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海南省出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實施方案》之后,當地互聯網醫院迅速發展。2019年4月,海南騰訊互聯網醫院獲批,自此,當地開啟了企業獨立設置互聯網醫院的集中審批期。據海南省衛健委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4月,已有58家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
自2019年海南省出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實施方案》之后,當地互聯網醫院迅速發展。2019年4月,海南騰訊互聯網醫院獲批,自此,當地開啟了企業獨立設置互聯網醫院的集中審批期。據海南省衛健委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4月,已有58家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

58家互聯網醫院獲批時間,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查詢數據庫、海南衛健委官網
從獲批時間(以執業許可起始日期計算)來看,除了2020年1-4月疫情期間沒有互聯網醫院獲批之外,其他時間段的獲批數量均保持著穩中有升的狀態;尤其是疫情之后,單月獲批量較疫情之前整體增加。
現階段,全國互聯網醫院大多由實體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主導,醫生資源、患者入口都有顯著優勢,但運營不足。那么,海南這58家企業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在做什么?運營效果如何?怎樣進行有效管理?動脈網通過多方數據的分析一探究竟。
5種主要發展模式
在線復診開方是互聯網醫院最基礎的服務,因投資建設方的主營業務不同,互聯網醫院功能定位、服務內容也有所差別。動脈網梳理58家互聯網醫院的院務公開信息、服務項目等發現,他們整體呈現出5種發展模式。

