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德國、以色列、美國……..剛入8月,多個國陸續批準為特定人群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一種被命名為德爾塔的新毒株以1260倍的病毒載量和兩倍于野生毒株的傳播力迅速攻城掠地,引發各國疫情反彈。連抗疫績優生中國也被卷入了這場由新毒株引發的新冠疫情反撲
法國、德國、以色列、美國……..剛入8月,多個國陸續批準為特定人群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一種被命名為德爾塔的新毒株以1260倍的病毒載量和兩倍于野生毒株的傳播力迅速攻城掠地,引發各國疫情反彈。連抗疫績優生中國也被卷入了這場由新毒株引發的新冠疫情反撲。
在今年7月開始的這波國內疫情中,德爾塔毒株已蔓延至17省,累計本土確診病例已超千例。
新毒株在國內甚至一度引發了是否要“與病毒共存”的討論。
不管是廣州、南京的機場,還是鄭州的醫院,甚至瑞麗的邊陲小鎮,疫苗接種率并不低。過去的幾周內,在針對這些可能的突破性感染的采訪中,多位專家告訴八點健聞:是時候討論針對海關、傳染病醫院等高風險人群的第三針接種了。
原有的疫苗對德爾塔毒株還有效嗎?
新毒株在蔓延,全球新發感染數量激增,其中有一部分是突破性病例——病毒感染了已接種過疫苗的人。
是德爾塔毒株已經讓此前接種的疫苗失效了嗎?
理論上,面對持續迭代的病毒,原有新冠疫苗仍然可以工作,只是工作質量難免打了折扣。耶魯全球衛生研究所的薩德·歐馬爾博士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做過一個比喻,“這就像你用一種飛機訓練飛行員,在實際飛行中卻碰到了稍微不同的機型。”
一邊是使得工作質量打折扣的新型病毒,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在人類免疫系統中激發出的保護本就有隨時間衰減的趨勢。
“與許多病毒相比,新冠病毒自然感染后的抗體衰減幅度較大。”汕頭大學病毒學家常榮山就向八點健聞提到。
以色列衛生部發布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輝瑞疫苗在接種6個月后,保護效力有所下降,但在預防重癥方面仍有明顯效果。在科興生物公司當月公開的新冠疫苗加強針二期臨床試驗數據中,也顯示,完成第二針半年后,接種者體內的抗體水平大幅降低。
保護力隨著時間衰減的疫苗正好迎頭碰上了正在成為全球主流毒株的德爾塔突變株。
8月初,美國梅奧診所公開了一項尚未審議發表的論文,研究比較了今年1月到7月之間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在明尼蘇達州保護力變化趨勢。結果顯示,兩種疫苗對防止感染的保護力在1到4月都保持在90%以上,從5月上旬開始下降,到了7月,莫德納疫苗降至76%,輝瑞疫苗降至42%。
研究者指出,這種趨勢在時間上與德爾塔突變株在明尼蘇達州的攻勢極為吻合。
早在今年年初,各大疫苗廠商就開始研究第三針疫苗能否加強保護效力。
從7月下旬開始,輝瑞、莫德納……國藥、科興等各大疫苗公司,均發布了自家疫苗加強針的一期、二期臨床試驗結果,《自然》雜志的社評中,將數據總結為:“在安全性上,接種第三針疫苗并不會帶來額外的安全性問題”;且“第三針疫苗至少可以明顯提高中和抗體的水平”。
基于現有數據,輝瑞公司認為,可能需要在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后的6至12個月內注射第三劑,以繼續為人體提供保護。
與疫苗制造商的積極態度相對的,是科研界和決策者對立刻推廣加強針的謹慎。一部分人認為,隨著時間流逝,疫苗防感染的能力雖然下降了,但防止重癥的保護力下降不明顯。
這些人認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需要打第三劑加強針,并強調“當務之急”是確保世界各地的人們接種第一劑疫苗。
也許,考慮到疫苗的效果必然會隨著時間推移、病毒進化而減退。自疫苗出現的第一天,加強針始終是一種預備的可能性,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該在何時開始接種它?

中國的第三針何時開打,怎么打?
