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中國醫藥報報道,南通市某醫院保衛處在疫情期間,“捉留”了3位違規人員,當事人為某醫藥公司的經理和2位員工。保衛處人員指出,在院內他們穿著白大褂開展業務,該事件引起醫院方重視并通報
文/曼城坎特
之前,有關媒體報道,某地警方在醫院巡邏時,發現一名男子與多名病人家屬搭訕,形跡可疑,便上前盤查核實其身份。該男子先是自稱醫院副院長,準備了白大褂,還有自制的副院長的牌子。
2020年6月5日,國家藥監局公開征求《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該辦法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的通知》,來規范醫藥代表的從業行為。 《辦法》指出,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不得有下列情形:鼓勵、暗示醫藥代表從事違法違規行為;向醫藥代表分配藥品銷售任務,要求醫藥代表收款和處理購銷票據。
前不久,筆者陪親戚去醫院就診,在排隊時發現一些在診室門口閑聊的人,一般他們背著雙肩包,沒有病歷本,也不關心叫號,只玩手機。只要大夫一出現,他們就會尾隨其后。作為一名醫藥人,筆者想對這些年輕的藥代說:這都什么時代了,與醫生交流也得分時間和場合,藥代不要飯碗不要緊,醫生的飯碗可還是得要的。
藥代轉型,的確是刻不容緩。針對目前少數藥代仍在醫院聚堆的現象,筆者只有一句話想說:少數人的行為敗壞了醫藥行業,讓很多醫藥人一屁股坐在黃泥湯里……很多事情,完全是藥企的行為逼著決策者痛下殺招。
前不久,某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畸高被業內曝光,更是坐實了現在的醫藥行業,雖歷經整頓,但仍亂象叢生的現狀,這也難怪藥品招標痛下殺手,大幅降價。 從4+7開始的國采,再到某省兩病的一分錢中標,包括醫藥企業、招標部門的醫藥人驚奇地發現,幾十個點的降幅,有的藥企仍然活得好好的。
看到此情此景,筆者十分同情地想對那位藥企負責銷售的朋友說一句:你走運了,下次估計你們的產品估計得再降30個點。
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過去的時間里,享受了太多該享受和不該享受的紅利,現在政策一收緊,很多活在陰影中的醫藥行為就沒辦法在陽光下進行,于是就難受得很。
縱然,藥品政策的密集出臺,會令醫藥界的從業人員感到不適應,那是因為之前在帶金環境下的“舒適區”呆得時間太久了,現在市場已經不是當年的市場了,再以藥販子的思維去從事醫藥行業,甚至再以偽CSO的名義去開張發票證明自我銷售行為真實的舉動,無疑就是自我引爆。
2020年,對醫藥企業來說很難。但再難,也要學會悶聲發財、低調做人。藥企現在關心的應該是想辦法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如何選擇有效的藥品,從以醫生為中心到以病人為中心的轉變中,提供適合病人需求的產品,幫助他們治療。
學術對藥企來說,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不僅是單純的個人情感營銷能力,還有和醫生溝通、選擇產品和方案的整體能力。只有加強這方面的業務水平,產品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體現。
本文來源:新浪醫藥 作者:曼城坎特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