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處方藥的監管政策細則,即將落定。 近日,一份《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送審稿)》在業界廣為流傳,網售處方藥的監管政策細則終于要浮出水面。 相比于以往,本次《辦法》明確:疫苗、血液制品、精神藥品等7類國家實行特殊管制藥品,不得通過網絡進行銷
網售處方藥的監管政策細則,即將落定。
近日,一份《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送審稿)》在業界廣為流傳,網售處方藥的監管政策細則終于要浮出水面。
相比于以往,本次《辦法》明確:疫苗、血液制品、精神藥品等7類國家實行特殊管制藥品,不得通過網絡進行銷售。而含特殊藥品的復方制劑、注射劑、輸液劑等其他風險較高的藥品,不得通過網絡零售,具體目錄由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
《辦法》明確了網售藥品的范圍,但業界更為關心的是:今后網售處方藥將如何監管?
對此,《辦法》也有了明確的答案——未獲得處方前,禁止通過自建網站或第三方平臺提供處方藥選擇購買操作。這也就意味著,今后醫藥電商平臺要么聯動互聯網醫院,向消費者開具真實處方;要么由消費者上傳既有的真實的電子處方,才能合規銷售藥品。
該《辦法》傳遞出非常積極的政策信號,也為處方外流打下堅實的政策基礎。
不得買贈促銷
銷售處方藥前必須獲得電子處方
網售處方藥的不規范操作,一直被業界詬病。本次《辦法》對各項細則出臺了嚴格的規定。
《辦法》規定,藥品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銷售藥品,不得以買藥品贈藥品、買商品贈藥品等方式向公眾贈送處方藥和甲類處方藥。
盡管“買贈”、“返券”是慣用的促銷手段,但由于藥品銷售的特殊性,不能按照傳統電商的常規做法進行促銷。有分析人士指出,此項規定一旦實施,必將促使各大電商脫離“價格戰”,而逐步轉向提高自身平臺的醫療服務。
顯然,網售處方藥的安全使用已被監管部門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辦法》也明確:藥品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銷售藥品,應當建立在線藥物服務制度,做到藥品最小銷售單元的銷售記錄清晰留存、可追溯。
按照國家藥監局的統一部署,醫藥電商若想合規經營就必須開展藥學服務,這意味著,今后“醫”+“藥”的模式將成為第三方平臺的標準模式。
亦有業內人士向健識局表示,醫藥電商正全面向互聯網醫院轉型。
而在藥品銷售方面,《辦法》的規定更加細化:不僅明確電商企業向公眾展示信息的范圍,還要求注明“處方藥品須憑處方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等風險警示信息。

更為關鍵的是,《辦法》明確指出,未獲取處方前,禁止通過自建網站或第三方平臺提供處方藥選擇購買操作。
事實上,確保網售處方藥提交的電子處方來源真實,是醫藥電商產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此前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利用寵物狗照片當電子處方,也能在多家醫藥電商下單成功,這無疑讓“審方制度”的缺陷充分暴露在公眾面前。
網售處方藥是為患者提供藥品的新渠道,但如何保證電子處方的真實性,并在患者、藥店、醫院以及第三平臺之間規范流轉,時刻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
掃清政策障礙
處方外流將重新瓜分市場
電子處方今后若能在平臺之間相互流轉,不僅利好整個醫藥電商產業,還能促進醫療機構的處方外流。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通知《關于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明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
隨后,網售處方藥政策在海南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落地。樂城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表示,電子處方中心是平臺,安全是核心。“今后要把更多的互聯網醫院嫁接到電子處方中心,讓醫院、醫生可以在網上開具處方。”
處方外流對整個醫藥產業,尤其是公立醫院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據易觀《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46.7%。
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共同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將零售藥店正式納入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范圍,以提高談判藥品可及性。
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將零售納入醫保供應保障范圍,并實行與醫療機構統一的報銷政策。
在藥監局、衛健委和醫保局等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有分析人士指出,技術手段早已不是阻礙電子處方發展的屏障,只要明確監管政策的方向,今后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市場將重新被瓜分。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此前也曾公開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已有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預約診療制度,全國建成互聯網醫院已經超過1100家。
各方萬事俱備,只欠監管政策的東風。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醫生的個人利益還無法保證,最終電子處方究竟能流出多少,目前并不好說。
不過,隨著網售藥品的監管政策的逐步推進,醫藥電商乃至互聯網醫院的市場大戰已拉開序幕,健識局會持續關注。
· END ·
文丨雷公
設計丨時光
運營丨王科然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