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市區的社區門診將成為滿足老百姓新增醫療需求的主力軍。 9月10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醫療衛生設施專項規劃 (2020年-2035年)》明確,將嚴格控增量、疏存量,分級分類分區統籌規劃全市醫療資源配置。 規劃提出,全市分級分類有序推進資源疏解和空間布局
未來市區的社區門診將成為滿足老百姓新增醫療需求的主力軍。
9月10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醫療衛生設施專項規劃 (2020年-2035年)》明確,將嚴格控增量、疏存量,分級分類分區統籌規劃全市醫療資源配置。
規劃提出,全市分級分類有序推進資源疏解和空間布局優化。東城區、西城區禁止新設醫院,而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區五環路以內,除中外合資醫院以外,禁止新設三級醫院。
按照北京市的統一規劃,有關部門將有序推進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和部分央屬醫療機構,由中心城區向城市南部、西部、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等市內資源薄弱地區疏解。
這意味著,在專項規劃的15年期間,北京市核心區不再建設大型醫院。
未來,社區門診將成為滿足老百姓新增醫療需求的主力軍。該規劃同時明確,人口超過10萬的街道、鄉鎮,每增加5到10萬人口,增設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村地區按照“一村一室(站)”原則,補齊村級衛生服務機構短板,做到15分鐘步行可到達基層醫務室。
#門診##醫院##北京#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