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巨頭平安正式入場大型綜合醫院——北大國際醫院。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8月16日,北京社會辦醫格局發生了悄然變化!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以下簡稱北大國際)投資人托管進場啟動會召開,這
保險巨頭平安正式入場大型綜合醫院——北大國際醫院。
作者|陳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8月16日,北京社會辦醫格局發生了悄然變化!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以下簡稱北大國際)投資人托管進場啟動會召開,這意味著北大國際醫院將在以平安集團為首的投資人領導下,開啟全面建設的新征程。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曾經最大的校辦企業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方正集團”)重整計劃正式獲批,旗下北大醫療迎來新主——中國平安,北大國際醫院為北大醫療旗下旗艦醫院。
據了解,目前,北大醫療集團旗下醫療機構床位數超過1萬張,綜合實力位居中國“社會辦醫醫院集團100強”榜首,旗下還擁有北大醫療魯中醫院、湖南株洲愷德醫院、吳階平泌尿外科中心,北大醫療腦健康中心、北大醫療康復醫院等也都在建設中。

平安時代的北大國際醫院:穩隊伍、穩經營
平安主導下的北大國際醫院該怎么發展?這是外界很關心的問題。
對于醫院未來發展,中國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杜鵬表示,醫院以“建設國際一流醫院,領跑醫療體制改革”為愿景,從頂層設計上以學科建設一流、綜合影響一流、模式創新一流為目標;建設技術引領科室,服務驅動科室;依托北大核心資源進行醫教研產創新,依托平安資源進行高端服務創新、醫康養健融合、線上線下融合,并以人才體系、醫療科技體系支撐,通過短期、中期和長期三步走計劃,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中心的目標。
下一步,將進行穩隊伍、穩經營、強學科、優服務、做增量、融文化、重黨建的七大發展舉措。
北大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表示,投資人托管進場為醫院發展帶來了空前機遇,平安集團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模式、創新舉措和企業文化,將力圖整合醫療資源,助力醫院朝著“建設國際一流醫院,領跑醫療體制改革”的使命與愿景繼續前行。
作為北京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醫院將持續推進醫教研的協同發展,并在這一新的歷史發展節點,擁抱平安、融入平安、學習平安,相信在平安集團的領導下,一定能夠迎接醫院更美好的未來。
明星醫院的“前世今生”
北大國際醫院是業內的明星醫院,在諸多方面具有開創性。
2003年,方正集團和北京大學共同設立北大醫療產業集團,由北大醫療全資建設北大國際醫院。北大國際醫院建設時間用了12年之久,從2003年到2014年底,北大醫療共投資45億元,跨越兩次醫改。
2014年12月,北大國際醫院驚艷亮相。規模大、定位高、資源好成為業內給北大國際醫院貼上的“標簽”。北大國際醫院總建筑面積達44萬平方米,核準床位1800張,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筑。醫院設有停機坪,直升機轉診,門診大廳被譽為媲美候機樓,引來影視劇慕名前來拍攝取景。
高標準的硬件、宏大的目標、北醫系統方正集團強大的資源、資金支持……北大國際醫院寄托人們對未來醫療機構的美好想象。
羨慕之外,更夾雜著擔憂和懷疑。北醫系統“輸血”是否可行、暢通,產生預期效果?醫院體量龐大,資本是否有耐心、信心正確看待醫院合理虧損?在三甲醫院林立,優質醫療資源高度集中的北京地區,一家新生的醫院如何吸引患者、招攬專家?北大國際醫院只是北醫系統專家的“多點執業”醫院,大家一個鍋里做飯,不一個碗里吃飯?
距離地鐵2公里,周邊缺少居民區,最初醫院沒有醫保……開業運營不久北大國際醫院就遇到最大的問題:患者少。
經過幾年的發展,北大國際醫院運營情況還算不錯。
回顧過去六年發展,陳仲強認為,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學科門類較全、臨床能力較強的大型綜合醫院,在患者中形成了口碑,在行業里、社會中形成了一定影響力,為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公開資料顯示,北大國際醫院2019年門急診量接近百萬人次,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八臨床醫學院。在學科建設中,北大國際醫院重點打造特色專科,通過建設骨與關節中心、神經疾病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心臟中心等打造醫院核心競爭力。
北大國際醫院有自己的發展計劃:10年目標:強學科、樹品牌、優服務,爭取建成綜合實力較強、專科特色突出的綜合性醫院,并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一所實力較強的重要的臨床教學醫院,實現收支基本平衡。20年愿景:建設與國際接軌,臨床水平一流的醫教研一體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北大國際醫院被各方寄予厚望,外界希望他能一飛沖天,然而醫院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還是和外界期待有所差距。
有觀點認為,北大國際醫院并沒有真正撬動、利用好北醫系統資源,北醫系統旗下的醫療機構其實更多的是競爭關系。
保險巨頭平安正式入場大型醫院, 令人期待
據悉,投資者在方正集團重整中擬收購的新方正集團資產包括重整主體下屬醫療、金融、信息技術、教育、商貿及地產等板塊的股權類、債權類及其他類資產。
其中,醫療板塊主要以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依托于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擁有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為旗艦醫院及十余家醫療機構組成的醫療服務體系、國內首家從事醫療信息化的企業北大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重點骨干企業北大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占地220余畝、孵化100余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北大醫療產業園。
平安看中的無疑是醫療板塊,尤其實體醫療資源。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也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平安現有的版圖已涵蓋平安好醫生、平安智慧醫療、平安醫保科技、平安人壽和養老險等多家和大健康醫療相關主體,但缺少規模化、優質的實體醫院。
北大醫療背負百億債務,如何撬動北大醫療資源,如何實現與平安現有業務的對接和融合,這些都是平安需要解決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實現經營情況的好轉。
按照《收購報告書》,平安集團表示,參與方正集團重整,是自身進一步深化醫療健康產業戰略布局、積極打造醫療健康生態圈的重要舉措。未來通過將北大醫療下屬優質醫療資源與平安的保險專業能力、醫療科技能力緊密結合,構建“有場景、有服務、有溫度、有頻率”的醫療健康生態圈,打造平安集團未來價值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