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美新潮流的影響下,我國消費者的醫美消費意識逐漸覺醒。年輕群體和中產群體消費力的崛起,進一步推動了醫美市場需求的提升。 據東莞證券醫美行業專題報告,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769億元,同比增長22.2%,2014年-2019年GAGR為29.81%,預計到2023年
在醫美新潮流的影響下,我國消費者的醫美消費意識逐漸覺醒。年輕群體和中產群體消費力的崛起,進一步推動了醫美市場需求的提升。
據東莞證券醫美行業專題報告,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769億元,同比增長22.2%,2014年-2019年GAGR為29.81%,預計到2023年,我國醫美的市場規模將增加到3115億元。
醫美行業發展也在不斷帶來新的格局變化,近一兩年,選擇從皮膚領域切入的機構大量涌現。而2015年便入局并一直低調修煉內功的“瑪恩皮膚”算是這一領域早期的探索者之一。
皮膚制藥上市企業,緣何切入皮膚大健康市場?
談及為何切入到皮膚大健康市場,華邦醫美董事長、瑪恩皮膚創始人王家琪表示,選擇從這一市場切入,主要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

瑪恩皮膚創始人王家琪(瑪恩皮膚供圖)
一方面,新的社會變化趨勢正在悄然發生。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求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開始更加注重健康和美麗,刺激“顏值經濟”的興起。同時,用戶對皮膚的需求也開始發生轉化,從過往“癤、瘡、癰、皰、疣”等疾病治療需求,逐步向“痘、敏、斑、發、衰”等變美抗衰需求演化。
而另一方面,瑪恩皮膚投資方華邦健康旗下的華邦制藥,起步于1992年,一直專注皮膚科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并于2004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在上市后的20年間,華邦制藥仍聚焦皮膚科并逐步發展成為皮膚科藥品龍頭企業,沉淀了皮膚科行業大量資源。
而隨著2014年后國家醫改政策逐步進入深水區,藥品領域“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政策,不斷促使藥企尋找新的增長點。因此,在華邦健康的孵化下,瑪恩皮膚于2015年誕生。
“瑪恩皮膚的創立契機,就是希望成為華邦健康‘皮膚產業第二增長曲線’,達到完美的產業協同效應,”王家琪表示,“這是瑪恩皮膚的創立初衷”。
而在尋找皮膚健康領域第二成長曲線的同時,瑪恩皮膚也在幫助更多患者實現“健康肌膚、美好生活”的愿望。此外,隨著國家政策對社會辦醫、醫生多點執業、創業等支持政策的推出,瑪恩皮膚也希望肩負起皮膚科醫生多點執業、創業平臺的使命,幫助皮膚科醫生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同行眼中的“怪胎”,做醫美竟不做整形外科?
“如果沒有病到一定程度,千萬不要去創業。”王家琪曾開玩笑似的對動脈網說道。
這句話,算是自嘲,也可以視為創業維艱的一個注腳。
身為瑪恩皮膚的創始人,王家琪很早便與皮膚科結緣。
臨床醫學出身,在華邦制藥長達20年的工作經歷使其對于皮膚科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市場、政務、投資并購到總經理等各個崗位都有所涉足。
最終,基于對行業的觀察和對趨勢的預判,王家琪決定打造專注皮膚大健康,集醫教研于一體的瑪恩皮膚。
“瑪恩皮膚成立時,國內醫美行業整體上以整形外科為主流,皮膚科基本上是作為‘流量’科室,大部分人認為皮膚科是沒有經濟價值的。”王家琪介紹到,然而,定位于皮膚大健康領域,垂直于皮膚科的瑪恩皮膚,在最初便決定了“不做整形外科,將皮膚護理、健康、美容、抗衰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也正是因為這一選擇,讓瑪恩皮膚一度被視為是業界的“怪胎”。
“很難想象一家做醫美的專科醫院,竟然不開展整形外科。”這是王家琪聽過很多遍的話。
但王家琪考慮得很清楚,“創業者要清楚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以及自己的優勢在哪里。瑪恩皮膚的基因源自20多年來皮膚科的行業沉淀,經營策略就應當是聚焦皮膚科,實現差異化經營,也因此,瑪恩皮膚定位于皮膚科縱深領域,而不是寬泛的醫美領域。”
學習“愛爾眼科”,瑪恩皮膚如何做?
既已決定做什么,怎么做便成了擺在王家琪面前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憑借著在華邦制藥積累的20年工作經驗,王家琪為瑪恩皮膚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路徑。
背靠華邦健康上市公司,瑪恩皮膚在行業資源、品牌背書、融資渠道等各個方面優勢明顯。而圍繞聚焦皮膚大健康領域,一站式解決皮膚護理、治療、美容、抗衰老需求這一定位,瑪恩皮膚布局了三大服務生態系統,包括線上“瑪恩醫生”互聯網醫院、線下“瑪恩皮膚”醫療美容連鎖、社區“瑪小恩智慧護膚”連鎖,以此構建起線上、線下,中心、社區結合的分級診療服務生態體系。

