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民營醫院2020年度財政補助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引來不少醫療機構的羨慕。統計顯示,作為財政補助獲得大戶,4年內,廈門長庚醫院獲得財政補助近3000萬。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
近日,廈門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民營醫院2020年度財政補助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引來不少醫療機構的羨慕。統計顯示,作為財政補助獲得大戶,4年內,廈門長庚醫院獲得財政補助近3000萬。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廈門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民營醫院2020年度財政補助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引來不少醫療機構的羨慕。
廈門長庚醫院等14家民營醫院獲得總計近2800萬元的運營補助,補助內容包括急診補助和住院補助。
《看醫界》注意到,這不是廈門第一次重金扶持民營醫療機構,從2017年至今,廈門財政共拿出超億元補助民營醫院,而且形成了常態化、體系化的財政扶持政策,引導民營醫療機構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4年內,一家民營醫院獲近三千萬補助
作為財政補助獲得大戶,4年內廈門長庚醫院獲得財政補助近3000萬。2020年廈門長庚醫院獲得運營補助720萬。此外,2019年廈門長庚醫院通過三級醫院評審,獲得財政補助500萬元和520萬運營補助。2018年該院獲得財政補助609萬,2017年則獲得財政補助527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起廈門對符合條件的民營醫院給予財政補助,4年間補助資金超億元。
2019年,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新增床位357張,獲得補助1785萬元。
政府發文讓補助常態化
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財政扶持,廈門已經制度化和體系化。
《看醫界》觀察到,與廈門一樣多個城市也對社會辦醫給予財政支持,主要集中在投資規模、床位數量、國家重點專科、醫院等級上,多項財政補助為一次性補助。
不過廈門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助落實到醫院運營水平上,聚焦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上,補助也常態化。在運營補助上以參保人員的出院人次、急診人次、醫療服務質量評價結果和群眾滿意度為指標進行量化補助。
2021年6月,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廈門市財政局發布了《關于印發廈門市鼓勵民間資本辦醫財政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對民營資本辦醫的財政支持分為:運營補助、新增床位補助、醫院等級補助、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補助、JCI認證獎勵5大項。
比如醫院等級補助:凡獲得國家三級乙等等級的民營醫院,給予2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凡獲得國家三級甲等等級的民營醫院,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比如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補助:對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民營醫院,按獲得的重點專科數量,每個西醫類別的重點專科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每個中醫類別的重點專科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每個臨床護理的重點專科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JCI認證獎勵:對首次通過JCI認證的民營醫院,給予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2019年,廈門市發布了《廈門市鼓勵民間資本辦醫財政扶持政策實施細則(試行)》。2021最終版對2019年試行版進行了調整,最大變化體現在新增床位補助這個領域,三級專科醫院則不再包含口腔、美容、整形專科。
2019試行版提出新增床位補助與床位使用率掛鉤,開放的基本醫療床位總使用率不低于60%,2021最終版則取消這個規定。
公開發布的《2020年廈門市衛生健康事業基本情況》顯示:廈門全市醫院病床使用率76.63%,同比下降9.48%。其中:公立醫院86.66%,同比下降11.99%;民營醫院47.06%,同比下降1.24%。
2021最終版對獲得新增床位補貼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新增床位補助以現場查看核實為準;符合補助條件的新設置醫療機構若存在分期開放核準設置床位的情況,按分期開放的床位分階段進行補助,但需于5年內完成開放核準設置床位,如不能完成則收回全部床位補助;享受床位補助5年運營期內,基本醫療服務床位數減少或改變用途的,床位補助予以全額收回。
如何保障落實呢?納入部門年度預算,并規定兌現時間。
民間資本辦醫財政扶持政策所需資金由市級財政承擔,市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扶持范圍、補助標準等測算年度資金需求,編制納入部門年度預算。市衛生行政部門一般應在當年9月底前,審核撥付民間資本辦醫療機構核算期內應享受的各項政府扶持項目補助資金。
社會辦醫“福地”
作為明星城市,醫療是廈門的一塊短板,廈門被譽為社會辦醫的“福地”,政策利好不斷。
2017年出臺的《廈門市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醫療機構指導意見》規定,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享受與公辦醫療機構同等政策,可按劃撥方式供應土地。
2020年4月廈門發布《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專業不作規劃限制。
不僅對民營醫療有財政扶持,公立醫療機構也享受到政策利好。
公開資料顯示,廈門全市財政(含市區兩級)用于醫療衛生的支出從2012年的21.4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177.18億元,年均增長30.24%。
2020年,市本級財政安排市本級公立醫院投入總額(含基本建設)近22億元,占市屬公立醫院收入的比重約17%,遠高于全國平均8%的比例;市財政對市屬11家公立醫院補助比例占醫院總收入的15.48%,遠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