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普診斷近三年的營收分別為1.62億、2.2億、2.7億;2020上半年,檢測試劑業務需求猛增,樂普診斷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311.85%。當初為什么要獨立出來?今日為何終止分拆至科創板上市?樂普給出了答案。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編輯:米克 終止計劃 6
樂普診斷近三年的營收分別為1.62億、2.2億、2.7億;2020上半年,檢測試劑業務需求猛增,樂普診斷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311.85%。當初為什么要獨立出來?今日為何終止分拆至科創板上市?樂普給出了答案。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編輯:米克
終止計劃
6月25日,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終止北京樂普診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公告》,公告指出,樂普于 2021 年6月23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終止北京樂普診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申請》的議案,同意終止控股子公司北京樂普診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樂普診斷) 分拆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事項。

該項計劃時間可追溯到2020年10月30日。
樂普擬分拆樂普診斷至科創板上市事項于去年10月30日經樂普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及 2020 年11月16日公司 2020 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樂普診斷于2020年12月1日收到《關于受理北京樂普診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的通知》(上證科審(受理)【2020】282 號),并分別于 2020 年12月29日、2021年3月22日收到關于樂普診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首輪及第二輪審核問詢函。
此前樂普公告指出:樂普診斷的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業務覆蓋心血管疾病醫療器械、醫藥、醫療服務和新型醫療四大領域。分拆上市的目的是進一步聚焦主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
去年10月,樂普發布公告指出:對于樂普診斷分拆上市后,樂普醫療仍為樂普診斷的控股股東,樂普診斷與樂普醫療的關聯交易仍將計入樂普診斷每年關聯交易發生額。雖然樂普診斷與樂普醫療存在配件、設備及勞務采購,試劑銷售,物業租賃,資金拆借等關聯交易,但該等關聯交易系出于實際經營需要,具有合理的商業背景,且相關關聯交易程序合規,作價公允,不存在影響獨立性或顯失公平的情形。
但時間轉換到今日,目前該項目處于審核中止狀態。
或存在同業競爭
對于終止本次分拆事項原因,樂普在公告中做出了解釋:
樂普體外診斷板塊由樂普診斷 (自產診斷試劑)、煙臺艾德康(大型檢測設備)、愛普益生物等多個法人主體構成。根據《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第一款第(七)項的相關要求,為妥善解決在審核問詢中關于樂普診斷與其他體外診斷相關企業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進一步理順和融合板塊之間的業務關聯,經公司審慎研究決定,終止本次樂普診斷分拆至科創板上市事項,并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對于同業競爭的問題,2020年10月31日發布公告聲明其中的關聯。當日公告指出樂普診斷主營業務與樂普醫療醫療器械(除IVD 業務板塊)、醫藥、醫療服務和新型醫療板塊中的其他企業主營業務差異較大,具體對比如下:

樂普醫療 IVD 板塊業務,包括體外診斷試劑和設備兩類。除樂普診斷外, 樂普醫療 IVD 業務板塊下屬一級子公司包括煙臺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 下簡稱“煙臺艾德康”)、北京愛普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普益生物”), 二級子公司包括煙臺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艾德康”)。樂普醫療 IVD 板塊下屬公司的情況如下:

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爆發,樂普診斷新冠檢測試劑產品境外市場需求量大幅增長,2020年上半年業績顯著提升,新冠檢測試劑產品收入為38997.8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74.66%。
卷土重來?
終止本次分拆事項后,下一步會將如何計劃。
樂普公告指出:終止本次樂普診斷分拆上市進程,對公司及樂普診斷生產經營不會造成不利影響,亦不會阻礙公司戰略規劃的實施。
樂普診斷在新冠疫情階段抓住了發展的有利時機,實現了業務的快速發展和品牌提升,有能力通過自有資金實現募投項目的實施,使樂普診斷按既定規劃快速成長,同時完成板塊其他相關企業的整合,解決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待條件成熟時,公司再啟動分拆上市的工作。

據梳理,國內體外診斷企業目前包括萬孚生物、基蛋生物、熱景生物、安必平、明德生物等企業,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樂普診斷2019年度發行人營業收入高于熱景生物、明德生物和賽科希德。

(來源:樂普診斷招股書)
對于在售產品,樂普診斷已形成以膠體金免疫層析和熒光免疫層析心臟標志物、炎癥系列POCT,血栓彈力圖凝血診斷,血脂、肝腎功能等多系列生化診斷試劑和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產品為核心的分子診斷產品四個規?;诋a在售的技術和產品平臺。
目前,國內體外診斷行業主要面臨三方面問題:企業規模較小,高端產品和市場被跨國企業壟斷。據中國醫藥網數據,我國體外診斷生產研發企業超1,000家,2018年國內企業營收規模均低于50億元,而體外診斷跨國企業丹納赫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近200億美元。
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劇。從產品端到服務端,我國體外診斷領域參與者數量眾多、行業競爭激烈。未來在醫保控費背景下,同質化的產品及商業模式將導致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對企業盈利能力、運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研發投入不足,核心技術相對落后。體外診斷跨國企業以高研發投入和豐富的產品布局形成技術壁壘,國內企業由于規模小且分散,在研發投入上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創新能力不足,難以形成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的原創性技術和產品。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我國體外診斷試劑市場需求增長快速,在某些細分領域逐漸開始打破以進口產品為主導的市場格局。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