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深度運用 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 醫療已成為最先引入5G技術的領域之一,低時延、高速率、高可靠性、可保障移動急救、無線監測、遠程診斷、移動查房等的高效實時的特性,5G技術將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深度運用 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
醫療已成為最先引入5G技術的領域之一,低時延、高速率、高可靠性、可保障移動急救、無線監測、遠程診斷、移動查房等的高效實時的特性,5G技術將在智慧醫療中全面發力。
當醫院真正普及了5G網絡之時,就是傳統醫療運行模式徹底改變之時。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秦酒
5G+醫療健康醫院名單公布
日前,國家衛健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公布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的通知》,公布“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入圍項目名單”。

該文件根據去年11月下發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通信函〔2020〕270號)(以下簡稱《通知》)有關要求制定。
要求圍繞急診救治、遠程診斷、遠程治療、遠程重癥監護(ICU)、中醫診療、醫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8個重點方向,鼓勵各地、各單位創新5G應用場景,通過建設試點項目,推動運用5G技術改造提升衛生健康網絡基礎設施,開展智慧醫療健康設備和應用創新,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5G智慧醫療健康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在急救方面,《通知》提出,在救護車接到患者的第一時間,將病患體征以及病情等大量生命信息數據實時回傳到后臺指揮中心,幫助院內醫生做出正確指導并提前制定搶救方案的醫療急救服務,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的愿景。
結合無人機、救護機器人等無人系統,針對災區、戰場等復雜環境提供應急救援指導、傷員應急救援定位、遠程急救等服務。
診斷時,依托5G網絡并積極運用VR/AR、全息、3D打印等技術,支持超高清遠程多學科會診(MDT)、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超聲診斷、遠程手術指導、醫學教育培訓等遠程診斷應用,實現4K/8K遠程超高清會診以及醫學影像、超聲、心電等信息的高速傳輸與共享,并支持電子病歷在線融合。
另外,借助5G網絡低時延、高可靠等特性,結合醫療機器人、傳感器等技術,支持醫生開展遠程手術、遠程放療等診療服務。
借助5G網絡支持各種醫療設備在醫療監護過程中對重癥患者生命體征實時、連續和長時間監測,持續上報重癥患者位置和生命體征信息(包括心電、呼吸和血氧等生理信號),并能夠將危急報警信息上報給醫護人員。
支持構建院內5G醫療物聯網,將醫院海量醫療設備和非醫療類資產有機連接,能夠實現醫療設備狀態監測、醫院資產管理、院內急救調度、醫務人員管理、門禁安防等服務。
5G基建崛起
從5G技術誕生以來,醫療就成為其首先落地的領域之一。5G推動醫療變革的巨大潛力,將顛覆現有的醫院設備、器械等傳統模式。
5G的網絡高速率,能夠使4K/8K的遠程高清會診和醫學影像數據進行高速傳輸與共享,并且能實現專家隨時隨地實時會診。在這種高效傳播下,無論是診斷還是搶救,空間和距離都不再是問題。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6月18日下午13:25分,由四川省人民醫院與中國移動四川公司、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組成的聯合救援團隊搭乘全國首輛5G急救車抵達災區長寧縣中醫院,在工程人員的通力合作下,開始實施在5G技術支持下的實時視頻會診。
6月18日晚上21:30分,四川省人民醫院啟用5G城市災難醫學救援系統,與前線應急快速反應小分隊就長寧縣中醫院的一例腹部損傷疑似脾破裂傷員進行實時遠程視頻會診。
據悉,這是世界首個將5G技術運用于災難醫學救援的案例。
除急救外,5G時代下物聯網思維已經開始向醫院領域滲透。
廣義的醫療物聯網可以理解為“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即通過射頻識別(RFID、RFID+互聯網)、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接入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華為醫療目前已經服務超過3000家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醫療行業提供全面覆蓋,安全可控,運維簡單,面向未來的無線網絡解決方案。
華為官網顯示,醫院可以借助移動物聯網技術提高服務效率、減少醫療差錯、控制醫療成本和改善就醫體驗。未來,基于PC的醫療應用將逐漸遷移到移動終端上完成,無線網絡作為承載移動醫療業務數據傳輸的管道,其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一套高可靠、高帶寬、高可用的無線網絡,已經成為衡量醫院信息化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
據動脈網報道,在鄭大附一院的建設案例中,華為Wireless XLabs負責人曾表示,華為與運營商一起合作為客戶提供5G解決方案。據悉,第一臺遠程5G動物手術以及人體手術就是由華為分別和聯通、移動合作完成的。
但5G技術仍面臨多重障礙。據華為官網介紹,中日友好醫院醫院發展處處長、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主任盧清君曾坦言:“醫院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如何將舊設備連接到5G網絡。”他強調,需要在現有的CT和核磁共振等設備中加入5G通信模組。
盧清君表示:“未來,隨著實時網絡連接變為現實,大多數診療系統都將連接到5G。家庭醫生可以與專科醫生實時連接。溝通治療方案會變得更順暢,家庭醫生也可以更輕松地獲得幫助。這將有利于完善整個醫療體系。”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2020年我國已建成89.5%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在內部實現遠程醫療。今年7月國家發布的《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提出,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教學、遠程心電檢查、遠程監護等形式,逐步推進互聯網診療,利用信息化手段,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據公開報道中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末,國內已有超200家醫院開展了5G相關項目。
雖然距離5G技術的完全落地還有一段長的路要走,但對于醫療器械領域,這片藍海上已經占滿了觀望之人,背后的潛力正在吸引更多企業搶灘登陸。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