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正醫療目前吸引近300位海內外優秀中青年醫生全職加入,卓正醫療總裁周方介紹其全職醫生團隊時曾表示,“這是卓正醫療最核心的資產!”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品牌連鎖醫療集團完成約3.8億E
“卓正醫療目前吸引近300位海內外優秀中青年醫生全職加入,卓正醫療總裁周方介紹其全職醫生團隊時曾表示,“這是卓正醫療最核心的資產!”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品牌連鎖醫療集團完成約3.8億E輪融資
9月5日,國內知名的連鎖醫療集團卓正醫療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人民幣約3.8億元)的E輪戰略融資。
據悉,卓正醫療的這輪融資由一家國內頂尖科技企業領投,一家香港大型商業集團跟投。兩家投資機構都認為,中國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卓正醫療在醫療服務市場上具有巨大的潛力。
卓正醫療創立于2012年4月,總部在深圳,是一家由國內優秀醫生團隊為主導、專業行政團隊運營的醫療集團。創立近10年來,卓正醫療一直秉持循證醫學的理念,堅持“回歸醫療本原”,構建起了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齒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醫療級體檢、日間手術等綜合多專科醫療體系。
在本輪融資之前,卓正醫療已經完成四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卓正醫療A輪融資百萬美元,投資方為經緯中國和久邦數碼。2015年,卓正醫療獲得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750萬美元,投資方為經緯中國、久邦數碼、3G門戶。
2017年8月,卓正醫療向外界透露已完成4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據悉,投資方為天圖資本、中金公司、前海母基金等。而在C輪融資后,卓正醫療估值已接近10億人民幣。2019年,卓正醫療再次完成5000萬美元D輪融資。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報道,王志遠表示卓正醫療目前暫無上市計劃,目前公司賬上現金超過1億美元,現金儲備充足。在確保醫療質量和服務體驗的前提下,5年內,卓正醫療將新籌建5家中小型醫院和10家大型綜合門診部。
“最核心的資產是醫生”
“這是卓正醫療最核心的資產!”在《看醫界》參與的一次卓正醫療舉辦的媒體座談會上,卓正醫療總裁周方介紹其全職醫生團隊時曾這樣表示。
據了解,卓正醫療目前已經在全國11個主要城市運營近30家實體網點,吸引近300位海內外優秀中青年醫生全職加入。
而卓正的醫生履歷背景可謂令醫療創業圈艷羨,很多醫生都來自協和、北醫、湘雅、華西、中山醫等中國殿堂級醫學院校,均有6年以上臨床執業經歷,來卓正之前已經是大型三甲醫院的中青年骨干。
據《看醫界》了解,卓正醫療的創始人之一朱巖醫生,原為北京協和醫院的內科主治醫生,2012年,朱巖選擇從國內頂級三甲醫院辭職南下深圳,與王志遠、施翼等幾位合伙人一起創辦了卓正醫療,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在媒體座談會上,卓正醫療CEO王志遠透露了一個創業早期的花絮,當年為了創辦卓正醫療,勸說朱巖醫生加盟幾乎花了一年時間。而朱巖醫生則表示,當年加入卓正創業,真正觸動自己的是幾位創始人志同道合,希望從醫療的本質出發,真正以患者為中心,為市場提供稀缺的優質醫療。
可以說,卓正能夠吸引這么多精英醫生加盟的第一原因也正是如此,據悉,卓正團隊的醫生平均年齡在35左右,大家志同道合,有著共同的執業理念,嚴格堅持“循證醫學”和“以患者為中心”。
而卓正的醫生面試多達四輪,面試周期也較長,卓正稱之為相互考察、了解的過程,從價值觀、理念到臨床能力等都需要一致。“我們的醫生主動離職率非常非常低,2018年為零。”王志遠自豪地表示。
離開體制4年,醫生感受高光時刻
在加入卓正醫療4年后,余金泉醫生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下了一篇《離開體制4年,感受醫者的高光時刻》的文章。
余金泉原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師從風濕免疫界“南岫巖、北湘源”之稱的中山一院楊岫巖教授。2016年,在朱巖醫生的邀請下,余金泉醫生加入卓正醫療,目前,余金泉任卓正醫療深圳武漢區域執行副總監。
體制外行醫數年后,余金泉曾感嘆道,因為對目前的執業狀態滿意了,也不會再有“假如有一天我不當醫生”這樣的想法了。
而在上海,2019年,上海交大醫學院8年制醫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兒科醫生高崢回國后也加入了卓正。
高崢向《看醫界》介紹,加入卓正可謂“志趣相投”,他認為,作為私立醫療機構,卓正擁有嚴格的醫生培訓體系,非常重視臨床技能的培養,在這一點上他非常認同。此外,卓正提供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可以讓他把在新加坡學習到的技能和理念復制到國內,讓他感到非常舒適。
為何卓正醫療的醫生滿意度較高?良好的醫患關系可謂原因之一。2021年5月22日,《看醫界》傳媒聯合卓正醫療舉辦了2021中國(上海)醫患溝通研修班,來自卓正醫療的上海團隊為全國醫生團隊、醫療機構管理者講授醫患溝通、患者維護課程。
會上,高崢分享了如何避免醫患溝通帶來的執業倦怠,他認為,醫生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味良藥,而臨床醫生需要“向善”的正能量。
“如果我們傳遞樂觀的情緒和希望,患者會更容易感受到我們的好意;如果醫生預判某位患者不愿意接納正確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都會在言語間不自覺地傳遞給患者,讓療愈的作用大打折扣。”
余金泉則認為,“醫學是特殊的職業,最強的職業成就感永遠不是來源于收入、來源于獲獎或其它,最大職業成就感永遠是來源于我們的患者。醫生的高光時刻,不在那些職稱證書里面,不在那些科研課題和論文里面,而在于臨床的收獲,在疾病的控制里,在客戶的眼里,在同事的心里。”
大批青年醫生將在體制外成長
高崢告訴《看醫界》,在新加坡,很多私立醫療機構都有完善的培訓體系:新加坡30歲左右的年輕醫生,很多都會考慮自己開診所或者去私立醫療機構執業,這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在私立醫療機構也能獲得完善的知識體系和技能網絡,這本身就是醫生成長的另一個空間。
而據《看醫界》了解,目前不少大醫院的青年醫生,是私立醫療青睞的對象,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富力強,更重要的是,這些青年醫生思想“前衛”,對“體制”依賴小,不容易被養老金等問題牽絆。
同時,這些青年醫生對執業環境的要求更高。
一天看一百多病人,一夜開十臺八臺手術,公立醫院連軸轉的工作狀態讓很多年輕醫生陷入迷茫,而緊張的醫患關系和較低的陽光收入也讓他們心生恐懼。因此,很多視野開闊的青年醫生都愿意尋求改變,有充分的時間和患者溝通,提供更接近醫學本質的服務,拿到體面、陽光的高收入……
余金泉就曾表示,夜班是一件很消磨身體的事,經過一個晚上的折騰,精神是疲憊的,有時候一個通宵班下來徹夜未眠,第二天出診的狀態是喝再多咖啡也沒辦法拯救的。
“而應診的患者不知道這些,他可能只會覺得這個醫生精神渙散,不夠敬業也不夠專業,因為對他來說,來看診你就希望得到最好的醫療,而你前一天是否經歷過非人類的摧殘,跟他是沒有半毛錢關系的。”
隨著近些年中高端私立醫院、診所的發展,能夠為這些青年醫生提供理想執業環境的載體越來越多,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青年主治醫被挖走的情況。另一方面,一些主治醫也開始主動尋求改變,希望加入中高端私立醫院或醫生集團。(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