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動圖,「星標」賽柏藍器械,將自動成為VIP讀者,定期有福利喔~ ?來源: 羅濕兄 醫藥代表究竟會不會大量減少? 1 近日,看到一篇關于藥代的文章,其中有段話和大家分享下: 業內普遍認為,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醫生往往已經比較熟悉,不需要有太多的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賽柏藍器械
跟著動圖,「星標」賽柏藍器械,將自動成為VIP讀者,定期有福利喔~
乍看很有道理,多揣摩幾遍,發現都是邏輯漏洞。
首先,過了一致性評價的產品,不管是原研還是仿制藥,不少產品還真是醫生所不了解不熟悉的。
比如M司的格華止XR,第三批帶量,很多醫院沒藥,醫生了解神藥格華止,但不了解格華止XR,還有P司17年上市的托法替布,醫生都了解?還有原研在國內沒上市,仿制品過一致性評價的,醫生都了解?等等...
大醫院醫生觀念會好些,那社區呢?縣域市場呢?真對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熟悉?估計連一些產品都沒聽過。
而且,不是過了一致性評價的產品不需要太多代表推廣,而是進了帶量采購的產品,不需要太多代表推廣。
但這部分所謂不需要的代表,大部分是可以被縣域市場和新品消化掉的。
2
現在各大外企都在布局縣域市場,像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拜耳,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等,內資藥企就更不用說了。
縣域市場銷量增長迅速,這幾年國家政策也是支持發展縣級醫院和縣級醫共體,相信縣域市場的代表崗位還會得到持續擴充,增加崗位。
同時,每年新品上市,帶來的銷售崗位也是非常多的,根據藥智數據企業版最新統計,2020年1-6月,國內共上市了1410個新品,其中進口159個,國產1251,其中不少還是獨家新品,
具體藥品類型是:化學藥品888個,生物制品76個,446個。
而從第一批到第三批帶量采購,帶量品種一共110個左右,算上不同品規不同廠家,應該還沒上市新品數量多。
新品帶來的崗位,能夠覆蓋大部分帶量裁撤的代表崗位,甚至新增崗位可能還會有所富余。
所以,說代表大量減少,只是理論上的說法,并沒有事實依據。現實情況是有那么一些挑戰,但目前并沒有聽說行業代表大量減少,或者有人轉行什么的。
3
這段話里還有說:醫藥代表回歸學術推廣的本位,原本從事仿制藥推廣銷售的醫藥代表會減掉90%。
如果回歸學術推廣,那么內資負責仿制藥的代表也不需要減少,純學術不就行了嗎?回歸學術,是改變推廣方式,而不是不需要代表推廣,現在一些藥企產品線純學術,那是不是不需要代表來做了?
需不需要代表?代表人數會不會減少?這個問題,是由產品的利潤空間決定的。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龐大的市場體量,加上每年源源不斷的新品上市,并不需要太多擔心代表人數減少的問題,工作機會多的是。
年年難年年做,加油吧,各位。

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將至
7月15日,湖南對部分高值耗材摸底,目標明確,為帶量采購做準備。 6月30日,江蘇省醫保局發布《江蘇省第三輪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組團聯盟集中采購方案》,將組織開展省內部分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第三輪省級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江蘇省明確,將選定初次置換人...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IwODc3MQ==&mid=2650718251&idx=5&sn=d7e48c7776b4138d5ab485882c320397&chksm=873b7a07b04cf311b029c9ccbb1f46a24a3feb0b36dc24d5e9180c5c10800d151693fa947951#rd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