德爾塔病毒的肆虐下,對于加強針的必要性討論終于幾乎在全球達成了共識,然而,要真正推廣加強針,個體,以及整個社會的風險收益率和疫苗供應量等多種因素都是需要納入考慮的。
7月下旬,南京疫情的伊始,當時便多有專家向八點健聞表示:要盡快考慮為海關、某些崗位的醫務工作者等高暴露風險的高危職業人群提供加強針(第三針)。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提到,一旦開始加強針接種,除從事高暴露風險職業的人群外,老年人也應該優先接種。
7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提到:對已完成免疫接種一年以內的普通人群,暫時沒有必要進行加強針接種;對完成免疫超過6-12個月,并且免疫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去高風險地區工作的人員,在國內從事高暴露風險職業的人群,是否,以及什么時間,開展加強針接種,我國正在進行相關研究。
邵一鳴的發言中,體現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即使接種加強針,最開始也不需要所有人群都進行這種加強免疫。
8月13日,美國FDA批準了mRNA新冠疫苗可用作第三針,但這種加強針主要針對接受過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據統計,美國需要接種加強針的人群只占總人口的3%。
在以色列、英、德等多個已開展或計劃開展的第三針接種的國家中,加強針也同樣只針對特定群體,只占全體國民中很小一部分,并未擴展到普通人群。
“已有真實世界數據明確表明,接種加強針對這個人群的保護意義尤其大”,陸蒙吉對八點健聞介紹道,多個臨床試驗表明,完成兩針接種后,與健康人相比,免疫功能受損人群和老年人的中和抗體滴度明顯更低。而接種第三針后,這類人群大部分得到的免疫保護會顯著提高,可以達到整體人群的平均水平。
除了給誰打,加強針的接種還需要考慮的是:打哪種疫苗、怎樣打?
早在今年4月的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就曾提到了優化接種程序、不同技術路線序貫接種。
曾光在8月8日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也分析了加強針接種的兩種可能:打與之前兩針相同的疫苗,或者換另一種疫苗(即疫苗序貫接種)。他分析,前一種“老百姓比較容易接受,社會風險較小”,而后一種“有數據表明效果有可能更好”。
目前,多個發達國家的第三針計劃,都采用現有的mRNA疫苗,主要包括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疫苗。
美國FDA稱,本次強生公司的疫苗沒有被包括在內,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說明額外劑量所提供的保護。美國專家小組還提出,在現有的兩種mRNA疫苗中,第三針盡量打與前兩針相同的疫苗,除非無法獲得。
德國則對混打并不在意,他們甚至推薦,前兩針打其他種類疫苗的人,比如阿斯利康和強生疫苗的接種者,建議去接種mRNA疫苗作為加強針。
不過,具體到每個國家,特定疫苗的供應量可能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賓夕法尼亞大學病理學和實驗醫學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告訴八點健聞,考慮到抗疫效率,各國應根據臨床試驗數據,將能得到的目前效果最理想的疫苗,盡快作為加強針使用。
早在今年6月,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提到加強針,曾光說:“應該遵從國家層面的統籌安排,同時可允許各省、市、地區按照不同的情況,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建議和需求“。
也許每年都需要接種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一樣
以現有的疫苗作為加強針進行接種有必要,但接種加強針卻并非這場抗疫戰爭的終點。
目前,各國計劃使用的加強針,都不是專門針對德爾塔毒株研發的疫苗。
這是因為,針對德爾塔毒株研發的疫苗,離上市都還有一定距離。而現有疫苗,對德爾塔毒株依然有一定保護效力。
使用現有疫苗打加強針,與針對新毒株專門研發疫苗,被金冬雁稱為“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他認為可以通過接種加強針“大大提高抗體水平,讓抗體水平非常高,將來連德爾塔毒株也能防住”,“這是將來一個可能的方向,也是基于現在對于病毒變種的各種數據而來的”。
另一面,仍然需要針對流行毒株的變化,不斷研發新的疫苗。
常榮山提出一種看似極端的可能:“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是疫苗設計的靶點,現在的變異株都是S蛋白上出現了突變,S蛋白有66個糖基化位點,象個罩子一樣削弱了現有疫苗產生的抗體對變異株的作用,這是免疫逃逸發生的重要原因。未來不排除,也許在今年年底什么時候會出現,一種全新的變異株,對我們現有的疫苗來說,免疫逃逸能力是100%。”
也就是說,所有己接種的疫苗,都不能阻斷那種“大幅變異”后的新一代流行株的感染。所以,新冠疫苗研發一定要快于變異株對人體適應的速度,否則,一旦現有疫苗全部失效,措手不及。”
金冬雁分析,更換目標毒株來制作有針對性的疫苗,對企業來說其實比較容易。但研發出來后,還要通過各種監管機構的評審、要生產,總需要一定時間,這就帶來一些問題。
“兩個月前還是阿爾法毒株占主導地位,現在是德爾塔毒株。但等針對德爾塔的疫苗上市,還是不是德爾塔占主導,還是又出現了更厲害的新毒株?大家都不知道。”金冬雁提醒。
為此,金冬雁呼吁,對新冠疫苗的后續研發,需要確立一個類似流感疫苗那樣,每年及時確定目標毒株的機制。
“這需要業界、學界和監管機構坐下來確定。比如流感疫苗是由WHO組織牽頭,在每年的3、4月開一個會,根據全世界數據,確定當年流感疫苗針對哪些毒株生產。”他提出,新冠疫苗最終也要形成類似的機制,才能使更換目標毒株比較順利、每年及時生產合適的疫苗。
每次針對特定毒株更新疫苗后,接種策略、順序、產能,都是尚需討論的話題。
張宇琦、方澍晨丨撰稿
李珊珊|責編
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