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集采、醫保談判等政策落地,院內市場受擠壓,導致零售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 互聯網終究沒能打倒零售藥店。 9月16日,國家藥監局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報告》。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零售連鎖總部6619家,連鎖門店32.96萬家
隨著全國集采、醫保談判等政策落地,院內市場受擠壓,導致零售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
互聯網終究沒能打倒零售藥店。

9月16日,國家藥監局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報告》。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零售連鎖總部6619家,連鎖門店32.96萬家;單體藥店24.94萬家。
相比于2020年底,中國的藥店數量增加了2.53萬家,連鎖率達到了56.93%。
中國大街上的藥店一直在持續增加。從2017年起,全國藥店的門店總數就持續高速增長。健識局粗略統計,短短4年間全國藥店數量從45.4萬家增長至57.9萬家,凈增12.5萬家。

國家層面的“放管服”改革,讓藥店數量持續增加。2021年7月,北京市藥監局印發通知稱,取消北京藥品零售企業之間必須間隔350米的距離限制。該政策已在已在浙江、黑龍江、上海、江蘇、河北、福建等重點省份落地執行。
有藥店從業者向健識局表示,各省不僅取消了藥店間距的限制,地方性的不合理條件也被清除。如遼寧、浙江、上海等省市已取消零售企業籌建審批,而石家莊也取消了藥店經營面積的限制等。
藥店正在迎來新一輪利好。

資本推動門店規模,DTP業務成利潤核心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醫藥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已達到4390億元。中國醫藥零售市場規模不斷增加。
各大連鎖藥店在進一步提高藥店連鎖率,據健識局的粗略統計,僅2021上半年,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益豐和健之佳五大上市公司共計并購超過1200家門店,花費約17億元。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曾公開表示:“今后3年,公司通過收購保持每年新增2000家門店。”而益豐藥房則以“新開+并購+加盟”的方式,拓展全國市場。
提升規模效應,是連鎖藥店降低成本、增加凈利潤的重要手段。廣州標點醫藥信息有限公司副總裁程謀認為:相比起區域內的本地藥店,跨地區經營的連鎖藥店在費用分攤上更具優勢,平均利潤約高出1.5%。這已經成為醫藥零售行業的共識。
不過,快速擴張后的過度競爭,讓零售藥店的生態遭到結構性破壞。各家上市公司開始將DTP藥房視作另一條出路。
根據公司財報顯示,老百姓大藥房2020年底的DTP藥房數量為143家,銷售額達到10.9億元,柳州醫藥同期DTP銷售額更高,達到14.78億元,而門店數量僅有122家。由此折算下來,柳州醫藥的DTP單店營收達到1211萬元,老百姓的DTP藥房為762萬元。另一家醫藥銷售上市公司鷺燕醫藥的DTP單店年收入也能達到800萬以上。
一般只經營OTC、保健品以及普藥的門店年銷售僅有100到300萬元,DTP業務的利潤將更加可觀。無疑,DTP業務將是各大連鎖的必爭之地。

政策利好出現,企業間差距拉大
擴大門店數量、多開DTP藥店,都是為了吸引更多客流和處方來源。
健識局獲悉,百強藥店有大批藥店從業者與互聯網醫院、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展開合作,將處方導入門店。程謀的一份題為《2021年醫藥零售市場及連鎖百強結構分析》的報告顯示,56%家藥店通過網絡經營規模平均增長106%,青島同方、一心堂、大參林、健之佳、漱玉平民等26家平均增長184%。
不過,隨著醫藥電商的快速崛起,今后線下藥店的角色定位是關鍵。線下藥店和電商之間處方能不能互通?線下和線上是競爭還是合作?這些需要雙方之間的博弈。
東北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醫藥零售行業出現明顯分水嶺,大型連鎖上市公司和中小連鎖的差距進一步拉開。中國藥科大學國家執業藥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認為:單體藥店和連鎖藥店的差異在于拿貨毛利率不同,但在醫療機構實行藥品零差率之后,今后零售藥店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行業整體面臨挑戰。
整體上,政策在支持零售藥店的發展。2021年初,國家醫保局印發《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的基本條件和流程。
隨后,“雙通道”政策于5月份落地,公眾可在醫保定點藥店購買藥品。這些都擴大了藥店的經營范圍。
東北證券認為,未來3-5年,大型連鎖藥房有望維持門店中高速擴張態勢,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整合和洗牌。
可以預見,在健康產業升級、消費需求變化的背景下,醫藥零售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容,醫藥零售行業的內卷加劇。康震表示:今后零售藥店的市場,應是服務的比拼。
文丨雷公
運營丨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集采##醫藥零售店##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