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轉運過程迅速、高效,由聯新國際醫療總院長張煥禎帶領團隊從上海出發,到達臺灣后,穿藍色防護服的聯新國際醫院桃園機場醫療中心的醫療團隊接機。 作者|子葉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時隔17年,當聯新國
整個轉運過程迅速、高效,由聯新國際醫療總院長張煥禎帶領團隊從上海出發,到達臺灣后,穿藍色防護服的聯新國際醫院桃園機場醫療中心的醫療團隊接機。
作者|子葉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時隔17年,當聯新國際醫療總院長張煥禎再一次擔任兩岸醫療轉運工作的轉運醫師時,兩岸間的距離可謂大大縮短了。
緊急求助:腦炎病患急需轉送回臺
4月的一個傍晚,上海禾新醫院緊急轉運中心接到院內外七八個緊急轉運返臺的需求,經確認原來都是同一個案件。著急的家屬、朋友通過多渠道打聽希望能找到能承接這個緊急轉運返臺事務的可靠機構來承接。
這是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突發急性腦炎,無意識,只有眼睛能動。禾新醫院的呼叫中心、商保市場處收到轉運返臺的需求,還有緊急救援同行也向禾新醫院打呼,希望協助安排轉運返臺治療事宜。
緊急轉運中心從家屬處收集了患者的病情摘要,院內緊急救援轉運專家查閱后進行了討論,建議“以現有的資料看來,比較快回臺的方式可以采用醫療專機,但價格比較高,根據現在每天高度依賴高壓氧治療,返臺時間寬裕的話建議再做1-2周高壓氧后,利用治療的空擋應可以利用擔架搭乘民航機返臺,價格僅為醫療專機的1/5左右”。
醫療團隊與遠在美國的家屬以及上海的朋友進行了溝通,解答了患者家屬關心的問題,之后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評估顯示患者能聽懂大家的說話和作出面部反應動作和表情,但是仍不能進行言語表達、四肢也無法動彈。評估意見為“目前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四肢肌力II-III級,可以飛行。預計會攜帶1天的藥量及管灌飲食同行,飛機上氧氣備用,以繼續維持治療”。
接到正式委托之后的第三天,4月22日早上10點,上海禾新醫院醫護團隊隨救護車到達患者所在的康復醫院,接車出發后11點送至浦東國際機場,下午13點鐘飛機起飛。兩個小時后,患者已經到達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新醫療集團機場醫療中心工作人員幫助患者完成檢驗檢疫手續,并送上救護車,于16:37到達臺北的指定醫院,聯新醫療團隊并與急診科醫師完成交接。7個小時的行程之后,患者順利轉送到了臺北的指定醫院入住。
01

02

03

04

05

滑動查看更多
(整個轉運過程迅速、高效,由聯新國際醫療總院長張煥禎帶領團隊從上海出發,到達臺灣后,穿藍色防護服的聯新國際醫院桃園機場醫療中心的醫療團隊接機)
上海到臺灣的距離有多遠?
擔任這一次兩岸醫療轉運工作的轉運醫師,是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裁、聯新國際醫院和禾新醫院總院長張煥禎。距離他第一次執行兩岸醫療轉運,已經過去了17年。2004年,一場跨越海峽的生命接力牽動了兩岸無數同胞的心。張煥禎作為護送病人的專家組成員,體會到了一路的艱辛。
據了解,臺胞小安安在母親懷孕僅28周時,就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時體重僅920克,一降生就因肺炎、呼吸衰竭住進了醫院,生命數度垂危。由于在上海無法享受臺灣的健保福利,小安安的父親想把孩子送回家鄉繼續治療。由張煥禎等三位醫生組成的專家組,專程趕到上海負責全程轉運工作。最終,小安安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車程前往廈門,由廈門乘船至金門,然后搭乘飛機抵達臺中,全程歷時19小時43分鐘。
小安安的轉院,開創了海峽兩岸首次陸海空聯手轉運重病嬰兒的先例,但在張煥禎看來更多是一種無奈,親身經歷了這段輾轉的路程后,張煥禎認為,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為什么不能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呢?”
終于,在2006年,聯新國際醫療兩岸緊急轉運中心成立,這一被稱為“空中救護車”的兩岸醫療轉運一體化服務,逐漸成為兩岸患者的重要交流通道。
據了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立于1992年,是臺灣醫院連鎖經營的醫界團體,也是首批橫跨兩岸的醫療管理平臺。張煥禎介紹,“聯新國際在上海設有禾新醫院,加上機場醫療中心外籍旅客急診服務,二十多年來協助多例兩岸轉運,擁有豐富的經驗。轉送過程的安排和執行雖然非常辛苦,當順利完成轉送任務,看到病人回到自己的家鄉,那種欣慰的心情和莫言的感激,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快速、安全、專業的兩岸醫療轉運
據了解,2019年6月,上海禾新醫院成立聯新國際遠程醫療中心,被兩岸患者親切地稱為“空中救護車”。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緊急轉運中心依托聯新集團旗下的上海禾新醫院,在兩岸機場、高鐵站設醫療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專業的醫療轉運服務。

“作為上海首批國際醫療旅游試點醫院,上海禾新醫院以獨特的兩岸醫療轉運一體化服務,為許多臺籍人士提供更細致、人性化的服務,”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上海醫療中心執行院長徐衛卿向《看醫界》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一年多以來,有臺胞在大陸突發疾病、或是晚期腫瘤需要長期照護,健保報銷等多方面考慮需要返回臺灣繼續接受治療,但受疫情影響極為不便,轉運服務的重要性就更為突顯。
據了解,緊急醫療轉送流程非常復雜,途中可能發生各種不可控的情況,增加緊急醫療轉送的困難度,尤其是疫情期間,轉運的申請、防疫管控等等,對于原本困難的轉運更加艱難,轉送團隊必須具備應變處理的專業能力,及時了解更新隨時變化的防疫政策等等。
徐衛卿介紹,兩岸醫療轉運中心運行10多年來,一直是以成本價格做服務,以公益為主,而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在上海和臺灣兩地的醫院緊密配合,在機場內還有醫療中心無縫銜接,確保醫療轉運在體系內信息能及時同步,有連貫性。同時,同一體系下的醫療流程能標準化,質量也更有保障。
在全球疫情嚴峻之際,張煥禎介紹,“緊急醫療轉送回臺的案例不斷增加,包括:腦中風、急性肝炎、摔倒骨折等情況,他提醒,“海外的國人更要留心注意自己的健康。”
據了解,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兩岸轉運中心依托聯新集團旗下的上海禾新醫院及上海辰新醫院,在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松山國際機場、高鐵站設醫療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專業的醫療轉運服務。
目前,醫療轉運中心累計轉運重癥患者愈10000例,2380次的航空醫療轉運經驗,年平均醫療飛行小時數800小時。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已經十余次圓滿完成兩岸緊急醫療轉送,協助心急如焚的家屬將病患平安轉送返臺。(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