瑪恩皮膚分級診療服務生態系統示意圖(瑪恩皮膚供圖)
選擇連鎖發展模式,實際上也是對行業深度研究思考的結果。
“醫療技術的創新迭代不可能像快消品行業一樣快速,而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讓醫療機構無法選擇成本領先的競爭策略。所以,品牌化、連鎖化策略是一種趨勢。連鎖化經營能夠提高品牌競爭力,提升品牌溢價能力,降低顧客成交成本,降低機構營銷成本,最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王家琪強調道,“愛爾眼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不僅僅是對愛爾眼科的夸贊,更是瑪恩皮膚對愛爾眼科發展模式學習與“借鑒”的決心。
據王家琪介紹,與愛爾眼科最初采用合伙人的機制類似,瑪恩皮膚也采取“先由總部投資沉淀建立標準機構運營模型,然后引進重點城市投資人依據標準模型創業孵化連鎖分院,待分院經營成熟以后再進行回購,不斷依次循環。”
而據動脈網了解到,目前瑪恩皮膚已經完成了模型和標準建設,將近30家連鎖分院正在孵化中。
但建立標準機構運營模型,這一過程比想象的困難得多。
“雖然相對于外科,皮膚科本來就有相對成熟的臨床路徑和診治標準,更容易做標準化和連鎖復制。”王家琪表示。
但即便如此,瑪恩皮膚連鎖機構的品牌體系、醫療體系、技術方案、經營體系、服務體系等標準化建設成果仍然得之不易,“這個可復制的模式體系,是瑪恩皮膚最有價值的東西,是我們用了5年多時間才打磨出來的”。
王家琪表示,“目前所有事項都在按照計劃一步一步推進,也在一家一家對接分院投資人、醫生和運營等關鍵合作伙伴。對于瑪恩皮膚來說,剩下的就是和時間做朋友,沉淀團隊、技術迭代、優化結構。”
智慧醫療引領皮膚大健康產業升級,未來已來
動脈網了解到,截至目前,瑪恩皮膚線上互聯網醫院已經接入3000多名全國皮膚科醫生,線下醫療美容連鎖已簽約近100名全職醫生。
而據王家琪介紹,瑪恩皮膚的短期目標是完成30家重點城市瑪恩皮膚醫療美容分院布局;

瑪恩皮膚醫療美容連鎖重慶總院(瑪恩皮膚供圖)
中期計劃則是完成瑪恩醫生互聯網醫院患者慢病管理體系建設,逐步按病種(如銀屑病,慢性濕疹等)建立慢病管理數字模型,最終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進步,幫助醫生和患者提高治療效果,提高醫療資源效率;
遠期目標則是完成3000家線下瑪小恩智慧護膚社區連鎖的建設,最終實現皮膚大健康連鎖服務生態閉環。
王家琪表示,目前瑪恩皮膚作為創業平臺,希望“大批有創業激情的創業者加入,包括醫生、運營、營銷和管理人才等”。
談及行業發展趨勢,王家琪認為,“目前產業鏈中下游確實面臨一些困難,但是哪里有痛點哪里就有機會,從長遠來看,現在或許正是入局的時候。”
并且,王家琪補充道,“皮膚健康市場消費正在升級,但皮膚美容市場滲透率非常低,皮膚護理市場增速超過兩位數,整個皮膚大健康產業集中度較低,這種種因素,都表明現在正是入局的好時機。”
“在未來,瑪恩皮膚會追求更加穩健的發展模式,”王家琪總結道,“醫美歸根結底還是醫療服務業屬性,高運營成本,高耗材成本是現狀。現在屬于市場野蠻生長階段,營銷成本也很高,這就導致中下游面臨發展困境。所以只有苦練內功,直到那些具備技術優勢或品牌優勢的機構開始成為市場主導,最終‘剩者為王’。”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