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 特約撰稿 |阿托品 2025年集采超過500個品種:價格和銷量有可能都要下降的壓力 01 醫院9成藥品進集采?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其中提到了藥品帶量采購品種數2025年預期目標大于500個,2020年已經實現了112個。
來源 | 賽柏藍
特約撰稿 |阿托品
2025年集采超過500個品種:價格和銷量有可能都要下降的壓力
01
醫院9成藥品進集采?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其中提到了藥品帶量采購品種數2025年預期目標大于500個,2020年已經實現了112個。
由于大于500個這個概念太模糊,于是業界有傳聞說,2025年醫院的目錄中近九成都要參加集采了。
其實,每個三級醫院的藥品名單大致在1500個,二級醫院在800個,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藥品使用重復度并不高,而且也有區域性的偏好,預計全國醫院采購的藥品品種數可能就等同于醫保目錄總數,每省銷售額排名前500的產品就算都集采了,也未必覆蓋醫院產品數的九成,但省級集采和國家集采的產品的總和,預計會占醫院市場規模的九成。

據醫保局信息,2018年以來共啟動5批藥品集采,覆蓋218個品種,平均降價54%,節省費用超兩千億元。各省市場規模前列的500個產品都集采后,預計節省費用超4000億元。
即使有創新藥的市場“騰龍還鳥”,國內目前萬億的藥品市場可能會壓縮到7000億元。
市場萎縮了,這意味著國內企業之間拼價格拼得更“卷”了。
02
院內用藥全面規范
但是除了價格,企業更應該考慮合理用藥之后,過往含水分的銷量有可能面臨規范用藥的打擊。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提到,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施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推進區域醫保基金總額預算點數法改革,引導醫療機構合理診療,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能。
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基本上都是將藥品作為成本的付費方式。藥品成為成本后,會大幅度擠壓過往過度的藥品處方量,醫藥企業對自身企業未來的市場發展預估請回歸合理。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將規范地方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形成國家、省級、跨地區聯盟采購相互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建立以醫保支付為基礎,招標、采購、交易、結算、監督一體化的省級集中采購平臺。
省級集采特別是省級聯盟集采實際上會給醫院藥品目錄帶來新的洗牌,將利好此前一直沒有打開別省市場但具備臨床需求的藥品的覆蓋。
此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已經在全國30個城市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全部通過模擬運行前的評估考核,進入模擬運行階段;71個城市啟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病種分值(DIP)付費國家試點工作。
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總額付費,醫療服務價格合理調整機制初步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醫保支付等新模式蓬勃發展。“互聯網+”將會是為數不多會帶來增量的利好政策。
03
利好中醫藥?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利好中醫藥的政策包括:
1.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鑒于2021年醫保談判目錄的納入標準為新增適應癥或新上市的藥品,預計會利好新獲批上市或新增適應癥的中藥進入醫保談判目錄,從而被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或許能刺激國內企業多開發中藥新藥。
2.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發布中醫優勢病種,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引導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
這意味著中藥也會進入按病種付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有可能會推動醫院開發中醫藥服務。
3.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中的作用,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中醫藥在本次疫情中的預防表現良好,但是藥品在疾病預防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并不好評估,未來可能需要在中醫指導下管理病人的入組和制定判斷預防作用的標準。
4 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與中醫藥機構合作開展健康管理服務,開發中醫治未病等保險產品。
飲片進入商業保險會是最容易實現的。商業保險的支持下,非公立的中醫藥機構特別是康復方面的中醫藥機構會否像口腔和眼科非公立醫藥機構形成連鎖品牌,值得關注。
04
醫保國家平臺建設推動藥價透明化
1.醫療保障信息國家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全面建成,“互聯網+醫療健康”醫保服務不斷完善,醫保大數據和智能監控全面應用,醫保電子憑證普遍推廣,就醫結算更加便捷。
未來將按規定探索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與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信息共享。實現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共享,從而實現醫療保障數據分級分類管理。
2.強化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平臺監管,促進醫療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互聯網+”將有望規模化覆蓋。
3.建立以醫保支付為基礎,招標、采購、交易、結算、監督一體化的省級集中采購平臺。省級集中采購平臺變成省級聯盟合作模式的話,未來國家級集中采購平臺的建立指日可待。
4.推進經辦管理服務與各地政務服務、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銜接,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經辦管理服務。
5.加強對醫療保障基礎信息數據、結算數據、定點醫藥機構管理數據的采集、存儲、清洗、使用,完善部門數據協同共享機制,探索多維度數據校驗,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提高醫藥資源配置效率。
綜上所述,全國的醫療保障信息國家平臺上線后,藥品的價格基本上就是透明的,除了過往沒有上市銷售沒有參考價格的產品沒有歷史價格外,其余產品想洗過往中標的低價不容易。藥品的銷量也是可以從平臺中獲得的,那么集采的報量也會越來越準確。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