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遴選驗收評估項目承擔單位,對第二、三批共9家機構進行康復轉型驗收評估。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又有新動向 北京推進公立醫療機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遴選驗收評估項目承擔單位,對第二、三批共9家機構進行康復轉型驗收評估。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又有新動向
北京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向康復機構轉型工作又進一步。
繼2019年北京公布6家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考核驗收,結果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后,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遴選驗收評估項目承擔單位,對第二、三批共9家機構進行康復轉型驗收評估。

公告要求,項目依據《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關于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向康復機構轉型工作的通知》,對第二、三批共9家機構進行康復轉型驗收評估,提出工作建議,形成驗收報告。項目完成時間要求在2021年8月30日前。
根據此前北京市對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第二、三批轉型的9家待驗收醫療機構大概率為:西城區廣外醫院、海淀區羊坊店醫院、豐臺區鐵營醫院、通州區馬駒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州區第二醫院)、懷柔區湯河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懷柔區第二醫院)、房山區韓村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北京市密云區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市延慶區永寧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據《看醫界》了解,從2016年起,北京就開始分批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首批6家醫療機構為西城區展覽路醫院、朝陽區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興區紅星醫院、昌平區南口鐵路醫院、平谷區金海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曾表示,轉型機構利用3年時間,在康復床位數、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等各方面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2019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組對第一批康復轉型公立醫療機構進行了考核驗收,6家“轉型機構”均已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
根據北京市關于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向康復機構轉型工作的通知,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通過驗收的轉型機構將納入到轄區醫聯體建設和質控管理體系中,現階段各“轉型機構”的第一名稱可予以保留,同時可以“XX康復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做相應的執業變更登記。鼓勵“轉型機構”醫療機構類別變更為康復醫院。
同時,北京政府也對轉型醫院提供資金支持。據悉,北京市財政為每家公立醫院轉型康復醫院,機構補助1500萬元,專項用于人才培養、設備設施采購或房屋維修改造。
而第四批醫療機構轉型工作也已啟動。2020年1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決定繼續推動第四批公立醫療機構向康復轉型工作。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北京市通州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市順義區第二醫院、北京市門頭溝區東辛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門礦醫院)等4家機構為第四批向康復功能轉型的公立醫療機構。
政策集中下發,一、二級醫院轉型康復將加速
據《看醫界》了解,不僅在北京,近年來,全國各地關于鼓勵一、二級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的政策文件不斷下發。
今年3月,湖南省明確以城市二級醫院轉型、新建等多種方式,合理布局,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7月,甘肅出臺文件鼓勵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一級、二級醫院可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等,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護理、康復中心建設,明確到2022年底,每個甘肅市州成立2家以上老年護理相關醫療機構。
而最近兩個月以來,國家層面已經兩度下發文件,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
今年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多部門共同編制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從全國層面再次對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進行部署。
《方案》明確,以地級市為單位,實施“城醫聯動”項目,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地方、社會力量投入,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盤活資源,將部分有一定規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
并同步完善土地、財稅、價格、醫保支付、人才等政策工具包,重點為急性期后的神經、創傷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臨終關懷患者提供普惠性醫療康復和醫療護理服務,為建立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康復、護理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6月16日,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明確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
這些醫院機會來了!
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減少四五百家公立醫院,其中大多數是二級公立醫院。據悉,我國二級醫院主要包括政府辦的區、縣人民醫院,企業辦醫院、科研院所自辦醫院等。
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副局長徐毓才向《看醫界》表示,雖然縣醫院大部分是二級醫院,但縣醫院不會是轉型重點,因為縣醫院作為縣域內龍頭醫院需要承擔更多醫療功能,因此需要轉型的更多是城市二級公立醫院。
徐毓才表示,這些二級醫院轉型的原因,從國家資源布局上,屬于國家戰略布局調整,而實際上,目前很多城市二級公立醫院也面臨著不小的生存困境。
眾所周知,城市醫療資源比較豐富,交通便利。政策導向將病人留在基層,在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擴容的當下,社區醫院看不了的病可以直接上轉三級醫院。
而二級城市公立醫院既難以發展成三甲醫院,又不能提供直接覆蓋到社區需要的健康服務、基本醫療等,長期處在尷尬的夾縫中,面臨病源少、醫療能力跟不上、基本醫療服務很難深入等問題,生存維艱。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明顯高于全體人群平均水平。徐毓才表示,二級醫院轉型至康復醫院,優勢在醫療,難點在服務。而康復項目更注重服務,加上民營醫院加入競爭,公立二級醫院轉型首先需要轉變觀念,機制活絡,才能更好發展。(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