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時,苯酚原料藥被炒到2800元一公斤 國家針對原料藥的反壟斷調查還在持續。 10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布的一則處罰決定書顯示,河南商丘市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因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高價銷售苯酚原料藥,被處以1104.84萬元的罰款。 根據調查,商
最貴時,苯酚原料藥被炒到2800元一公斤
國家針對原料藥的反壟斷調查還在持續。
10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布的一則處罰決定書顯示,河南商丘市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因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高價銷售苯酚原料藥,被處以1104.84萬元的罰款。
根據調查,商丘新先鋒藥業在2014年5月到2017年3月期間,壟斷苯酚原料藥藥價,導致苯酚原料藥由2014年之前的127.47元/公斤的市場均價,直接飆升至最高時的2800元/公斤。而同期,原料藥的生產成本僅提高1.2倍。
企查查平臺上,商丘新先鋒藥業的電話由一位后勤人員接聽。對方表示:會向有關負責人進行詢問。

抬價9倍,自稱是“市場經濟行為”
此次被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調查的,是苯酚原料藥。
苯酚是一種常用的工業原料,藥品級的苯酚可用于生產水楊酸苯酚貼膏,俗稱“雞眼膏”。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17家企業能夠生產這款藥品。而“雞眼膏”所需苯酚原料藥只有重慶西南制藥二廠可以生產。
市場監管總局調查顯示,2014年2月商丘新先鋒藥業與重慶西南制藥二廠簽訂了《全國總代理合同》,自此,商丘新先鋒便可以獨家銷售該藥廠的苯酚原料藥。
簽訂合同之后,商丘新先鋒在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間幾乎壟斷了苯酚原料藥。西南制藥二廠雖然并未完全兌現“總代理”的承諾,也將部分資產原料藥賣給其他企業,但直到2017年,商丘新先鋒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80%。
原本,生產廠家在購買苯酚時,只要直接從西南制藥二廠下單就可以。但商丘新先鋒拿到代理權后,采購步驟增加了好幾層。市場監管總局稱,商丘新先鋒甚至曾指定苯酚制劑企業和醫院到自己的“合作定點機構”采購原料藥。
壟斷的結果就是,企業和醫院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原料。

調查顯示,部分企業和醫院以超出正常價格3到7倍的代價,從商丘新先鋒的“代理商”處購買苯酚原料藥。江蘇一家公司買的價格高達每公斤2800元,而新先鋒從西南制藥二廠批來的苯酚原料藥價格僅為每公斤260元。
一些企業因無法接受新先鋒的高價藥,被迫停產。

拉鋸四年,曾是上藥孫公司
商丘新先鋒的壟斷控制苯酚原料藥銷售市場的行為一直持續到2017年3月。
健識局注意到,2016年6月,西南制藥二廠因涉嫌壟斷被重慶工商局立案調查,同年12月被處罰。而且2017年10月,河南當地部門曾在原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下,對商丘新先鋒啟動反壟斷調查。
不過,直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之后,商丘新先鋒反壟斷調查的結果才下來,距離調查啟動已經過去了4年。
在此過程中,曾經站在商丘新先鋒背后的“大佬”成功離場,不留下一點痕跡。
2014年11月,上海醫藥分銷控股有限公司以3098.89萬元的價格轉讓了自己持有的52%的商丘新先鋒的股權。
商丘新先鋒成立于2005年4月,由原商丘健民藥業有限公司與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了,主要從事醫藥物流業務。上海新先鋒藥業是上藥集團下屬的抗生素生產企業。
2009年,“新上藥”重組后,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拓展醫藥分銷市場。當年年末,上藥開展了對商丘新先鋒的重組,以1801.34萬元的價格向子公司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收購商丘新先鋒40%的股權,并出資1125.84萬元對商丘新先鋒進行增資。
如果2017年針對商丘新先鋒的調查能夠快速出結果,那被罰的可能還會有上藥集團,畢竟在開展壟斷行為的時候,上藥是商丘新先鋒的股東。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的說法,在反壟斷調查進行期間,新先鋒藥業不僅積極配合,主動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危害后果,還組織公司各層經營管理人員“學習《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態度十分積極。
文 | 古月
運營 | 廿十三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