1銷售不佳,原因是適應癥少、價格相對低,以及人員因素。
廣譜抗癌藥PD-1在中國的推廣史幾乎是一部降價史,一上市就遭遇價格腰斬,此后更是經歷多輪價格戰,價格從最開始進口產品的年費用20多萬一路降至5萬。
去年的醫保談判中,恒瑞艾瑞卡已經降價85%,全年費用已經從11.88萬元降到5.01萬元,個人支付部分低至1.5萬元左右。
去年的國談之后,第一個進醫保的信達生物,2019年將PD-1的年費用降到10萬元以內,本來已不需要降價,但是面對這么多玩家降價70%、80%以上入場,也不得不又推出了“買贈”活動,將年費用進一步降到3.98萬元。
過去2年,進口PD-1/PD-L1一直陪跑國談,沒有一個產品進入醫保目錄。
盡管如此,降價卻不含糊。2021年最新的援助推出后,O藥首年年費用降到了11萬元,第二年只需5.5萬元,低收入人群、低保患者可享受更多免費援助;而K藥一年自費4個療程14萬元,即可獲得全程援助用藥,也就是說,14萬元封頂了。
8月份,康方生物和正大天晴共同開發的PD-1(派安普利單抗)獲批后,加上買贈活動,費用已經降到了3.9萬元/2年封頂,被媒體稱為“價格屠夫”。
一年砍一刀,千億市場還剩多少?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陸續有10個PD-1/PD-L1獲批,其中6個是國產藥品。已經覆蓋了肺癌、淋巴癌、肝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等近10個癌種,涉及多個如小細胞肺癌、鼻咽癌等治療藥物較少的癌種。
2021年,中國不僅又新增了一款國產PD-1,早已上市的產品適應癥也在加速擴大。信達生物的達伯舒(信迪利單抗)、百濟神州的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新增了3個適應癥。
據西南證券統計,中國有85家企業在研發或合作研發PD-1產品,未來2到3年內國內PD-1產品數量將達到15個。另據Insight數據,國內進入三期及已經申請上市的PD-1就有4個,另外還有6個PD-L1。
按照醫保談判規則,只要有新產品、新適應癥獲批,企業申請并符合條件,就會開啟新一輪談判、砍價。
這也意味著,在接下來相當長時間里,都會面臨一年砍一刀的命運。
PD-1/PD-L1作為廣譜抗癌藥、新興的免疫療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目前全世界賣得最好的PD-1默沙東的K藥,2020年全球大賣143.8億美元,到2021年第三季度也保持了22%的增長。全球范圍內獲批的適應癥近30種,甚至已有不限癌種適應癥獲批。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在幾年前的分析,到2023年,全球PD-1/PD-L1市場規??梢赃_到600億美元以上,中國市場也將接近千億元水平。
但是在持續砍價之下,中國這一領域的前景并不樂觀。
根據西南證券的分析報告,如果以年費用6萬計算,中國PD-1總市場空間為305億元。但如果PD-1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到3萬一年——和今天傳出的談判價格已經相差不大,市場規模還將繼續萎縮,至236億元。
而在接下來的市場爭奪中,圍繞肺癌、肝癌、食管癌等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早期競爭中,肺癌市場爭奪結果幾乎有決定性的作用,行業上還曾有過“得肺癌這的天下”的說法。O藥K藥真正最初拉開檔次也是因為K藥首先攻克肺癌一線療法這個制高點。
2020年醫保談判前,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在本土競爭者中,因為率先拿下了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肝癌、食管癌適應癥被視為“大贏家”。
而在今年,除了K藥、O藥、I藥、T藥等進口產品擁有肺癌適應癥外,信達生物、百濟神州都新增了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適應癥獲批。也就是說,至少7個產品已經殺入肺癌領域。
在肝癌領域,信達生物、百濟神州也分別拿到了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一線治療和肝細胞癌二線及以上治療的適應癥。
作為熱門賽道,更多產品,以及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領域,以及鼻咽癌等適應癥將陸續入局。未來幾年內,PD-1產品在醫保談判領域的戰局,或也將圍繞這些適應癥依次展開。
這對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的先行者來說,并不是好消息,在價格和市場方面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PD-1的內卷不會停止,企業股價今天的大漲,也不過是股市持續低迷后的階段性反彈。
陳鑫對此文亦有貢獻。
于煥煥、陳廣晶|撰稿
徐卓君|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