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天前,大連市衛健委發布消息,稱已形成了基本的人群免疫屏障。 大連的全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448.86萬人、510.02萬劑次,常住人口“第一劑”接種率超60%,18歲以上人群“第一劑”接種率超70%。 這座港口城市已歷經3次疫情,第一次是源于武漢,二、三次都是
就在2天前,大連市衛健委發布消息,稱已形成了基本的人群免疫屏障。
大連的全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448.86萬人、510.02萬劑次,常住人口“第一劑”接種率超60%,18歲以上人群“第一劑”接種率超70%。
這座港口城市已歷經3次疫情,第一次是源于武漢,二、三次都是由于冷鏈運輸,防控形勢的嚴峻程度不容小覷。
“免疫屏障”是疾病防控中的專業術語,即讓一部分人獲得免疫能力,病毒就不容易傳播。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根據疫苗保護率70%-80%計算,全球疫苗接種率需要78%-89.2%,中國疫苗接種率需要達到72.9%-83.3%,才能達成群體免疫。
所以,大連的“免疫屏障”只是一種理論數值。
不過,在全國范圍內,大連的接種率已經處于較高水平。
而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布的疫苗接種數字是——43568.9萬劑次(中國目前主流接種的疫苗是兩劑型)。
雖然接種劑數位列全球第一,但與14億龐大的人口基數比,離群體免疫的形成還遠遠不夠。
目前中國每100人接種率只有27%,遠遠沒有達到70%-80%群體免疫的要求,落后于以色列、阿聯酋、英國、美國等國家。
這些國家之所以較早進入群體免疫的沖刺階段,還在于它們都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國家。
也許有讀者要問,世界什么時候才能恢復常態?我們什么時候可以放心出國旅游?
據彭博社的疫苗追蹤項目數據,以兩劑疫苗75%的覆蓋率為目標,全球還需要7.4年才能恢復疫情之前的常態。這個看似悲觀的數據有沒有希望提前,完全取決于每一位世界公民的疫苗接種意愿的提升。
北京80%接種率,而部分西部省份只有10%
安徽、遼寧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新冠疫苗接種的速度有加快的趨勢,單日接種量節節攀高。
從數據看,僅用了9天時間,總接種量就增加了1億劑,而此前要實現同等增長,至少需要16天。5月17日的單日接種量更是創出新高,達到了1505萬劑。
然而,從各地數據看,地方疫苗推進速度仍然不平衡。
在推進最快的北京市,官方數據顯示,18歲以上人群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率突破80%,累計接種疫苗2832.8萬劑,涉及1558萬人。其中,1276.8萬人完成了全程接種。
按照北京常住人口2189.3萬人計算,其總體接種率約為71.16%。
上海市的“成績單”顯示,截至5月15日24時,該市接種疫苗2190萬劑次,覆蓋人群1279萬人,占到全部2487.1萬常住人口的51.43%。
也就是說,上述兩個直轄市以全國3.3%的人口數量,完成了11.53%的疫苗接種量。
而在上述數據背后,北京、上海的各大社區為了鼓勵市民打疫苗可謂拿出了很大的誠意。據中國基金報報道,上海的免費接種點,紛紛推出限時活動,包括贈品從牛奶、食用油、雞蛋、掛面到洗衣液,甚至還有直接發現金的。據八點健聞了解,北京市的社區也有類似的接種贈送活動。
事實上,相比各地絞盡腦汁的動員活動,疫情爆發一直是最有效的“催化劑”。
3月底云南瑞麗第二次封城前,瑞麗接種3.2萬劑疫苗,除去第二劑,接種率不足10%;疫情發生后,公開報道顯示,云南的25個邊境縣市目標人群407萬人第一劑疫苗覆蓋比例已經超過了97%,
2020年11月爆發疫情的天津和石家莊接種率也較高,早在今年4月底,天津就完成了70%以上目標人群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截至5月17日,石家莊也有409.3846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68.5546萬人接種了第二劑疫苗,覆蓋了近50%的目標人群。

△ 5月18日,安徽淮北某新冠疫苗接種方艙,醫護人員在檢查市民登記信息。圖片來自人民視覺。
3月份,在一次國際線上研討會上,鐘南山透露,中國的目標是要在6月底前達到40%的接種率。
對照這一目標,還有很多省份任務艱巨。
截至5月17日,河南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020.4萬人,雖然絕對數值不少,但是對于一個常住人口近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為9936.6萬人)的大省來說,差距還是很大。
此次疫情發生地之一遼寧,截至5月18日接種人數達到了952.73萬人,實際上,接種率只有22.37%。
此外,甘肅截至4月26日接種第一劑人數135.09萬人,接種率剛超過5%;寧夏到5月7日累計接種的新冠疫苗數量才105萬劑,76.5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僅占到當地人口總數的10.62%。二者也都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
按照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在疫苗產量沒有完全釋放之前,全國疫苗接種,在速度上本來就有輕重緩急之分——重點防治的地區,疫苗接種速度本來就會更快;在防疫壓力不是很大的地區也在有序推進。到年中,特別是下半年,產能巨大增加之后,接種速度就都會提上來。
結合疫情過后,需求量暴增的現實,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則傾向認為,地方動員接種疫苗的工作,仍然有提高的空間。
而對于有些省份即使加班加點、花式動員恐怕也很難把總體的疫苗接種率提上來。
采訪中,黑龍江省的一位疾控專家告訴八點健聞,該省名義上有3185萬人,實際上因為人口流出打工的緣故,實際人口并沒有這么多,而且人口結構以老人和兒童為主,青壯年很少。
“而且很多老人都有基礎病,一般都打不了?!边@位專家說,“當一個城市的老年人占比達到四成以上,就不能和那種發展中的、經濟特別發達,人口以青少年為主的城市相比。”
要按照3100萬人計算,如果要達到70%的接種率,就得接種2170萬人以上,但是實際能接種疫苗的,可能根本沒有那么多人。
對于各地疫苗接種不均衡的現象,姜慶五向八點健聞表示,如果疫苗供應充足,當然要全部接種;但是如果疫苗供應不足,還是要向風險較高的大城市,邊境、口岸城市等傾斜。如果最容易發病的人群都接種了,也就太平了大半。
疫苗接種的最大瓶頸是什么?
