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3毛錢,降幅98.9%。 美托洛爾片,最低8分…… 齊魯制藥的地西他濱84%、法舒地爾降價78%,都沒能中標! 經過2個多小時,最終僅普萘洛爾口服常釋劑流標,500多億市場翻天覆地。 業界感嘆:國采過境,寸草不生! 有現場企業代表告訴八點健聞:“我是緊張
利伐沙班3毛錢,降幅98.9%。
美托洛爾片,最低8分……
齊魯制藥的地西他濱84%、法舒地爾降價78%,都沒能中標!
經過2個多小時,最終僅普萘洛爾口服常釋劑流標,500多億市場翻天覆地。
業界感嘆:國采過境,寸草不生!
有現場企業代表告訴八點健聞:“我是緊張得不敢看手機。不像以前,是按省級中標。現在國家集采,沒中標,就是集體沒飯碗。即使中標了,沒選到區域的人也要撤走。”
這是國家醫保局組織的第五批藥品集中采購,涉及201家企業的62個品種,這些藥品的公立醫療機構采購金額達550億元,
最終,61種擬采購藥品采購成功,平均降價56%。可以說,無論規模還是影響都創歷史之最。
南京循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新峰在接受八點健聞采訪時稱,高值藥品與市場規模大的品種并存,第五批集采將給醫藥市場帶來巨大震撼。
國內的幾大藥企的多個主流品種都在參與這場廝殺,據八點健聞統計,齊魯制藥、揚子江藥業、正大天晴、科倫等都有10個以上品種在列,恒瑞也有8個品種;跨國藥企中,輝瑞、阿斯利康等也都有7個產品入選,且多為市場主導產品。
劍拔弩張之中,每一個報價背后,都牽動著包括銷售團隊、患者和無數個家庭的前途命運。
從2018年底4+7試點以來,國家組織4批集中帶量采購,已經擠干了157個品種的價格水分,平均降幅都在52%以上,節約了671億元。從產品市場格局、游戲規則,到臨床用藥生態都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如今新一輪集采的靴子也已落地,又有哪些學科、市場、患者迎來顛覆?
廝殺最慘烈的一次集采
雖然國采已經常態化了,行業還是不可避免地為第五批國采激動不已。
首先,這是第一次以注射劑作為主力的集采。本輪集采中,有29個注射劑,占到了一半。
與口服劑型不同,注射劑主要在醫療機構使用,零售領域幾乎不涉及。在國采中,中選產品將占據公立醫院市場絕大部分市場,不太可能布局院外市場。可以說,這是跨國藥企也無法回避,必須正面交鋒的戰場,說是一戰定生死也不為過。
這注定了,注射劑將是是國采中廝殺最慘烈的戰區。
似乎是在營造緊張的氣氛。就在開標前一天(6月22日),還有一批注射劑產品火線拿到了“入場券”,包括上海上藥亞欣藥業、昆藥積大藥業、深圳立健藥業、國藥致君的的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華北制藥、石藥集團的注射用頭孢唑林鈉等多個注射劑產品。
為了注射劑市場,有跨國藥企下場血拼了。
行業流出的數據顯示,德國貝朗醫療對ω-3魚油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痛下殺手,降價83%,從三位數降到40多元,甚至比科倫和深圳海濱制藥的價格還低。賽諾菲為了爭奪奧沙利鉑注射劑的市場,直接降價80%以上。通用電氣藥業也狠心給碘海醇注射劑打了六五折。
國內藥企的齊魯制藥一貫以降價狠著稱,本輪國采其頭孢曲松0.5個規格,報價2.23元/支;頭孢他啶(1g)、頭孢唑林(1g)的報價分別是6元/支、10.6元/支。雖然不如地方集采慘烈,在最高限價的基礎上,降幅也都在80%左右。
從業界流出的結果看,齊魯制藥上述產品都獲得了擬中選資格。頭孢曲松的主要市場也由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制藥有限公司、石藥集團中諾藥業、湖南科倫制藥、齊魯制藥等11家國內藥企獲得。
口服制劑也并不遜色。利伐沙班口服制劑,根據IQVIA報告,其原研藥拜耳的拜瑞妥,2021年一季度在中國公立醫院銷售額同比增加40%以上,躋身這一市場銷售TOP10行列。在本輪國采中,有22家國內企業有資格參與競爭,其中超過半數是半年內剛剛拿到“入場券”。