58家互聯網醫院名單,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海南省衛健委官網
>>>>互聯網及互聯網醫療公司完善布局
百度、阿里、騰訊、搜狗、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公司均在海南布局了互聯網醫院。
首先,互聯網大公司布局醫療、尤其是布局互聯網醫療,近年來已經不是新鮮事,只是路徑有所差別。例如,百度、搜狗重視其AI技術應用;騰訊重在云端和內容服務,以及對互聯網醫療公司的投資;阿里健康的電商特征明顯,整體收入中,藥品銷售占據了大部分;字節跳動起步相對更晚,以線上互聯網醫院+線下診所的方式布局。互聯網醫院是大公司布局醫療健康領域的其中一部分,與其他業務協同。
其次,各家大公司的互聯網醫院所在地——海南生態軟件園,是海南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主要載體和平臺,園區紛紛引入互聯網企業,“騰訊生態村”“百度海南生態村”等百億級項目相繼開建。因此,大公司打造互聯網醫院也是在海南投資數字產業的一部分。
此外,互聯網醫療公司微脈在與各地公立醫院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的同時,也在海南獨立申辦了互聯網醫院,作為提供互聯網醫療增值服務的平臺,以解決傳統公立醫院較難提供或者較少提供增值服務的問題。這種方式讓醫生在主執業醫院認可的前提下,多點執業備案到互聯網醫院,向用戶提供合規可控、能與公立醫院形成互補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線上線下融合,構建醫藥新零售模式
這類模式主要由醫藥零售企業參與。近年來,醫藥零售行業呈現出線上線下相互滲透與融合的態勢,即:實體藥店線上化,醫藥電商布局實體藥房,聚合線上線下入口與資源,形成醫藥零售新模式。
2020年,益豐藥房在海南設立了互聯網醫院。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益豐藥房共開設了5991家連鎖門店。海南益豐互聯網醫院配置專職及兼職簽約醫師,為顧客提供遠程問診服務;以線下門店和會員為依托,打造線上+線下、全科+專科的家庭醫生及居家藥師服務。
大參林也在海南打造了互聯網醫院。2020年,大參林充分利用院邊店、DTP藥房、O2O等渠道承接長處方外流,處方來源包括長處方、電子處方流轉平臺、互聯網醫院、第三方App等渠道。
醫藥電商康愛多則通過互聯網醫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視頻會診、電子處方、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全科/專科診療等健康醫療服務。
這類模式中,互聯網醫院主要發揮兩方面作用:一是為處方藥銷售提供合規的處方來源。若患者來自實體藥店,互聯網醫院可通過藥店問診終端為患者開具復診處方,藥店憑處方售藥;若患者來自線上,互聯網醫院為患者復診開方,處方流轉至自營或合作藥店,由藥店給患者配送。二是助力醫藥零售企業從“銷售”向“服務”延伸,依托互聯網醫院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專業服務。
>>>>數字化轉型,賦能醫患教育與服務
這類模式主要由藥企參與。越來越多傳統藥企升級或轉型,開拓線上渠道以服務醫生和患者,將互聯網醫院作為數字化營銷的載體,同時又以互聯網醫院數據助力藥物研發。
施強醫藥在海南建成互聯網醫院,促成醫藥代表由學術推廣走向藥品數字化營銷,服務醫生群體;以互聯網醫院為核心打造移動診療平臺“茴茴健康”,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實現全程追蹤、周期性管理,協助患者合理用藥,提高診療效果。后續該平臺還可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例如作為男科大數據資源平臺、提供男科醫生視角下的規范化培訓、進行真實世界研究等。
此外,廣譽遠中藥在海南建成知了有方互聯網醫院,通過互聯網穩固產品與醫生及患者的關聯性,其精品中藥通過互聯網醫院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客戶服務體系。
近年來,在醫藥流通政策、數字化浪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藥企提升自我認知、重塑發展戰略,以形成更長遠的競爭力。
>>>>結合保險風控,連接健康管理
這類模式主要由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機構參與。針對患者,互聯網醫院能提供從醫到藥一系列服務,保險公司通過“產品+服務”的方式在傳統商業保險上附加線上醫療服務,提升保險產品的競爭力。針對健康人群,互聯網醫院可通過監測、指導等健康管理手段,以預防為導向,降低保險客戶的患病風險,以降低保險理賠風險。因此,互聯網醫院與健康管理、保險之間形成相互滲透。
除了業界已熟知的平安好醫生、眾安之外,還有更多的互聯網醫院體現出上述特征。
例如,妙健康旗下海南妙醫佳互聯網醫院,打造線上線下綜合生態圈,滿足多層次多業務場景需求;在藥店、藥企、新特藥、商業保險場景為客戶提供互聯網醫院問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家庭醫生、數字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妙健康互聯網醫院面向醫療機構和醫藥服務企業開放,可“拎包入駐”,探索互聯網醫療、數字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新模式,結合 5G 技術和妙+、H 和 M 平臺的建設,為社會大眾提供高效率和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
2021年,萬達信息旗下的蠻牛健康在海南成立互聯網醫院,萬達信息則由中國人壽控股。海南蠻牛健康互聯網醫院以科技能力為保險相關方賦能,與蠻牛健康旗下D端蠻牛醫生資源平臺、C端健康管理平臺和A端保險代理人服務平臺形成聯動,為醫患雙方構建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并通過智能AI等形式加強平臺和消費者的交互。
>>>>整合線下資源,形成醫療機構線上入口
這類模式主要由醫療服務集團參與。目前,實體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以“單體互聯網醫院”為主,即本院醫生在本院互聯網醫院執業。“單體”的優勢在于獨立管理,自主性強,缺點在于每家醫院各建一個平臺,整體成本高。
醫療服務集團以一個線上平臺為入口,接入旗下實體醫療機構,既能降低整體建設成本,又能充分整合集團內部資源,通過統一的入口為患者服務。
2019年,寶石花醫療集團成立寶石花(海南)互聯網醫院,聚焦醫療服務連續性,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優化醫院管理模式。互聯網醫院與寶石花醫療集團旗下200家醫療機構深度結合,提供在線復診開方、遠程會診、醫護上門、企業員工健康管理等服務。
環球醫療同樣如此。據環球醫療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旗下已有54家醫療機構,其中5家醫院獲批開展互聯網醫院業務。2020年,海南通用環球互聯網醫院成立,將成為環球醫療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入口和醫療產業資源整合的核心載體。疫情期間,環球醫療整體收入和利潤受到較大影響,部分科室和項目在特定時段內停診,此時,互聯網醫院有效拓展了服務量。
盡管互聯網醫院在幾種發展模式中的價值不盡相同,但都起到了連接醫患、服務醫患、提高效率等作用,對參與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基礎設施。
運營探索期兩極分化明顯
全國現已建成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院,實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都還有待考驗。
為了促進互聯網醫院依法執業、誠信行醫,2021年起,海南實施了互聯網醫院服務量的公開制度,按月將省級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平臺收集的各互聯網醫院運營數據向社會公開,數據維度包括醫師備案數量、在線診療數量和電子處方數量,公開內容將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海南省衛健委已公布的數據為2021年1月和2月運營數據。

1-2月58家互聯網醫院的運營情況,數據來源:海南省衛健委官網
如上圖所示,互聯網醫院主要維度的數據正處于增長狀態,尤其是2月診療量和處方量有大幅提升。按2月運營數據計算,平均每家互聯網醫院擁有552名醫生,平均每家提供了2.6萬人次診療服務、開出2萬張電子處方。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的診療服務僅由少數互聯網醫院提供。如果僅以1月和2月的數據作為參考,整體運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

2月運營數據較高的互聯網醫院,來源:海南省衛健委官網
數據顯示,海南高濟互聯網醫院、海南康愛多互聯網醫院、海南叮當快醫互聯網醫院等的服務量較高。不難看出,服務量較高的互聯網醫院中,大多于2019年獲批,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業務開展時間更長。此外,問診量、處方量最高的三家互聯網醫院,均有醫藥零售背景,背景類型較為單一。
與上述幾家互聯網醫院服務量截然不同的是,多家互聯網醫院的“0業績”還有待突破。