4月之前,分析大多認為,疫苗的產能是制約接種量的最大瓶頸。
但實際上,多位專家對八點健聞分析,目前產能已經不是制約我國疫苗接種率的主要因素,可及性和公眾的接種意愿才是最大瓶頸。
邵一鳴18日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只要有需求,日接種量可以達到2000萬以上。
而目前,只有少數天數的日接種量超過了1000萬。

△ 圖片來源:陶黎納微博
尤其是3月底4月初發生在云南邊境口岸城市瑞麗的疫情,將邊境口岸等重點地區的新冠疫苗的接種問題暴露了出來。
當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已經率先開啟了大規模的全民疫苗接種運動。就在瑞麗疫情發生的前一天,截至3月27日,北京的大興區的疫苗接種覆蓋率已經高達80%。但是瑞麗的疫苗接種情況卻沒有相關數據公布,而且據八點健聞了解,在瑞麗疫情之前,邊境口岸并沒有被列入優先接種范圍。
這次的安徽和遼寧疫情,再次暴露出口岸城市的疫苗接種問題。營口作為承擔較重防疫壓力的口岸城市,以兩劑計算,其疫苗接種率在5.2%-10.4%之間,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9%。
不過,疫情也在暴露問題的同時,成為提升接種意愿的一股助推力量:在疫情發生地合肥,群眾的接種意愿大幅提升。
據央視報道,疫情之前,合肥蜀山區一家方艙接種點平均每天接種3000劑次左右。5月13日疫情發生后,5月14日接種量一下突增到8000左右,目前每天的接種劑次穩定在9000劑次左右。
不僅僅在合肥,全國層面的疫苗接種量,也出現了自3月24日我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日報制度以來,單日最高峰:5月13日,我國單日接種1263.8萬劑次。緊接著,5月14日單日接種1372.3萬劑次,又突破了13日的紀錄。截至目前,全國日接種量持續保持在高位。
總體來說,中國的新冠疫苗單日接種量雖然已經突破了1500萬大關,但是因為人口基數大,目前接種率比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落后不少,在多個國家已經提出了“群體免疫”時間表的情況下,有一天外國建立了免疫屏障,而中國仍然沒有的緊迫感仍在。
而且新冠疫苗不僅僅是接種量的問題,如何科學規劃,協調好各個城市的接種進度,也考驗國家層面的統籌和各個地區的動員、執行能力。
例如,目前雖然多地開始宣傳第一劑的接種率達到60%或者80%,但是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需要接種2劑才能產生較好的保護作用,而且首劑與第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劑在首劑接種后8周內盡早完成,如何避免打了上針沒下針的情況,“衛生部門要好好規劃、協調。必須要把第二針留出來,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打完。這是管理的問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對八點健聞說。
此外,因為各地疫苗接種信息公開程度不一,尚不清楚各城市之間的,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接種率有無較大落差,以及這一免疫落差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
此前,北京、上海等城市作為疫苗接種重點保障地區,城市動員能力、管理能力強,接種率高并不意外。“但是目前有很多地方沒有強有力的發動大家去打疫苗,現在,是時候在全國層面同步、全面加速新冠疫苗的接種了。”免疫專家陶黎納說。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4月12日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稱,中國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億以上的人接種新冠疫苗,缺口高達8億人,16億劑。
如果能按現在疫情過后的每天超過1000萬劑次的速度推進疫苗接種,能否達到期望的目標實現?
在央視《新聞1+1》昨晚的訪談中,邵一鳴給出了積極的答案:
“隨著到年中,特別是下半年,疫苗產能巨大增加之后,我們再把接種速度增加上去。我相信,年內是一定可以實現我們制定的建立群體免疫屏障的目標。”
即便是現在嚴防死守的狀態下,每年依然不可避免有數起散發疫情出現。交通極為便捷的今天,病毒隨時可能潛伏在人群中,乘著飛機、搭上輪渡、坐在汽車里“境外輸入”。
人們還擔心,當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毒株來到中國,會不會影響疫苗效果,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免疫屏障轟然倒塌?
“我們檢測水平在這里,所以能夠及時發現感染者,比如這次疫情源頭在遼寧,在安徽先檢測出來的病例,也能夠很好控制住疫情?!?span id="fph5f35"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qid="6581268058264835332">武漢大學健康學院院長于學杰指出,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準備好全球開放”,“如果疫苗接種率沒有達到60%-80%,而其他實現了群體免疫的國家已經開放國門了,我們怎么辦?”
此外,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持續多久,現在還難以預測。
在可見的將來,新冠病毒和人類長期共存的圖景是一種更為現實的可能,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說,我們可能需要像預防流感一樣,定期接種疫苗。
在未來,如何讓14億人群每年保持70%以上的接種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陳鑫、朱雪琦、陳廣晶|撰稿
徐卓君|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