這一賽道也果然不負眾望,不僅報出了單片3毛錢的低價,還拿下了最高降幅98.9%!要知道,這一品種原研藥,一盒5片裝的價格是150元,單片價格30元。即便是最高限價也是27.6元/片。
最終,廣東東陽光藥,上海匯倫江蘇藥業、齊魯制藥、浙江華海等8家本土藥企擬中標。
阿斯利康的酒石酸美托洛爾片,也在開標前夕,一夜之間增加了7個“對手”,競爭格局從“3+1”——一個原研,3個仿制藥,變成了“10+1”。這個產品也報出了8分錢/片的低價。
遠大醫藥、煙臺巨先藥業、石家莊以嶺藥業、上海旭東海普藥業、珠海同源藥業、常州四藥、陜西步長高新機藥制藥7家藥企擬中選。其中,煙臺巨先、以嶺藥業都是火線獲批的產品。
此外,本輪集采覆蓋了抗腫瘤、抗感染、消化領域的質子泵抑制劑、造影劑、營養補充劑等眾多領域。
又一波原研藥退出主流市場
國采帶來的“震撼”遠不止降價。
最終,有10家跨國藥企中標了11個品種。這也是歷史之最了,但是實際上,在整體中占比仍然很小。
阿斯利康的兩個大品種之一,布地奈德吸入劑,報價8.9元,出局。此前,阿斯利康占這一場的95.19%。如今這一市場,將有四川普銳特藥業、長風藥業、健康元藥業、正大天晴,分別以2.79元、3.19元、3.39元、5.65元的價格瓜分。米內網數據顯示,該產品2020年在中國三大終端的銷售額54億元。
在報價上,跨國藥企收斂了很多,沒有再超出高出最高限價很多,但是還是存在大量“踩線”報價的情況。比如:重磅藥埃索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注射劑,阿斯利康直接報了最高限價;賽諾菲的多西他賽、阿斯利康的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控釋劑,第一二三共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劑也都屬于此列,都已出局。
氟康唑氯化鈉注射劑,輝瑞占有該品種98%以上的市場,相比最高限價,輝瑞只降了1%,出局。
按照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的規則,中標產品將瓜分全國醫院報量的50%到80%。而且中選企業在四家以上的品種,采購周期還將在三年以上,這對很多產品的打擊很可能是毀滅性的。
而跨國藥企“云淡風輕”的失利,也意味著,又一批原研藥、品牌藥將退出中國主流市場。
事實上,國采中,進口原研藥中標者寥寥。據八點健聞統計,前四批157個品種中,只有18個品種,原研藥中標。
而且在具體執行中,雖然國采規則給未中標產品留有空間,并且強調盡量保證用藥連貫性,但是,很多地方還是直接“一刀切”,也就是直接將沒有中選的原研藥踢出醫院。
大批“明星藥”,如:輝瑞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賽諾菲的波立維(氯吡格雷)、阿斯利康的可定(瑞舒伐他汀)等都已經以院外為主戰場了。
IQVIA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醫院藥品數據顯示,曾經雄踞榜首的輝瑞立普妥、賽諾菲的波立維,都已經跌出了TOP10行列。
前不久,西安楊森的力洛(琥珀酸普蘆卡必利)、默沙東的捷諾維(磷酸西格列汀)、優時比的開浦蘭(左乙拉西坦)干脆注銷了在中國的批文。
這也給很多患者用藥帶來了不便。2020年11月份,第三批國采結果執行的第一天,八點健聞就曾報道過上海不止一家三甲醫院出現了開不出格華止(諾華的二甲雙胍)的情況。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也曾收到過,糖尿病患者買不到拜唐蘋的求助信。
而第五批國采也只是血戰的起點。
北京大學醫學部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中心研究陶立波曾撰文指出,注射劑品種集采的開展,也為生物藥、中成藥等其他類別的集采工作提供了指引。
戰火將燒得更廣。跨國藥企還能“佛系”下去嗎?