部分互聯網醫院“0業績”情況,數據來源:海南省衛健委官網
如圖所示,從1月到2月,盡管“0業績”的互聯網醫院正在減少,但仍有過半的互聯網醫院未提供診療服務或開出處方。一方面,58家互聯網醫院中有20余家在2020年下半年或2021年獲批,運營時間短,尚未進入正軌;另一方面,服務定位、醫生資源、患者來源等都是影響互聯網醫院做什么、怎么做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在前期未進行清晰規劃,也可能為后期運營帶來影響,形成更長的探索期。
據了解,海南省內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大多落地在海南生態軟件園。2021年3月15日起至5月,海南生態軟件園管理局公示了13家互聯網醫院16批醫師的備案情況,總計公示849位備案醫師。隨著醫生資源的不斷補充,各家互聯網醫院的服務能力將得到更有力的支撐,整體運營情況有望改善。
監管措施日趨完善
在互聯網醫院規模擴大、參與企業增加、服務量增長的同時,海南制定了事前監管、校驗與公開、電子處方認證等方面的措施,以規范醫院執業和運營。
>>>>發布事前監管指南

《海南省互聯網醫院醫療服務事前監管指南(第一版)》主要監管項目,資料來源:海南省衛健委官網
2020年5月,《海南省互聯網醫院醫療服務事前監管指南(第一版)》發布,對互聯網醫院設置規則、規章制度、信息系統及設備、互聯網醫院系統等項目作出了詳細規定。其中,關于互聯網醫院系統的規定中,要求互聯網醫院執行患者實名制就診。
此前,各地關于互聯網醫院的管理辦法著重強調醫師的實名認證,大多未強調患者實名制。此后,2020年8月發布的《銀川市互聯網診療服務規范(試行)》提出“推行患者實名制就診”,2020年12月發布的《四川省互聯網診療管理規范(試行)》要求“患者必須進行網絡實名制注冊”。
線上患者實名制是保障醫療安全的方式之一,從海南等地的措施來看,也是互聯網醫院監管趨勢。
>>>>要求院務公開與年度校驗
2020年3月,海南省衛健委發布《開展互聯網醫院院務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互聯網醫院在本院網站和移動端應用程序(APP)首頁位置開設院務公開欄目,向社會公開醫院院務公開主要內容。

向社會公開的醫院院務主要內容,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
動脈網查找58家互聯網醫院的患者端發現,各家普遍已設置了院務公開欄目,且大多在3月發布了院務公開信息。不過,各家公開的信息內容差異較大,有的是醫院基本情況介紹,有的展示了醫院相關證照,有的是運營數據。整體的公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2021年3月,海南省衛健委還發布《關于遠程醫療中心和互聯網醫院校驗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按規定,依托遠程醫療中心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校驗期為一年。從58家互聯網醫院的獲批時間來看,大多已到首次校驗時間。
校驗通知指出,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原因停業超過1年的,視為歇業。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經登記機關核準后,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被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遠程醫療中心,依托其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同步注銷。
因此,互聯網醫院并非獲得一紙牌照就可高枕無憂,后續執業情況仍可能影響牌照的存續。
>>>>制定電子處方流轉標準
2021年4月,《海南省電子處方流轉規范(試行)》和《海南省電子處方數據接口規范(試行)》的征求意見稿。文件顯示,海南“三醫聯動一張網”將接入省內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和實體醫療機構需要在互聯網流轉的電子處方,通過平臺將認證后的電子處方流轉到藥品銷售終端。文件還制定了互聯網醫院新開處方、歷史處方共享等標準。

互聯網醫院處方流程標準(以舊處方為參考),圖片來源:《海南省電子處方流轉規范(試行)》征求意見稿
以歷史處方共享標準為例,患者可通過授權的方式獲得在其他互聯網醫院的歷史處方。如上圖所示,患者在當前互聯網醫院就診時,若需參考之前的就診記錄或處方,可登錄之前就診的互聯網醫院,選擇相關的歷史處方,授權轉發到當前互聯網醫院或健康檔案平臺;通過后臺接口傳輸,當前互聯網醫院收到歷史處方后,為診斷提供參考。
據了解,海南“三醫聯動一張網”是2021年初啟動建設的信息化項目,電子處方與其對接的相關規定旨保障互聯網上流轉的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據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的中標公告顯示,“三醫聯動一張網”將于2022年2月底前完成項目驗收。這意味著電子處方流轉相關規定完成意見征集并正式發布后,2022年2月開始,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有望通過“三醫聯動一張網”平臺認證后才能向院外流轉。
整體而言,海南互聯網醫院經歷了2019年以來的快速建設期之后,正步入運營探索期。基礎設施搭好后,如何以合規為前提,結合企業優勢建立合理的上層建筑,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互聯網醫院#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