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機構規范藥品使用、清出中成藥的趨勢下,中成藥巨大市場也面臨危局 9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印發公告,稱“根據臨床診療的實際需求”,擬于近日接受新藥資料。 華西醫院對所有品種都敞開大門,唯獨對中成藥有較大的限制:中成藥只接收國藥準字號為Z的
在醫療機構規范藥品使用、清出中成藥的趨勢下,中成藥巨大市場也面臨危局
9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印發公告,稱“根據臨床診療的實際需求”,擬于近日接受新藥資料。
華西醫院對所有品種都敞開大門,唯獨對中成藥有較大的限制:中成藥只接收國藥準字號為Z的國家1類新藥、國家醫保談判品種以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品種。

圖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華西醫院的中成藥準入條件實際上極為苛刻。
健識局查詢了國家藥審中心2017年以來的《藥品審評報告》發現,2017年到2020年四年間,全國一共獲批了5個中藥1類新藥;2019年國談中藥品種談成共18個、2020年談成30個;獲得各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中成藥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品種。
盡管華西醫院此前經常發布進藥通知中,但從未明確拒絕過中成藥。這次通知意味著,華西醫院實際上拒絕了大部分中成藥新進入院。
擁有4000多張床位、全國公立醫院前十名的華西醫院,此次明確開出1類創新藥等入院條件,無疑具有示范作用。
2016年國家藥監局出臺了《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化藥的注冊管理辦法從此有了新舊之分。但2020年《藥品注冊管理辦法》里,對中成藥的分類則與過去大同小異。中藥1類新藥的單方制劑主要是指新藥材和制劑,復方制劑包括主治為證候的復方制劑等。
過去3年來,中藥1類新藥十分稀少,因為要達到新的注冊管理辦法的要求,非常不容易。
業界其實很努力。健識局查詢得知,今年共有上海和黃藥業的健腰密骨片、貴州百靈的芍苓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江中藥業的百里香藥茶、盛諾基的阿可拉定軟膠囊、人福藥業的廣金錢草總黃酮膠囊等十余款中藥1類新藥提交上市申報。但到目前,尚未有獲批信息。
國談品種每年納入的中藥數量也不多。國談本身以創新藥為主,中藥從創新程度上很難與化藥、生物藥相比。2020年藥審報告顯示,中藥新藥上市申請(NDA)只有8件,而所有品種的NDA申請有208件。中藥的新藥申請只是全部藥品的一個零頭,1類新藥申請數量更少。
要想拿到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也不容易,僅舉一個例子就能證明:2021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共有25個項目,其中,醫療醫藥相關的項目有7個,大部分為醫療科研項目。藥品類的“一等獎”只有一個,是疫情中聞名全球的連花清瘟。
華西醫院出臺的新藥準入規則,意味著一大批中成藥將不能遴選進入醫院使用。
按照三甲醫院用藥清單的常規配置,臨床藥品數量約在2000種左右,而2020 版醫保目錄中,中成藥的數量達到1315種。可見大三家留給中藥的空間本來就不大,也就難怪華西醫院會出臺限制類政策。
中藥屢受政策鼓勵,在臨床中卻頻頻遭遇尷尬。由于缺少必要的臨床數據支撐,業界也往往對中成藥的安全有效性有質疑,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不良反應、禁忌“尚不明確”等。
從華西醫院開出的條件,也可以看出醫院方面希望臨床安全有效的品種入院。華西醫院設立的準入門檻顯然是想“騰籠換鳥”,把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應用于臨床,從而擠掉不具有治療價值的“萬能神藥”。
健識局向華西醫院求證,至截稿時未得到詳細回復。
文丨小米
設計丨莫羽汐
運營丨薄荷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中成藥##醫院#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