頭孢不如水,產品質量有保障嗎?
在中國,注射劑是醫療機構用藥的主力軍,用量大、采購金額高。據行業統計,其市場規模可以達到6000億元以上。
對于醫藥行業,注射劑市場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內企業對這類產品的熱情也非常高。雖然官方2020年5月份才正式啟動仿制藥注射劑一致評價,企業卻早就行動了。據行業人士統計,到當年4月,國家藥品審評審批中心(簡稱“CDE”)就應接受了近700個化藥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的申請,涉及150個品種,150多家企業。僅2020年一年,就有121個注射劑通過了一致性評價。
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國采中,注射劑將成為競爭的“紅海”。
包括抗菌藥在內的輸液產品,因為銷售金額高、臨床用量大一直是主要降價對象。
地方集采中,大輸液產品單瓶價格低于1元者比比皆是。2020年湖南的抗菌藥專項集采中,也有頭孢注射劑產品價格在1元以下——頭孢噻肟注射用粉針,0.84元/瓶。
大輸液還不如礦泉水值錢。這也是行業人士常用以自嘲的話。
但是,礦泉水能跟注射劑相比嗎?
相比口服制劑,注射劑的對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在歐美市場,注射劑被視為高風險產品,在制造生產、運輸儲藏、臨床使用等方都面較為復雜棘手的風險管理,限制很多。
郭新峰指出,中國對注射劑大規模集采,價格走低之后,還將考驗挑戰藥企的成本控制 、物流運輸破損、藥物警戒風險反饋等藥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管理。
抗菌藥的降價情況,也很受關注。
從流出的結果看,齊魯制藥秉承了一貫風格,給頭孢曲松0.5個規格,報價2.23元/支;頭孢他啶(1g)、頭孢唑林(1g)的報價分別是6元/支、10.6元/支,都進入擬中選名單。雖然在最高限價的基礎上,降幅也都在80%左右,但是相比地方集采,還算溫和。
最終頭孢曲松的主要市場也由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制藥有限公司、石藥集團中諾藥業、湖南科倫制藥、齊魯制藥等11家國內藥企獲得;頭孢他啶的擬中選企業為11家國內企業,包括福安藥業、慶余堂制藥、海南海林化學制藥、深圳華潤九星藥業、廣東金城金素制藥、湖南科倫制藥等;頭孢唑林的擬中選者也有7家企業,均為本土企業。
解奕炯告訴八點健聞,實際上,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也兼顧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已經是集采的新導向。
盡管如此,藥企再想延續以前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可能了。早在4+7試點之初,相關負責人已經明確,降價只是結果不是目的。帶量采購的目的是要斬斷利益輸送鏈條,是要擠干藥價水分,讓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去做帶金銷售。
從2018年底4+7試點以來,國家組織4批集中帶量采購,已經擠干了157個品種的價格水分,平均降幅都在52%以上。節約了671億元。
市場急劇萎縮的背后,臨床用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而早在2018年,知名心腦血管專家胡大一就已經在質疑藥企與“磚家”賣力推銷大劑量阿托伐他汀的行為。他在撰文中直指這種行為傷害患者利益、增加醫藥成本。
帶金銷售的影響,不止是增加民眾負擔,還加大了用藥風險。國際公認“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在利益推動下,中國曾是輸液大國。十年前,央視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年每人輸液8瓶。遠超國際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數據。其背后,藥品收入補充了公立醫院40%的收入。
后來,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此事做出了澄清。但是,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近年來,“限抗令”、“限輸令”,都在盡量遏制濫用抗菌藥、大輸液的情況。
全國性集采將觸角伸向注射劑,也是觸動了行業的核心利益,這也將最終促進整個醫療生態、臨床用藥習慣的改變。
本土企業的機遇來了嗎?
