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公立醫療機構持續擴容,醫療新基建不斷深入。縣醫院是廣大縣域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近期國家出臺政策“組合拳”,為“十四五”期間縣醫院升級指明方向。未來五年,縣醫院醫療能力將加速提升,醫療器械市場也將迎來新機遇。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
伴隨著公立醫療機構持續擴容,醫療新基建不斷深入。縣醫院是廣大縣域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近期國家出臺政策“組合拳”,為“十四五”期間縣醫院升級指明方向。未來五年,縣醫院醫療能力將加速提升,醫療器械市場也將迎來新機遇。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東臺
重點建設“五大中心”
11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此次縣醫院能力提升工作,重點建設哪些醫院?《通知》指出,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以脫貧地區、三區三州、原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為重點,在經國家衛生健康委評估已達到三級醫療服務能力的縣醫院以外,推薦實施“千縣工程”的縣醫院。具體要求和確定名單另行公布。
哪些領域將得到重點提升?
《通知》指出,要加強專科能力建設,提升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健全診療科目,重點提升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腫瘤、神經、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專科疾病防治能力。
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具體包括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中心。
建設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具體包括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
《通知》指出,要推動資源整合共享,發揮縣醫院“龍頭”作用。
以縣域醫共體為載體,依托縣醫院建設互聯互通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縣域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推動不同級別類別的醫療衛生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提高遠程醫療利用率,向下輻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向上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遠程醫療系統對接。
單個項目最高補助5000萬
此前,國家發改委、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和疾病預防控制局印發《“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對縣級醫院提標擴能作出部署。
《方案》明確,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支持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財政方面,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5000萬元。
診療能力方面,主要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呼吸等專病中心和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建設縣級急救中心,建設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等中心,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設備配備。
臨床專科能力提升也已提上日程。根據《“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市(縣)級層面,“十四五”期間31個省份累計支持至少10000個地市級和縣級臨床重點專科能力建設項目。
其中,在地市和縣域層面,圍繞腫瘤科、心內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產科、麻醉、重癥、骨外科、兒科、病理、檢驗、醫學影像、感染性疾病等基礎專科加強建設,推廣內鏡介入等微創手術和MDT、中西醫結合等新診療模式。
原則上,各地每年按照70萬人口匹配1個市(縣)級專科建設項目,不足70萬人口的縣(區)“十四五”期間至少保障1個項目。
地方上,縣醫院提升計劃也相繼出臺。8月30日,福建省衛健委發布《福建省縣域醫共體能力提升項目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省25個薄弱縣(市)綜合醫院要全部達到二甲水平,且其中50%達到國家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相當于三級醫院水平)。
25個薄弱縣(市)綜合醫院分別按1300萬元、1100萬元、900萬元補助;34個一般縣(市、區)綜合醫院分別按800萬元、500萬元、400萬元、200萬元補助。
伴隨著醫療新基建的不斷深入,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十四五”期間,縣醫院醫療能力加速提升,市縣級、省級、國家級醫療資源加速整合,我國的整體醫療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附:縣級醫院升三級醫院設備配置推薦標準
(圖片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 END -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