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種幾乎全部中選,國產替代道阻且長 9月14日上午9點,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在天津開標。健識局在開標現場了解到:國內有48家企業、140多個人工關節產品參與競標。多家企業表示,前一晚基本沒睡覺,太緊張了。 最終,初步統計只有22個品種落選,
外資品種幾乎全部中選,國產替代道阻且長
9月14日上午9點,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在天津開標。健識局在開標現場了解到:國內有48家企業、140多個人工關節產品參與競標。多家企業表示,前一晚基本沒睡覺,太緊張了。
最終,初步統計只有22個品種落選,超八成的參與品種進入集采。
尤其要指出的是,這一次,外資品種幾乎都進入集采。
中選企業很快從欣喜中冷靜了下來。一家中選企業告訴健識局,現在得想想下一步怎么辦。經銷商因為利潤問題已經退出,很可能需要企業直送。
集采,徹底重塑了生產、銷售、供應每一個環節。

最低不到1800,“超出想象”
根據現場的投標報價情況匯總,今天報出“全場最高價”的是上海博瑪醫療代理的PERMEDICA S.P.A公司人工膝關節產品,價格為15444元。
此次集采分為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兩大類,其中人工髖關節又分為陶瓷-陶瓷類、陶瓷-聚乙烯類、合金-聚乙烯類三個類別。所有四個類別產品中,報價超過1萬的除了上述產品外,還有邁瑞醫療下屬武漢邁瑞科技的陶瓷-陶瓷類人工髖關節,報價達到了10509元。
還有兩個產品,報出2000元以下的超低價。
上海晟實的合金-聚乙烯類人工髖關節報出1970元;天津康爾諾的合金-聚乙烯人工髖關節,則報出了本次集采的最低價:1788元,這價格還包括一個450元的髖臼螺釘和50元的“伴隨服務”。
這么低的報價,超出了很多同行的想象。
有企業向健識局表示,每一家的成本都不一樣,藥監局會對產品質量進行專門核查,產品品質不會出現問題。

一些企業因為同時有多款產品入圍,選擇了策略性的報價。
以大博醫療為例,其合金-聚乙烯類人工髖關節報出了3000元的低價,其它產品報價則均在6000元以上。
現場有企業表示:合金-聚乙烯類髖關節的成本普遍相對較低,因此能報出低價。
現場企業普遍準備了填好不同數字的報價單,申報前再確認投入哪一張。也有一些企業臨時修改報價單,一款陶瓷-聚乙烯類髖關節的報價就有明顯涂改痕跡。
相對而言,外資企業較為理性,沒有用超低價沖擊入圍。健識局注意到,施樂輝、強生等外資企業的產品普遍報出了5000元以上的價格。從最終統計的結果來看,外資企業幾乎沒有流標,絕大部分都中選了。
有國內企業對健識局解釋,外企涉及到關稅等問題,成本可能較高;另外,大部分外企品種在A組,比B組的淘汰率要低很多,外企可能冒險報一個居中的價格,萬一中標,就能保證利潤,這是一種報價策略。

預先提示后,依然降價兇猛
有中選企業對健識局表示:無論如何,先爭取中標再說。“不中標,就基本意味著企業的倒閉,標外市場很難賣,企業就沒機會了。”
根據《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文件》,這次共集采人工全髖關節30萬個、人工全膝關節23萬個。
8月26日,國家高值耗材聯采辦曾專門組織參與集采企業進行培訓,招采組組長高雪在培訓會上明確表示:不鼓勵企業無底線報低價,這是國家不愿意看到的,還是要讓企業有利潤,并提示:“本次人工關節集采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是19000元,不是有些企業認為的幾千元。”
聯采辦的表態是有原因的。2020年,安徽、江蘇等省份先后進行骨科關節類集采,江蘇的人工髖關節平均降幅為47.2%,人工膝關節平均降幅67.3%;安徽的骨科關節類集采平均降幅更是高達81.9%。
這一次,健識局根據現場初步統計,參與全國集采的人工關節產品平均降幅可能超過了80%。雖然提前打了招呼,企業仍不敢冒險開高價。
高雪在現場表示:此次集采價格降幅和中標結果符合預期。
外資品種大舉進入耗材集采,出乎了此前的預料。現場有企業代表稱:“跨國藥企占據國內人工關節市場的6成以上。但從質量上看,國內外企業的產品沒有太大差距,國外產品主要具備品牌上的優勢。”
聯采辦工作人員在現場表示:這次集采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都相對積極,中選率也差不多。中選結果預計會在2021年3月份執行。
與此前冠脈支架的集采不同,這次大批外資品牌人工關節“自降身價”進入集采,對國產品種來說并不算是一件好事。人工關節要實現“國產替代”,看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為了保證中選企業供應,聯采辦將上線一個覆蓋全供應鏈的登記系統,監測企業的發貨、庫存,以及醫療機構的使用情況。



文丨大衛
運營丨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人工集采##外資品種#人工集采開標#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