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診所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診所命名規則、發證規則、連鎖診所的審批條件等事項有了初步規定。 作者|子葉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個省份要開始診所備案制了! 5月19日
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診所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診所命名規則、發證規則、連鎖診所的審批條件等事項有了初步規定。
作者|子葉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個省份要開始診所備案制了!
5月19日,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診所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診所命名規則、發證規則、連鎖診所的審批條件等事項有了初步規定。
征求意見稿提出,各區、縣(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該行政區域內診所的備案工作。跨行政區域經營的連鎖化、集團化診所由主經營診所所在區、縣(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備案工作。各區、縣(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分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診所(含連鎖診所)的監督管理工作。
對于診所的醫療質量管理方面,征求意見稿表示,各區、縣(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診所依法執業、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信息報送和診所管理等情況的監督管理。要將診所納入醫療質量控制體系,依托信息化平臺,加強對診所運營和醫療服務的監管。
對出現違法違規執業行為的,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黑龍江省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有關管理規定等法規規定進行處罰和處理。
診所備案制從10個試點城市逐步到全國
據了解,2019年5月,衛健委、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醫保局聯合印發《促進診所發展試點意見的通知》,決定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個城市開展試點。2019年11月8日,國家衛健委又公布了《診所改革試點地區診所基本標準(2019年修訂版)》。
此后,10個試點城市相繼響應政策,下發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而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市場主體方面,意見指出,要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研究對診所設置、診所執業實行備案管理,擴大醫療服務供給。
2020年9月,非國家試點城市太原市出臺了《太原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國家診所新政正在全面鋪開。
2021年3月,河南省衛健委印發關于有序推進診所備案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有序開展診所(不含中醫綜合診所、中西醫結合診所)備案試點工作。
診所備案是醫改里程碑事件
據《看醫界》了解,診所備案制的出臺,一度被業界寄予厚望。2019年《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后,國內知名的衛生政策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產業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教授感到頗為興奮,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這是推動我國醫改的重要舉措!”
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則對《看醫界》表示,“這個政策應該是中國醫療改革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他認為,這將會改變中國基層醫療質量差、服務能力低的狀況,醫療格局的重新洗牌,需要正規軍出來,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信號。
知名醫改專家、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副局長徐毓才則認為,根據國家的通知及要求,未來我國診所的政策發展將會呈現以下12大趨勢:
1.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診所不作限制,將診所設置審批改為備案制管理,盡管不是“新”政策,但進一步重申仍然很有意義。
2.執業醫師準入標準會提高,這是保障形成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診所的基礎。
3.不再提出面積、科室設置和布局要求,以能夠滿足診療科目醫療需求為標準更加科學合理。
4.允許更多的醫技輔助檢查采取協作方式實現,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與節約、有利于第三方機構發展,也有利于診所輕裝上陣,做到更有效發揮診所專門為“患者提供門診診斷和治療”的核心要義。
5.明確提出信息化建設要求,為實現有效即時監管和醫療保險服務奠定了基礎。
6.取消注冊資金的要求是社會辦醫的大趨勢。
7.允許醫生兼職開辦診所的政策也許會沖破體制屏障,但這個政策具體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因為兼職開辦診所必須通過主要執業醫療機構的同意,保證主要執業醫療機構的工作時間。
8.明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診所的主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提高簽約居民獲得感,也為診所發展提供新的大好機遇。
9.允許診所納入醫聯體建設,可以加速大醫院醫生走出來,走進診所,為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開辟了新通道。
10、支持診所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無疑會加速診所連鎖化、集團化。國家的政策其實一直在向這個方向走,這方面前景廣闊,大有作為。
11.提高開辦診所醫生資格準入標準,但對中醫診所網開一面,可能會出現中醫診所井噴的局面。
12、將診所納入醫保是“好”事也是“壞”事。有了醫保會更有吸引力,這是利好,但更要接受醫保的嚴厲管制(包括用藥、價格、服務項目、報銷等),防止掉進“騙保”陷阱。(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