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公司也沒錢了 文丨大衛 許久沒有露面的李嘉誠,再次成為焦點。 6月24日,和黃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共同開發的賽沃替尼在中國附條件獲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好事成雙,6月30日公司還將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和黃醫藥此前已經在美國紐交
許久沒有露面的李嘉誠,再次成為焦點。
6月24日,和黃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共同開發的賽沃替尼在中國附條件獲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好事成雙,6月30日公司還將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和黃醫藥此前已經在美國紐交所和英國倫交所上市,此次加上香港資本市場,和黃醫藥成為為數不多的三地上市藥企。
和黃醫藥是李嘉誠的產業,2000年,由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出資設立,算是中國最早一批做創新藥研發的藥企。當年李嘉誠設立這家公司的初衷,是開發“現代化植物藥及中草藥”。
早年間,再鼎醫藥的創始人杜瑩曾在和黃醫藥擔任首席科技官兼執行副總裁,當時和黃醫藥定下的戰略是:結合中國豐富的植物藥資源,從研發植物藥起步,推進抗癌創新藥研發。
按照如今的藥企創新速度來看,和黃醫藥絕對是“不合格”的。
2010年5月7日,和黃醫藥宣布:啟動其抗癌藥索凡替尼的I期臨床研究,第一例受試者開始服藥。整整11年后,這款藥物才正式上市。
和黃醫藥作為李嘉誠旗下的醫藥資源平臺,成立以來先后參股設立了上海和黃藥業、白云山和黃以及國藥控股和黃。從中藥入手,逐漸積累起醫藥流通領域的資源,和黃藥業搭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醫藥帝國。
但是,大而不強,一直是和黃醫藥的痛點。
01 一款新藥研發十幾年
李嘉誠的財富帝國,離不開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
2000年,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出資設立了和黃中國醫藥,2002年在上海張江正式注冊成立,以研發創新藥為主,銷售成藥為輔。
和記黃埔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港口投資、發展與營運商,網絡覆蓋全球50多個港口。但是,和黃最為人熟知的業務,卻是連鎖超市品牌:屈臣氏,在全球30多個國家有超過10000家零售商店。

實際上,和記黃埔除了投資港口和連鎖超市之外,還有一塊很大的業務就是醫藥。2000年開始,和記黃埔已經在全球投資了多項醫藥保健業務,和上藥、廣藥白云山以及國藥控股都有著密切聯系。和黃醫藥成為其醫藥板塊的投資平臺。
李嘉誠最初給和黃醫藥的定位是中成藥、植物藥。時任輝瑞戰略部的杜瑩跳槽加盟后,和黃醫藥才增加了“抗癌創新藥”的新方向。
2005年開始,和黃醫藥啟動小分子抗癌化學藥的研究。2008年時,和黃醫藥在美國開展了3個II期臨床研究。這在當時的中國首屈一指。
和黃醫藥雖然研究啟動很早,但是進展慢,最終成果不多。2018年9月,和黃醫藥研發的呋喹替尼,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結直腸癌的三線治療。這是和黃醫藥成立近20年來正式推出的第一款抗癌新藥。
根據公司披露的業績顯示,2020年和黃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28億美元,凈虧損1.26億美元。作為一個成立20年、兩地上市的醫藥企業來說,這樣的收入水平和利潤表現,實在稱不上好。
而且,和黃醫藥苦研十幾年的新藥剛剛上市,公司就著急登陸港股,給人頗有借利好割韭菜之嫌。
難道是首富也缺錢?
02 現金流還能維持兩年研發
2021年3月17日,和黃醫藥召開媒體見面會,首席財務官鄭澤鋒表示:和黃醫藥的現金流基本可以滿足未來兩年的研發投入。
但事實上,研發投入偏低,正是和黃醫藥最大的死穴。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和黃醫藥研發費用分別是1.142億美元、1.38億美元和1.75億美元。而在2018年之前,和黃醫藥的研發投入從來沒上過8000萬美元。
“佛系”創新,這是和黃醫藥給外界的最大印象。這倒不是因為和黃醫藥沒有好品種。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在研管線至少有7個新藥正在早期臨床研究階段。
對于外界流傳的和黃醫藥上市計劃,其首席執行官賀雋回應到:有關市場的謠傳,說我們準備在哪個地區上市,目前還是在探討階段,沒有具體的方案。
然而,不到3個月,和黃醫藥赴港上市已幾成定局。
現實情況是,和黃醫藥的虧損仍在持續擴大。根據招股書,和黃醫藥近3年的營收穩定在2億美元左右,但凈虧損逐漸攀升:從2018年的7128萬美元,上漲到2020年的1.16億美元。
和黃醫藥并沒有尋求首富的支持,而是希望借助資本市場之力,推動風險很大的新藥研發工作。
李嘉誠也不是完全不管和黃醫藥,他旗下的長和實業一直為和黃醫藥的銀行借貸提供擔保,這被視為和黃醫藥面臨的風險。招股說明書顯示:若長和實業不再擁有公司的多數股權,則公司的借貸成本有可能會大幅上升。
和黃醫藥的借貸融資渠道并不能完全滿足公司的研發所需。賀雋在上述見面會上表示:由于未來全球臨床試驗的開展,研發投入將繼續提升,2021年可能達到3億美元左右,希望在2025年前后達到收支平衡。
這才是和黃醫藥在成立20年后,突然選擇在港交所上市的原因。
2018年以來,大量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選擇登陸港交所和內地的科創板,創造了資本市場上生物醫藥板塊的極大繁榮。和黃醫藥顯然不愿意錯過這場資本盛宴。
豪賭創新有風險,不過,如果連李嘉誠都不愿意“賭”,普通投資者會愿意嗎?
設計丨時光
運營丨尚景萱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文丨大衛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