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明星因“它”離世,最年輕35歲!它的“救命神器”,AED市場如何? 來源:藥智網/茴香 2007年,相聲演員侯耀文,因突發心肌梗塞導致心源性猝死去世,享年59歲; 2018年,「吉祥三寶」父親布仁巴雅爾突發心梗去世,終年58歲; 2019年,藝人高以翔因心源性猝
3位明星因“它”離世,最年輕35歲!它的“救命神器”,AED市場如何?
來源:藥智網/茴香

2007年,相聲演員侯耀文,因突發心肌梗塞導致心源性猝死去世,享年59歲;
2018年,「吉祥三寶」父親布仁巴雅爾突發心梗去世,終年58歲;
2019年,藝人高以翔因心源性猝死遺憾離世,年僅35歲…
自此,心臟驟停最佳搶救時間“黃金4分鐘”,重新成為大眾的關注焦點:
4分鐘內,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患者進行電除顫并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才是最有效搶救心臟驟停的辦法。
然而,目前AED在國內的配置,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就此,「藥智訪談」專訪“第一臺獲得國產三類醫療器械AED注冊證企業——久心醫療創始人孫建燕先生,聽聽業內人士對AED市場的獨到見解。

久心醫療創始人孫建燕先生
55萬人的“遺憾”
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心臟除顫器及傻瓜電擊器等,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
它可以自動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醫療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臟驟?;颊叩尼t療設備。
據新京報動新聞報道,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達55萬例,如果有了AED,則會減少許多遺憾。
在30歲至50歲英年早逝人群中,96%死于過度疲勞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80%為心源性猝死。
“國內AED行業的發展,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客觀市場需求”,孫建燕說到。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AED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但相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AED配置率較低:全國AED配置率在0.4臺/10萬人左右,遠低于987臺/10萬人的如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由此來看,未來我國AED市場發展潛力巨大。[1]
此外,今年8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關于做好校園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工作的通知》,穩步推進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
“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重推動下,除顫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2006年“新生太陽”
“國外除顫儀的行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788-1932年,萌芽階段;1933-1968年,臨床試驗階段;1969年至今,產業化階段?!睂O建燕說到。
事實上,國外最早使用電極除顫進行心肺復蘇,出現在英國醫生的一篇論文里。
1788年,英國醫生Kite在英格蘭皇家援救溺水協會年鑒發表了一篇論文,敘述醫生對溺水女孩進行電擊,并成功挽救其生命。
隨后的多項試驗逐漸證明,電刺激能夠終止心室纖顫,恢復正常心率。但是由于缺乏最佳電壓和電流強度的人類試驗數據,這一發現未能應用臨床。
真正的轉折點在1933年。
Hooker、Kouwenhoven等人證明了對動物進行胸外電除顫的可能性;之后ClaudeBeck教授在臨床應用電除顫技術,并取得了人體除顫治療的成功;Zoll醫師對人體進行體表除顫,并完成了通過除顫儀實現的心肺復蘇術,“真正實現了除顫器的臨床試驗。”
到1969年,第一臺可移動除顫器上市;1985年,美國FDA批準了自動心臟復律器的應用。
21年后,2006年,AED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正是因為看好AED在國內的市場前景和研發空白,2012年,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立了久心醫療,致力于成為專注于心血管領域院前急救產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span>
“巨大發展難題”
雖然AED被譽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也在2006年引入國內,但國內AED行業的起步,遇到“巨大發展難題”:
AED是對心臟驟停的人進行搶救,所以無法像其他醫療器械產品一樣進行臨床試驗。
彼時,國外是采取與同類產品對比的方法進行審批通過,并一直接受相關部門的大力監管,但2013年前后,國內并沒有相關政策約束。
“當時很多企業望而卻步,沒有相關政策可循,這也是很重要的放棄原因之一”,但孫建燕并沒有放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8年5月,久心醫療自主研發的AED通過CFDA三類醫療器械注冊審查,這是第一臺獲得CFDA注冊證的國產AED,填補了此前心臟自動體外除顫國產器械的空白,也打破了此類產品的進口品牌壟斷。
根據器械查小程序,目前國內AED相關企業為9家,為邁瑞、久心、魚躍等。
“AED的研發進步路徑,在于產品的便攜性、易用性、維保成本方面的優化,這也是眾多企業的研發重難點?!彼f。
如何加快市場繁榮?
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4-2018年中國除顫儀行業市場規模(按銷售額統計)由5.6億增長至10.2億,其間年復合增長率為16.2%。[2]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醫藥首席分析師丁丹、分析師于嘉軒認為,參照深圳AED配置標準:17.5臺/10萬人,將AED推廣工作劃分4個階段:
- 中性預期一線/新一線城市AED市場空間接近20億;
- 一線+二線城市AED市場空間突破30億;
- 城鎮AED市場空間超過50億;
- 最終全國AED市場接近100億,市場前景廣闊。[3]
面對如此廣闊的AED市場,孫建燕認為,未來必須從三方面加快AED市場繁榮。
(一)加強急救知識普及。AED使用方便,可以被非專業人士用于除顫治療,但目前即使有除顫儀,也因為不了解急救知識,而錯失最佳搶救時間。
(二)增強AED便捷性。目前AED分為自動與半自動類別,有關研發企業應該不斷提高AED使用便捷性,有效提升心臟驟停急救速度與質量,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提高AED可及性。中國的AED配置率遠遠低于國際水平,目前在中國只有部分城市普及AED,需要不斷加強在公眾場所的普及。
“只有真正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研發,才能守護患者生命,真正服務于人類健康事業?!睂O建燕說。
參考來源:
[1]數據來源:【聚焦】我國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率低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http://mtw.so/5BiBSw
[2]數據來源:多地要求公共場所配備AED體外除顫市場潛力巨大
http://mtw.so/6l7ot3
[3]撐起生命的藍海市場—AED行業專題報告
http://mtw.so/6kmUry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