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集采開始,能否實現國產替代? 來源:藥智網/三葉草 近日,集采動作頻頻,組團中成藥專項集采剛來,胰島素國采就開始了! 8月18日,業內流傳一份《國家組織胰島素集中帶量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指出,今年9月份將
胰島素集采開始,能否實現國產替代?
來源:藥智網/三葉草

近日,集采動作頻頻,組團中成藥專項集采剛來,胰島素國采就開始了!
8月18日,業內流傳一份《國家組織胰島素集中帶量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指出,今年9月份將啟動胰島素集采相關工作,2022年初執行中選結果,采購周期為2年。意味著經過一年時間的醞釀、研究和溝通,胰島素專項集采靴子落地,正式啟動!
目前國內涉及胰島素生產廠家主要有國產企業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聯邦制藥等,外資企業主要是諾和諾德、賽諾菲以及禮來三家企業。據藥智數據顯示,外資藥企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占據70%+市場份額,國產胰島份額不足30%;其中國內樣本醫院有53.27%的份額被諾和諾德占據,16.49%被賽諾菲占領。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外資企業胰島素覆蓋了一線城市大部分公立醫院市場,國產胰島素主要則國產胰島素以二、三線城市、邊遠地區中小醫院、基層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為主。現國采胰島素即將開始,這將對胰島素生產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在有限的生產廠家下,是否會如化學仿制藥一樣降到地板價?
末位“瓜分”
企業只能爭第一
河南動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佩告訴記者,胰島素集采規則與化藥采購規則不一樣,相對比較更加復雜,競爭企業也相對明確。此前,武漢已開展過胰島素集采,國采胰島素規則與武漢胰島素集采規則大同小異。不過國采更加細分,其根據二代和三代胰島素進行分組,分別按照速效、基礎(中效和長效胰島素統稱基礎胰島素)和預混分為3個組,總共6組,以企業名加通用名為單位展開競爭。
其次國家集采對未來一到兩年的銷量進行了預測,具有可控性。第三是其國采規則相對復雜,但不管怎么說,價格最低的企業能拿到100%的報量,價格最高的企業需要將其50%的報量讓出去分配給價格最低的企業,各個企業若不想將自己的量讓出去,就只能為保留存量市場進行大幅降價。
而具體降價降幅達到多少,就需要看該品種是否競爭充分,競爭充分的最高降幅可能達到90%以上,這極大可能存在于二代胰島素企業之間,各個企業均有涉及生產,價格競爭也相對激烈;而三代胰島素相對競爭不是很充分,依據武漢胰島素集采經驗,可能降價在50%以內,具體需要企業根據爭取存量市場制定降價策略。
根據胰島素集采規則,末位報價較高,市場可能會被瓜分掉,而報價最低不但能保證100%的量還能瓜分一部分,此種情況下,企業只能爭第一,怎么拿第一,唯有通過價格廝殺,保證自己的不被拿走的同時去瓜分別人的。
胰島素生產與在研詳情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注:文中數據為手動搜索,如有遺漏歡迎補充指正。
價格廝殺
國產能實現替代?
行業間一致認為,胰島素集采是規模與成本的競爭,是促使行業集中度的一種手段;同時是靶向性集采可快速實現國產替代。前文已提出,我國70%的胰島素市場份額被外企擁有,國產僅占30%,那么此次集采,能否實現國產替代?
藥智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李天泉表示,此次胰島素集采對于國產胰島素企業而言是個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國產替代的好機會,據2021年7月28日,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就胰島素集中采購召開了座談會內容顯示,國產和進口胰島素的價格差異大,國產與進口胰島素單支的價格差異在20-40元/支,也就是說,國產的比進口便宜30%左右。在集采最低價中標獲得100%量的規則下,國產胰島素具有先天優勢;外企相關產品因為成本、進口關稅等種種因素,價格降低空間有限;因此國產替代極有可能,重新洗牌國內胰島素市場。
不過,鄭佩表示,從武漢集采與此次征求意見稿的規則而言,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除非國產企業報價極低,但不能保證進口企業為了保住70%的市場份額將其價格降到比國產還低情況發生,這樣不僅保留了原有市場,還會瓜分國產市場份額。那么,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由于胰島素的成熟的技術與高度透明的生產成本,從武漢胰島素專項集采來看,其并沒有對企業占有的市場其他太大的影響,無論是國產企業還是外企。武漢2020年胰島素專項集采單品的最高降幅是43%,諾和諾德的中標最多,其次是賽諾菲和禮來,占到了68%的份額,總體并未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此前集采座談會上達成的共識顯示,為解決之前集采獨家或少量企業中標后供貨不足的問題,會保證多家企業入圍;而從此次采購量的分配規則來看,由于增量部分是由醫療機構自主選擇中標企業進行分配,因此它們可能更傾向于延續原有的臨床習慣,選擇進口品牌。而這或也會促使外資品牌降價中標。
不過在相對競爭充分的二代胰島素國產技術已成熟,價格較低,報價預計相對會更低,外資企業可能會戰略性放棄,國產替代是有可能;不過三代胰島素國內涉及企業寥寥,外企即使價格高,其本身基數就大,也能保留大部分市場,國產有可能會增長10%~20%的市場份額,但是不會像仿制藥一樣一下將外企份額替換掉。
2016-2020年-胰島素及其同系物-銷售額品種分析(TOP10)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綜上,此次集采對胰島素生產企業而言絕對是一個利空的消息,刺激企業產品降價;從而引起市場份額的調整和改變,如果其運營成本、包括生產規模在內,導致其價格過高,或將直接“淘汰出局”失去原有的市場,造成有規模性的企業強者恒強,大魚吃小魚,形成胰島素銷售壁壘。不過,從另外一方面講,也有可能促進企業胰島素的更新換代,目前二代胰島素生產廠家較多,價格競爭也厲害,利潤空間有限,促使相關企業加大研發,創新突破。此外,胰島素是生物藥帶量采購打響的第一槍,經過胰島素打頭陣,將對后續生物藥集采標準制定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
責任編輯:三七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