上午的談判剛結束,下午本土企業的喜報已經滿天飛。
齊魯制藥一舉拿下了11個品種。科倫藥業的11個品種18個品規全部中選;四川匯宇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奧沙利鉑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注射用苯達莫思汀在內的多個產品中選;華海藥業的阿立哌唑、利伐沙班中選。
恒瑞有6個品種中選,包括:奧沙利鉑注射液、苯磺順阿曲庫安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帕洛諾司瓊注射劑等品種。
最終,138家國內企業的240個產品擬中選。
受上述利好消息影響,相關企業股價也有所上浮。其中恒瑞醫藥盤中最高漲幅超過2.7%。
或許很多患者因為無法在醫院開到原研藥感到不便,從產業的角度看,卻是國內藥企的重大機遇。郭新峰告訴八點健聞,部分品種市場被外企原研牢牢掌控至少一半的市場,國產仿制藥遲遲打不開市場,借助國采可以實現大洗牌。
現場的企業代表也表示,很想看看集采“搞亂市場”以后,將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以利伐沙班為例。此前,拜耳的拜瑞妥幾乎占據100%的市場空間,2020年銷售額接近40億元,增長率37.3%。
羅氏產品頭孢曲松,1996年專利保護期就過了,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國內藥企根本無法撼動其市場地位。齊魯制藥已經公布了中選的消息,羅氏一家獨大的情況將改變。
此外,埃索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注射劑、羅哌卡因注射劑、布地奈德吸入劑、氟康唑注射劑型等,也都是跨國藥企曾經占主體地位的市場,將被國內企業瓜分。
從全球范圍看,原研藥過了專利保護期,在仿制藥競爭下,遭遇“專利懸崖”——銷售額和價格都會雙雙大幅下降,兩年內大降40%以上,都是常有的。
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進口原研藥在中國幾乎沒有遇到過“專利懸崖”,往往過了專利保護期,還是高價暢銷藥。行業戲稱其享受著“超國民”的待遇。
比如第一批國采涉及的輝瑞的立普妥(化學名:阿托伐他汀),其專利保護早在2011年就過期了。此后,該產品全球銷售一路下墜,到2016年只有巔峰時期的1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立普妥還是一路高歌猛進,市場規模始終在60%以上,在很多省份采購金額都在前三。直到2018年底,阿托伐他汀被列入試點集采的名單。據米內網統計,第一批國采執行當年(2019年),立普妥銷售額就下降了30%以上。
過去中國藥企“重銷售、輕研發”,在產品創新和質量上沒有競爭力,在和外企的“掰手腕”過程中,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即便是現在情況已經完全改變:頭部企業逐年增加投入,中國已經有創新藥登陸美國市場,拜瑞妥2020年專利保護期剛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有20多家國內仿制藥獲批上市,中國的患者對國產仿制藥還是沒有信心。
為了進一步驗證集采中選仿制藥的安全有效性,國家醫保局還曾聯合北京市衛健委,組織北京市20家大三甲醫院開展真實世界研究。
這項歷時2年的研究,收集了11萬患者真實使用過程中的數據。其中,35450例患者使用恩替卡韋的情況,在科學層面證實了仿制藥恩替卡韋在治療乙肝患者方面的療效與原研藥一致。
打鐵還需自身硬。
行業資深人士解奕炯接受八點健聞采訪時指出,中國制藥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不再依附于金額大、用量大的品種,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中國醫藥行業已經由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藥品安全保障和創新質量,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因為有歷史欠賬,即便中標,要想真正得到患者認可,國產仿制藥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陳廣晶、譚卓瞾|撰稿
徐卓君|責編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