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道路上精進的孫立忠,也在努力成為一位醫院管理專家,高質量社會辦醫引領者。 作者|胡芳 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頂級心臟外科專家的社會辦醫路 在中國乃至全球心臟界內,孫立忠的名字可謂如雷
在醫學道路上精進的孫立忠,也在努力成為一位醫院管理專家,高質量社會辦醫引領者。
作者|胡芳 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頂級心臟外科專家的社會辦醫路
在中國乃至全球心臟界內,孫立忠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
2003年,由孫立忠首創的孫氏手術(主動脈弓替換加支架象鼻手術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開創了中國大血管外科新紀元。孫立忠是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第三屆會長。
在醫學道路上精進的孫立忠,也在努力成為一位醫院管理專家,高質量社會辦醫引領者。
在上海德達醫院五周年慶典上,作為醫院院長的孫立忠教授向《看醫界》講述了他結緣社會辦醫的故事。

孫立忠向《看醫界》介紹,自己與社會辦醫由來已久的交集,早在當初還在阜外醫院時就已經有了。
“1983年,我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工作。1997年,做了心血管大外科副主任,職責中有一部分就是對外協作。”孫立忠介紹。
作為“國家隊”的阜外醫院“守心有責”,一直致力于國家心血管病事業的教、研、防,致力于構建中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網絡體系,推廣基層防控模式,培訓大量醫生,并與多家醫療機構建立技術協作關系。
在中國心臟病社會辦醫領域,同樣留下了阜外的”足跡“和“印記”。
1999年,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開業,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北京阜外醫院原院長朱曉東院士選擇了南下武漢,出任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首任院長。作為心血管領域技術翹楚,孫立忠及團隊也對武漢亞心醫院開展了技術幫扶工作。
此后,孫立忠又相繼參與了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河南弘大心血管病醫院等的籌建及技術指導幫扶。
醫生行醫的年限相對固定,如何在精力尚且旺盛時,打造一個能讓醫生安心手術,做純粹醫生的平臺,是孫立忠不斷思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政策的逐步放開,社會辦醫迎來一波大發展,孫立忠也邁出了更大的一步,從技術指導幫扶到主導參與。
2016年9月,上海德達醫院開業,孫立忠出任醫療院長。為了這家新生的社會辦外資醫院,孫立忠舉家從北京搬遷到上海,這一次,他決心很堅定。

“夢之隊”5年抱團奮斗,打造高水平社會辦醫典范
“我們的專家團隊,可以說是心血管‘夢之隊’,匯集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頂級專家,開業五年來,年門診量從當初的4000多到3.6萬,住院量從302到1844例。今年截至到現在,急診主動脈夾層手術做了100多例。
在五周年慶典上,上海德達醫院醫療副院長黃連軍透露的一系列數據,會場一再響起掌聲。

據介紹,德達醫院擁有一批海內外心血管專業的優秀人才,除了中國心臟大血管專家孫立忠擔任醫療院長外,心內科領軍人物葛均波院士擔任首席醫療官,黃連軍教授是國內心血管影像與介入治療科開拓者之一,先天性心臟病知名心外科專家劉建實教授是學科帶頭人,以及緊接著葛雷教授,方唯一教授和趙珩教授的紛紛加入,這樣的專家陣容,堪稱業內頂級。
2020年,德達醫院成為上海國際醫療旅游首批試點單位之一。作為上海高水平社會辦醫的代表之一,作為德達醫院的醫療掌門人,孫立忠如何看待這一系列成就?
“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高水平不是高收費,如何讓患者為優質醫療服務合理付費,是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孫立忠介紹,德達醫院定位高水平醫院,但并非貴族醫院。
經過對歷史數據的測算,孫立忠透露,在德達醫院住院患者的總住院費,比一般公立醫院僅高出10%左右,高出的部分主要在醫生技術服務價格,病床價格,掛號費,而醫院的藥品、耗材價格較低,藥占比也非常低。
那么,社會辦醫如何高水平發展呢?孫立忠認為,以德達為例,不能局限于常規的心血管手術,要做別的醫療機構不能、不敢、不愿做的手術,醫療機構要有真正的“硬功夫”。
據了解,“心血管夢之隊”的手術技術可謂含金量極高。以罕見病馬凡綜合征為例,全球每5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病,因此在社會上的知識普及率非常有限,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或身邊人患病,因而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
而2019年,由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德達心康公益基金、上海德達醫院等機構共同發起關心馬凡綜合征患者的公益行動,行業及社會美譽度頗高。
一位心血管醫生向《看醫界》表示,孫立忠教授領銜創立的馬凡病友會很好,“其實病人不少,但很多醫生對馬凡都不夠了解,我這小地方,都碰到30個病人了”。
據透露,德達醫院目前大血管手術量排名全上海市前三。相關部門負責人感嘆道,一家開業五年的社會辦醫,竟做出如此成績。
除了技術優勢,孫立忠也認為非醫療技術極為重要。
“30%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二次或是多次手術,甚至有的患者在外地做過四次手術,患者自己內心會對去過的醫療機構進行比較,如何服務好患者,醫生及醫院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德達醫院細節化設計中蘊含的人文關懷印象深刻。據介紹,醫院每個診室的查體床頭,都有一個緊急呼叫按鍵,方便出現意外情況時,醫院的急救團隊能及時到場救治。
而特需診室的查體床,喉鏡、耳鏡、除顫儀等則是標配。
社會辦醫核心痛點如何破解?自己靠譜最重要!
雖然國家層面對社會辦醫已經釋放出極為明確的鼓勵和支持信號,但在執行過程中,孫立忠也時常感覺到艱難。
“五年下來,真的是很深刻感受到創業艱辛,可以說,我從來沒因為手術緊張和害怕過,但是這些年,對醫院和行業發展的痛點也深有體會。最讓我感覺到有挑戰的地方,就是對社會辦醫很難抹去的偏見。”
雖然德達醫院擁有如此豪華的專家陣容,依舊有極少部分患者有所顧慮。曾經有位急診患者在轉運過程中主動要求換到公立醫療機構,最后卻因為病情危重不幸離世。
這個案例令孫立忠很痛心,因為德達醫院完全有水平、有能力為這位患者創造生存的機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患者最終因為對社會辦醫的“偏見”失去了生命。
短短5年時間,在競爭激烈的上海,德達醫院站穩了腳跟,有了立足之本,然而孫立忠認為,辦醫是一場長跑。
談到未來5-10年的期待,孫立忠表示,穩定的政策很重要。
“醫生經不起折騰,從體制內走出來容易,再回去并不容易。現在所謂的醫療市場,很多東西并不確切、不明朗,沒有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去管理,比如醫院收費、醫生待遇等。”
“但是,無論外在環境如何,社會辦醫自己靠譜最重要。”談及對社會辦醫的期待,孫立忠語氣堅定。(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