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內卷”,百億生長激素市場未來如何發展? 來源:藥智網/鈴鐺 8月4日,新華社發布《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一文,指出:近年來興起的“增高針”,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存在濫用現象。文中提到了“國內一家生長激素龍頭企業年收入連年增長。2016年
“監管+內卷”,百億生長激素市場未來如何發展?
來源:藥智網/鈴鐺

8月4日,新華社發布《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一文,指出:近年來興起的“增高針”,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存在濫用現象。文中提到了“國內一家生長激素龍頭企業年收入連年增長。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其年收入增長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來自生長激素相關產品”。文章稱,規范生長激素使用迫在眉睫。
對此,資本市場“對號入座”,直接與長春高新掛鉤,因其生長激素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8月5日,長春高新股價跌停,總市值蒸發124.42億元;而安科生物股價也與長春高新“同命運”,8月5日跌幅達10.52%。
社會輿論對此次生長激素濫用事件高度關注。根據藥智輿情大數據監控系統顯示,近7日,該話題相關數據總量43673條,關鍵詞云如下:

關鍵詞云
實際上,近期長春高新的股價持續下跌,自5月17日盤中創出522元的歷史最高價后,公司受各種因素影響,三個月之內最大回撤近50%,近乎腰斬。“監管+內卷”下,生長激素市場遭遇重創,長春高新基本面是否以改變?
生長激素是否被濫用?
生長激素(HGH)是一種肽類激素,含有191個氨基酸分子,由垂體中的生長激素細胞合成、存儲和分泌。通過基因重組分泌表達技術生產的重組人生長激素可以促進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細胞的增殖。臨床上生長激素被用于治療兒童生長遲緩和成人生長激素替代療法,以及重度燒傷的治療。
長春高新作為國內生長激素行業的龍頭,其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超過90%的營收都來自生長激素。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金賽藥業營收為10.62億元,2020年已攀升至58.02億元。同時,金賽藥業凈利潤由2015年的4.4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7.6億元。

來源:長春高新官網
針對媒體報道的生長激素濫用現象,長春高新回應稱,金賽藥業經營合規,并強調藥品必須在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按照相關診療規范來說,矮小癥的發病率為3%,以現有適齡人口來算,需要治療的患兒約有600~700萬。目前實際治療率極低,這也使得產品未來市場潛力仍然較大。
不過,這700萬矮小癥患者是否真的需要用生長激素治療,是否存在超適應癥用藥仍然沒有清晰定論。
由于推廣“增高針”能獲取暴利,一些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有人認為正是焦慮的家長們,撐起了一個近百億的生長激素市場和一家“東北茅臺”——長春高新。
但也有聲音認為,身高焦慮或許是當代人永恒的痛點,即便長春高新“白馬”倒下,該領域還將有新的白馬出現。而且在公開媒體報道里,也能發現注射生長激素后確實明顯長高的報道出現。
如果僅僅因為有部分人為了身高焦慮打“增高針”,有濫用生長激素的苗頭,并具體列舉了給使用者帶來有可能的健康風險就否定生長激素實屬因噎廢食,得不償失。
但是,我國醫美行業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今年6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內容顯示,多部門將于6月到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如果長春高新確實是合規經營,加強監管未必是壞事。
風雨欲來的集采與內卷
今年5月份,網傳廣東16省聯盟帶量采購名單中包含生長激素相關產品,雖然最終的結果是沒有納入,但生長激素作為長春高新大單品,集采的風險仍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且即便沒有集采,生長激素市場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據藥智數據,目前全球處于臨床在研狀態的長效生長激素藥物有11個。其中有5個為國產企業擁有,進展最快的為安科生物的PEG化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和維昇藥業的TransCon生長激素(ACP-011),目前處于臨床III期。
全球臨床在研的長效生長激素藥物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對于未來的發展,長春高新表示正在積極推展生長激素在身高管理之外的其他領域應用,如在大齡晚婚晚育導致的早產、宮內發育遲緩,以及早產帶來的兒童多動癥、自閉癥等方面。同時公司還在拓展兒童相關營養品、醫療器械等領域新產品。多元化的產品或許能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
小結
目前,長春高新是生長激素市場的絕對龍頭,其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是長春高新的利潤奶牛。2020年,金賽藥業總收入高達58.03億元,成為長春高新(2020年總營收約85億元)業績頂梁柱。
生長激素規模從2015年的1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約77億元,年復合增速超30%。西南證券預計2025年將突破150億元。但這樣的高增速或將戛然而止。
央媒揭露生長激素濫用或許只是第一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關部門或將對生長激素市場進行重點整治。不過,生長激素作為處方藥,臨床需求是確實存在的,如能做到規范用藥,未來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責任編輯:琉璃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